第二,農藥的效果與農藥添加劑密切相關。百秀經銷國內某公司25%嘧菌酯懸浮劑,10ml的進價約為1.8元,而有的公司同樣含量的出廠價為1.2元。
為什麽同樣內容的兩個產品差別這麽大?是因為我的股票貴嗎?當然不是。除了企業品牌的因素,還有添加劑的因素。用了這家公司的嘧菌酯後,很多養殖戶都反映效果比其他公司好很多。所以,他們寧願選擇貴的,也不願意選擇便宜的。對他們來說,最便宜的就是最貴的,這就是添加劑的區別。
目前農藥市場上有壹種觀點,含量高的東西壹定是最好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市場上比較流行賣的是原藥,比如氧化樂果、惡黴靈、甲霜靈等等。
我們可以以惡黴靈為例。原藥含量為99%。除去原藥所含雜質後,基本沒有添加其他添加劑的余地。惡黴靈含量這麽高,自然會引起大部分用戶的關註,因為大家都覺得含量越高效果越好。其實和30%惡黴靈水溶液相比,效果差不多,甚至效果還不如30%。
在深秋或早春,我們通常會推廣62%草甘膦異丙胺鹽。為什麽不用41%草甘膦異丙胺鹽?即使在低溫下,低含量的草甘膦也趕不上高含量的草甘膦,但有壹點,為了讓62%草甘膦水劑更有效地發揮其殺草優勢,有經驗的農業工作者都在其中加入了矽氧烷助劑或蕓苔素內酯和復硝酚鈉,這是增強草甘膦助劑活性,提高殺草效果的關鍵。
所以農藥含量的高低並不代表防治效果的高低。農藥的藥效與農藥和農藥添加劑的生產工藝有很大關系。雖然農藥制劑含量越高,效果不壹定越高(當然也有含量高的農藥效果好,這裏不能壹概而論),但原藥含量越高,其所含雜質越低,農藥活性越高。用高含量原藥制備的農藥制劑具有上述效果。
所以妳買農藥,第壹,不能根據農藥含量來選擇農藥;其次,不能根據價格對比來選擇農藥;再次,妳要選擇壹些大品牌或者同行的口碑好的農藥。
關於這個問題,我今天就分享到這裏。如果覺得有用,請關註。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在文末留言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