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麻醉排氣管理專家指導意見》內容:
二、常用吸入麻醉藥物的毒性研究結果(壹)致突變性用吸入麻醉藥對細菌和哺乳動物細胞進行了致突變性試驗12項。**** 的這些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氧化亞氮、氟烷、氨氟烷烴、異氟烷烴、七氟烷和二氟烷沒有潛在的誘變性,但除三氯乙烯和三氟乙基乙烯基醚外(這兩種物質現已過時),二氟烷沒有潛在的誘變性,絕大多數 DNA 損傷測試結果均為陰性。(ii) 致癌性 在嚙齒動物 345678 中進行了致癌研究,觀察長期接觸微量麻醉廢氣對機體的影響。在大量研究中,吸入異氟醚、氟烷、安氟醚、甲氧基氟烷和氧化亞氮的致癌性呈陰性。七氟醚和地氟醚都沒有在小型嚙齒類動物中進行致癌性測試,但兩者都已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準用於臨床。氯仿和三氯乙烯經管道口服給藥後,發現對嚙齒動物具有致癌性,但這種給藥途徑與手術病人和工作人員暴露於空氣中的情況不同。這些影響包括生育能力、交配行為、胚胎和胎兒致畸、先天畸形以及產後存活和行為表現。總的來說,氧化亞氮是唯壹壹種對實驗動物有直接致畸作用的吸入麻醉藥物。在妊娠大鼠器官形成期的 24 小時內給予高濃度(50% 75%)的壹氧化二氮,以及在整個妊娠期間給予低濃度(0.1%)的壹氧化二氮,都會增加胎兒內臟和骨骼肌畸形的發生率。氟烷、氟烷和異氟烷對大鼠沒有致畸作用。目前的****知識是,這些藥物的致畸作用都與給藥途徑有關,而職業暴露於微量麻醉廢氣與生殖能力之間沒有關聯。七氟醚和地氟醚在制造商贊助的研究中被證明沒有致畸和生殖毒性。三、人類流行病學研究結果 1967 年後,對手術室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進行了大量調查。13 1974 年由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支持的關於痕量麻醉氣體對手術室工作人員健康影響的研究,受試者人數眾多,成為最受矚目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該研究調查了包括 ASA 在內的各種職業機構的 73,000 名人員,首次調查了麻醉劑對手術室人員健康的影響14。來自各種專業組織(包括美國麻醉學會和美國兒科學會會員)的 73,000 名人員參與了調查,並收到了約 40,000 份調查回復。與未接觸任何麻醉氣體的女性相比,接觸麻醉氣體的女性患自然流產、腫瘤、肝病和腎病的風險升高,其後代患先天性畸形的風險升高;接觸麻醉氣體的男醫生患肝病的風險升高,其後代患先天性畸形的風險升高。在隨後的十年中完成了大量研究。與早期的研究相比,這些研究的結果並不壹致:壹些研究支持早期關於麻醉廢氣職業危害的聲明,而另壹些研究則反對這些聲明。由於研究結果相互矛盾或存在分歧,美國麻醉學會委托壹個由流行病學家和生物統計學家組成的小組對這些流行病學研究結果的統計意義進行評估。該小組的文章發表在 1985 年的《麻醉學》雜誌上。Buring 及其同事對已發表的 17 份報告進行了薈萃分析。131415161718 研究結果表明,在手術室工作的婦女自然流產的風險增加了 30%,接觸麻醉廢氣的從業人員的子女患先天性畸形的風險也增加了。此外,男性和女性罹患肝病的風險大約增加 50%,女性罹患腎病的風險增加 30%1,罹患宮頸癌的風險增加,而罹患其他類型腫瘤的風險沒有差異。不過,研究人員指出,經過薈萃分析的研究都存在不足之處,包括反應率低、麻醉藥物濃度暴露水平、混雜變量信息以及缺乏足夠的結果事件信息。192021 Spench 及其同事調查了英國 11500 名 40 歲以下醫院醫生的專業、工作、生活方式、病史、產科史和個人數據,結果表明女性麻醉師的不孕率並不比其他醫生高。結果表明,女麻醉師的不孕癥發病率並不比其他醫生高,其後代的自然流產率和先天性畸形發病率與母親的職業、暴露在手術室環境中的小時數或使用廢氣排除系統無關,腫瘤和神經病變的發病率也與職業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