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4月20日),夢參老和尚結束臺灣弘法之行,轉往香港弘法,適逢香港西方寺舉辦三壇大戒,夢老應寬運法師之請前往開示,向新戒子簡要闡述了發心的重要性:
「寬運大和尚慈悲,諸佛子慈悲,恭喜大家受持清凈戒!因為在這個社會中,這麽多人都能出家,而且三壇大戒是壹起受的;因為比丘是令正法住世,菩薩是弘法的,唯有菩薩才是真佛子,那麽我稱大家都是菩薩,都是佛子,祝大家得清凈戒!但是應當記住,受戒容易,持戒難啊!受戒幾十天;持戒,特別是菩薩戒無量劫啊!比丘戒妳生命舍掉了,戒體沒有了;菩薩戒是不同的,妳受了菩薩戒直至成佛。但是我們在這個中間呢?是經常犯吶!菩薩戒是持不住的,但是又非受不可,不受戒不能成為佛子,不能成佛。希望諸位佛子,隨時隨念,妳每天起心動念,都要發菩提心。
菩提心難發,但是更難得是菩提心的戒,菩提心的涵義,印度話叫菩提薩埵,咱們中國話就翻成菩薩。菩薩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成佛的正因。不發菩提心,不能成佛。所以發心跟成佛這兩個心:成佛的、成道的、究竟成佛的心,跟妳初發意的發菩提心,如是二心,就是初發心到成正覺,‘如是二心初心難’。因為妳遇不見三寶,也不能夠生起發菩提心。現在有這麽特殊的因緣,大家來這受三壇大戒,都是發了菩提心,決定能成佛。發了菩提心的人永遠不會失掉,生生世世是相續的。跟妳那比丘戒是不同啊,比丘戒是當生啊,菩薩戒是從妳發心壹直到妳成佛,永遠相隨妳。但是有些中間有些會犯,隨犯隨懺。大家要生起最初的發心,要生起壹個堅定的信心。我說這個話的意思,恐怕諸佛子有懷疑,說我都出了家,落了發了,來受戒了,還沒有這個信心吶!這是妳沒有經過學習啊,妳要學習妳就知道了,出家乃至於妳受了三壇大戒下來之後,妳才懂得,懂得什麽呢?發心是很難得的呀!發菩提心跟成佛的那個心,‘如是二心初心難’吶!成正覺了,從這發心起妳漸漸依著所發的心加妳的願力加持,漸漸的行持,不論經多少億劫還是妳最初發的菩提心。要想成就這個心,不是短暫的了。那我們現在大家發菩提心了,決定能成佛。就是這個中間時間經歷長和短,那就看妳的修行了。
我希望諸位道友保持這個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發了菩提心就是成佛,覺悟的心發了,妳依著妳這個覺悟的心來指導妳,讓妳直至到成佛啊!但是‘如是二心初心難’,這兩個心,發菩提心可是很難很難的。因為要發了菩提心,妳絕對能成佛,但是中間它是經過許多障礙的,不是那麽容易的。等妳出了家,受了戒,受了戒以後要行道的時候,妳如果是經常保持妳這個菩提心的覺悟,這個是覺悟的心,所以二心初心難。妳難得遇到這種殊勝的境界,這種殊勝的境界就是三寶的外緣,加上妳內心生起的善根,這個因跟這個緣,因緣結合了,同時妳的菩提心增長。
剛才我說的發菩提心很難,難了之後,妳能保持啊!保持。若不是我們的壹個信心,我說大家的這個信心,還沒有具足。可能妳產生懷疑,說我出了家、落了發、現在受戒,信心還沒有成就啊?沒有。什麽才是信心成就了呢?妳自己都可以問,妳自己知道:覺知前念起了,止其後念不起者。當妳第壹念頭不對,馬上就能揪住,不相續,就是信住、信位的菩薩了。對三寶壹信入之後,這個心呀,這個菩提心,不會動搖,不會變化。遇到自己有任何的艱難,寧舍身命保持妳的菩提心的境界。因此說:初發心時跟成正覺的心,‘如是二心初心難’吶!難在什麽呢?遇著三寶的外緣,得有三寶的緣。發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是覺悟,覺悟就是究竟成佛了。從妳發這個心、種下這個因壹定能成佛,但是中間經過好多劫。不管怎麽變化,妳這菩提心的種子永遠不會失掉,直至成佛。我現在祝願大家,得清凈戒!希望諸位都能成佛度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