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 音JINBO
英文名Native gold
來 源為用黃金錘成的紙狀薄片。
功 效鎮心,安神,解毒。
主 治治驚癇,癲狂,心悸,瘡毒。
性味歸經
辛苦,平。①《本草匯言》:“味辛,氣寒,有毒。”②《本經逢原》:“無毒。”③《本草求真》:“辛,平。”
入心、肝經。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肺二經。”②《本草匯言》:“入手少陰、足厥陰經。”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壹般多作丸藥掛衣。外用:研末撒。
用藥忌宜陽虛氣陷、下利清冷者忌服。
別 名金薄(《藥性論》)。自然金又名:生金(陶弘景)。
處方名赤金箔
拉丁名自然金 Native gold
考 證出自《本草蒙筌》
人們對黃金的贊美中常常也在無形中體現了黃金的特殊工藝,如:“金枝玉葉”、“金碧輝煌”,所描述的就是黃金工藝的壹個重要品種——金箔。
金箔是用黃金錘成的薄片。黃金由於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壹兩(31.25克)純金可錘成萬分之壹毫米厚、面積為16.2平方米的金箔。即壹克黃金可以打制成約0.5平方米的純金箔,厚度為0.12um。金箔標準規格為9.33*9.33cm,其它常用規格格還有8*8cm,10.9*10.9cm,4.5*1.5cm,2.75*2.75cm。
黃金性質穩定,永久不變色、抗氧化、防潮濕、耐腐蝕、防變黴、防蟲咬、防輻射,用黃金制成的金箔具有廣泛的用途。古法制金箔是先將金提純,再經千錘百煉的敲打,成為面積2.5平方厘米的金葉,然後夾在用煤油熏煉成的烏金紙裏,再經6-8小時的手工錘打,使金葉成箔,面積相當於金葉的四十倍左右,再裁成方形即成。金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工藝品,源於東晉,成熟於南朝,流行於宋、齊、梁、陳,今南京龍潭地區(江寧)是金箔的發源地,相傳至今已有近1700年歷史。北京東陵慈禧陵墓銘文,就是典型的金箔制品。
傳統工藝制作金箔,是以含金量為99.99%的金條為主要原料,經化滌、錘打、切箔等十多道工序的特殊加工,使其呈現色澤金黃,光亮柔軟,輕如鴻毛,薄如蟬翼,厚度不足0.12微米。
類別
金箔有“紅金”、“黃金”之別,晚清以來,又有“庫金箔”、“蘇大赤”、“田赤金”諸多稱謂。“庫金箔”顏色發紅,金的成色最好,張子也最大,約三寸見方。“蘇大赤”顏色正黃,成色較差,張子約二寸八分見方。顏色淺而發白的叫“田 赤金”,顏色如金而實際上是用銀來熏成的叫“選金箔”。四川三星堆、金沙出土的商代金箔工藝品極具代表性,如金箔老虎、金箔鳳凰、金箔蛙飾、金箔魚形飾等。
如何區分金箔是否是真金的
壹般我們可以通過肉眼觀察,真金箔對光照會呈現綠色,仿金箔對光照是不會呈現綠色的;還有真金箔比仿金箔要薄的多,真金箔手觸即碎,而仿金箔比真金箔要厚的多,手觸不會碎,還有真金不怕火煉,用火燒下也能辨別真假,仿金箔主要原料是銅,銅通過燃燒會生成氧化銅而變黑,而真金不會。如果我們要測量金箔的純金含量,我們就要通過專門的儀器了,還過我們通過人眼也可以區分個大概,有9赤8黃7青。即含金量超過90的為偏紅色,含量80的為偏黃色,含量為70的為偏青色。
現在的金箔制作,已融入了現代科技,使用的輔材(如烏金紙)和設備都已大大革新,產量和質量均大幅提高。現代科技將傳統金箔工藝發揚光大,開發了新的金箔品種,如采用高科技激光淺雕的手法在純度99%的金箔上雕刻、燙金而成的工藝精品,具有保值、收藏、紀念及鑒賞價值。
國際情況
金箔在國際上主要有五大生產基地,分別是中國、日本、意大利、德國、泰國,日本的金箔工藝是鑒真東渡時傳過去的,主要集中在金澤市生產,金澤最大的金箔廠現已全部委托南京金箔集團加工。所以現在中國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大的生產中心。金箔雖是我國傳統工藝品,已有1700多年歷史,具有薄如蟬翼、色澤純正、厚薄均勻、經久不變色的特點,是富貴華麗的象征,但最早發現金箔卻是在埃及尼羅河流域。
金箔生產是把含金量為99.99%的金條,經過十幾道工序的特殊加工,也就是不停的捶打,便成為金箔,真金箔輕如鴻毛,軟如綢緞,薄如蟬翼,厚度不足0.12微米,比壹長紙燒成灰還要薄。金箔可食用(金箔大餐、金箔酒、金箔糖果)、可用於化妝品(美容、防衰老)、做金箔線、還用於高檔畫墨的配方,目前,還有醫院在研究把金箔用於外科縫合手術。
生產發源地
中國金箔故鄉原在花園龍潭壹代,過去家家戶戶打金箔,1955年,64名金箔老藝人在花園聯合成立了金箔錦線合作社,並在1983年,那時的花園鄉屬於江寧縣,搬遷到了江寧縣城東山鎮,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金箔生產基地--南京金箔集團。
金箔用途
規格為9.33*9.33的98金箔是用途最廣泛的裝飾用金箔,適用於任何裝飾貼金。如:賓館酒店、寺院佛像、金字招牌、瓷磚馬賽克、工藝品等;也可用於制作金箔畫、金箔書、金箔郵票等。規格為2.75*2.75的高純度千足金箔,即“食用金箔”,多用於藥品、酒類、糕點、化妝品等添加成分,既可提高商品檔次,又益健康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