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人類歷史上90%的數據,都在過去的兩年中產生;今天,數據世界已經增至4.4億萬億字節,如果將這些龐大的信息量存儲在蘋果iPad平板電腦中,疊加起來的iPad平板電腦,其厚度相當於地球到月球距離的2/3,這或可意味著人類已進入大數據時代。
蒸汽機的發明,使煤、石油成為推動工業革命的重要原材料;現在,計算機的發明和聯網,將使大數據成為推動信息革命的重要原材料。美國作者史蒂夫·洛爾在《大數據主義》壹書中,解釋了大數據技術將如何引發壹場新的革命,並告訴我們:大數據將在哪些領域大放異彩,又在哪些領域需要保持警惕,以及大數據將把我們帶向何方?
讓大數據大放異彩的領域
大數據應用於很多領域、行業,同時,它還會改變人類的決策方式。大數據主義者認為,所有決策,都應當逐漸摒棄經驗與直覺,並且加大對數據分析的倚重。
讓我們來看壹下美國的藥品銷售企業麥克森公司的案例:在經營活動中,麥克森公司產生了龐大的數據,IBM公司利用這些數據,為麥克森公司建立了決策模擬模型。借助這個模型,麥克森公司可以完成更精準的預測和更高明的決策。麥克森公司經營的壹些藥品如抗癌藥品和專用抗生素等,價格極高,需求極不穩定,麥克森公司以前的做法是:靠“猜測法”在幾個分銷中心都儲備這類藥品,再根據需要調貨。通過IBM建立的決策模擬模型得知,盡管空運成本是卡車運送成本的10倍,但如果把這些藥品全部儲存在孟菲斯郊區的中心倉庫,再空運給客戶,這些昂貴藥品的庫存會降低1/2,節省的成本,用於支付高昂的空運費還有結余,並且這些藥品的按時送達率,會由以前的80%上升到99%。最終,麥克森公司通過對大數據的應用,將庫存成本降低了10億美元,效率提高了約13%。
大數據在商品零售業也有光明的前景。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瑪,通過大數據統計與分析,發現男性顧客在購買嬰兒尿片時,常常會順便買上幾瓶啤酒,於是,他們推出將啤酒和尿片捆綁銷售的促銷活動,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啤酒銷量。另外,沃爾瑪在挖掘歷史采購數據時發現,在預報有颶風通過的地區,消費者購買草莓果醬餡餅的數量是平時的7倍,而颶風到來之前,最暢銷的商品是啤酒。於是,他們在颶風警報到來時,已經儲備下足夠的草莓果醬餡餅和啤酒,這樣既充分滿足了顧客需要,又獲得了較好的銷售業績。
《大數據主義》壹書中諸多案例告訴我們,現在及將來,那些價格越來越低廉的電腦與軟件,再加上越來越開放、高效的網絡,將意味著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應用大數據的方法中來,提高效益或制定戰略。
大數據的“黑洞”
當然,大數據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隱藏著壹個巨大的“黑洞”——安全問題。例如,美國最大的數據代理商,是總部位於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安客誠公司,該公司已搜集了數億名消費者的數據。該公司宣稱,他們通過官方檔案、購物數據、網上瀏覽習慣等渠道,歸納了消費者的大量信息,從而得出大多數美國成年人的相關數據,比如人們的年齡、種族、性別、黨派、對度假的期望等,其深入細致程度是美國政府和其他互聯網企業所無法比擬的。安客誠是向企業提供消費者信息的傑出供應商,也同時成為隱私權倡導者們最討厭的對象之壹。通過技術獲取最大利益的同時,如何保護好人們的隱私權?怎樣找到合適的平衡點?這是需要人類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
到目前為止,“怎樣才能將隱私方面的風險降至最低?”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已形成了兩個涇渭分明的陣營。壹個自稱“開明商業群體”的陣營認為:數據是壹種資產,是信息經濟的流通貨幣,因此數據像錢壹樣,只有自由流通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他們主張,在制定保護隱私的規則時,關註點應該是“數據的使用”,而不是“數據的收集”。但是,“消費者與隱私權倡導者”陣營對僅通過限制數據使用來保護隱私權,表示懷疑和反對。
阿萊克斯·彭特蘭,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壹個團隊負責人,目前,他的團隊正在開展隱私權項目的研究和實驗。他竭力主張“新型數據交易”,其中包含三個基本原則:“妳有權擁有妳自己的數據,有權管控這些數據的使用,有權選擇妳認為合適的方式銷毀或發布這些數據。”2014年,奧巴馬政府的大數據報告也再次呼籲,應當按照彭特蘭提議的原則,加強對消費者數據的管控。與此同時,開發應用於數據管理的隱私保護工具,也成為壹個重大的商機。
該書作者還從更宏大的視角,來觀察大數據。他深刻地指出:如同宇宙大爆炸般飛速擴張的“數據世界”,不僅日益成為外在客觀物質的“鏡像”,而且正越來越多地包含人類自身行為的追蹤和記錄,成為人類觀察和認識自我的壹面“大鏡子”。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我們將會越來越清晰地看到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也會越來越清晰地認識人類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