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類藥物,口服藥
5-FU前體的口服藥物在日本長期用於治療胃癌和其他消化道癌癥,最近也被西方國家引用。這類藥物包括呋喃唑酮類藥物(如 UFT 和 S1)以及腫瘤內激活的水蛭素和多西呋啶。
UFT
UFT 是壹種復方口服藥物,由 5-FU 的前體呋喃唑酮和尿嘧啶按 4:1 的比例組成,尿嘧啶是 5-FU 降解的競爭性抑制劑。尿嘧啶能阻止 5-FU 在血漿和腫瘤組織中被磷酸二氫酯脫氫酶(DPD)快速代謝。UFT 在亞洲、西班牙和南美洲已廣泛應用了很長時間,但對歐洲醫生來說似乎還很陌生,在歐洲僅用於結直腸癌治療。日本已經完成了許多關於胃癌 UFT 的研究。由於這些研究中 UFT 的給藥方法和療效評估標準差異很大,因此無法正確判斷研究結果。
日本研究者尚未對這種雙重調節作用進行系統報道。II期試驗結果認為,UFT聯合CF治療原發性胃癌的療效與5-FU相似(10%- 42%),但UFT的耐受性優於5-FU推註。
以日本、韓國和西班牙為主的研究小組已經完成了UFT與其他抗癌藥物聯合治療胃癌的研究。此外,日本研究人員還在胃癌術後輔助治療研究中廣泛使用了UFT聯合MMC方案。研究病例超過 243 例。由於這些研究未被詳細報道,在大多數西方國家,該化療方案尚未被認可為胃癌術後常規輔助化療。
S-1
S-1是壹種新的抗癌藥物,由莫納氟脲和兩種新的調節劑(5-氯-2,4-二氫嘧啶和羰基化鉀)按1:0.4:1的比例組合而成。5-氯-2,4-二氫嘧啶是二氫嘧啶脫氫酶分解代謝的抑制劑,而羰基化鉀可抑制 5-FU 在胃腸道中的磷酸化。日本的臨床試驗認為,S-1 對初治和再治胃癌均有效(表 3),但西方國家的臨床試驗尚未得出最終結論。歐洲和美國正在進行小規模的臨床評估。在臨床安全性和毒性方面,歐洲和美國早期 II 期臨床試驗的結果仍與日本不同。在歐洲進行的幾項疾病篩選試驗中,S-1的毒性指數與氟嘧啶類藥物相似,並伴有明顯的藥物相關副作用。
日本的臨床前試驗認為,S-1 和 PDD 具有協同抗腫瘤作用,因此兩者聯合使用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在 I/II 期試驗中,S-1 80 毫克/平方米/天,第 1-21 天,PDD 60 毫克/平方米/天,第 8 天。每 5 周為 1 個周期。治療25例復發性胃癌的有效率為76%,這壹結果有待今後進壹步證實。
最近壹項包含450例胃癌病例的大組隨機臨床比較研究比較了CPT-11+PDD+S-1聯合療法與5-FU單藥療法的生存獲益。日本的另壹項大型團體研究將比較 S-1 單藥治療與 S-1+PDD 聯合治療胃癌的優劣。但這些研究還沒有最終結果。
Siroda
Siroda是壹種5-FU前體,具有降低氟嘧啶毒性、增加其在腫瘤組織中濃度的作用。希羅達與 UFT 和 S-1 的抗癌機制不同,它不抑制分解代謝過程。施羅達與 UFT 和 S-1 的抗癌機制不同,它不抑制分解代謝過程,藥物耐受性較好,但與其他口服氟嘧啶類似物相比,手足綜合征副作用較多。希羅達已被許多國家批準用於治療晚期乳腺癌和結腸直腸癌,但治療胃癌的資料很少。壹項研究報告稱,希羅達單壹療法(1657/m2/d,21 天)治療 31 例晚期胃癌(部分為初治病例)的有效率為 19%。試驗的初步結果顯示,Xeloda 2500mg/m2/d(第 1-14 天)聯合 PDD 60mg/m2/d(每 3 周壹次)的重復療法耐受性良好。有效率為 68%,但還需要進壹步的試驗來證實。另壹項試驗將EADM/PDD/5-FU方案中連續輸註5-FU的劑量改為希羅達,劑量為2000毫克/平方米/天,連續14天,每3周重復壹次,結果顯示耐受性良好,抗癌效果更好。
多西呋啶
日本和其他壹些亞洲國家正在使用Xeloda的中間代謝產物多西呋啶。在西方尚未公布單藥治療結果的情況下,日本在壹項針對 485 例胃癌術後輔助治療的臨床研究中使用了多西氟脲。患者在標準手術切除腫瘤後,開始口服多西夫呋啶 460 毫克/平方米/天或 5-FU 2 年。多西氟脲與其他5FU前體藥物壹樣,與PDD聯合使用同樣安全,PDD的劑量為70毫克/平方米/天,每4周重復壹次,治療胃癌的有效率為28%,表明這種聯合治療方案具有中等程度的抗癌效果,而且耐受性良好。
胸苷合成酶直接抑制劑
雷替曲塞
雷替曲塞是胸苷合成酶特異性抑制劑,血漿半衰期長,對某些胃腸道惡性腫瘤有效,給藥方式簡單,通常每3周壹次。在壹項包含 33 例胃癌病例的研究中,雷替曲塞 3 毫克/平方米的用藥效果不佳。
將Raltitrexed與PDD和EADM聯合用於晚期上消化道腫瘤的化療,壹項劑量提升研究的結果表明了聯合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在II期試驗中,Raltitrexed的推薦給藥劑量為2.5 mg/m2/3 w。Raltitrexed與鉑類藥物聯合或不與蒽環類藥物聯合的I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但最終結論還很遙遠。
鉑衍生物
奧沙利鉑
奧沙利鉑是壹種相對較新的鉑****,對多種實體瘤有效。許多國家已批準將其用於治療結直腸癌。其毒性主要表現為與藥物相關的特異性神經毒性和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和嘔吐。奧沙利鉑已被用於與其他藥物的聯合化療方案,以治療胃癌,但迄今為止還沒有關於胃癌單藥治療的公開信息。壹項多中心 II 期臨床試驗采用奧沙利鉑聯合 5-FU/CF 聯合方案(FOLFOX6)治療原發性胃癌,有效率為 46%,毒性可耐受,中位生存期為 8.5 個月。英國正在開展壹項多機構2×2多因素研究(REAL-2),對經典方案EPF(EADM/PDD/5-FU)、EEF(EADM/OXA/5-FU)、ECX(EADM/PDD/Hilotar)和EEX(EADM/OXA/Hilotar)進行四方案比較,設計病例數為600例,研究的初步終點是觀察1年生存率。
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奧沙利鉑對曾接受過含PDD方案治療的胃癌病例仍然有效,這表明奧沙利鉑與順鉑之間缺乏交叉耐藥性。
SKI 2053R
SKI 2053R 是韓國開發的新壹代鉑衍生物,臨床前試驗發現它具有類似順鉑的抗腫瘤作用。劑量限制性毒性的特點是肝毒性和骨髓抑制。西方文獻報道了 SKI 2053R 聯合 5-FU 治療原發性胃癌,SKI 2053R 400 毫克/平方米/天,每 3 周壹次,5-FU 1000 毫克/平方米/天,第 1-5 天,64 例有效率為 30%。但目前還沒有單藥治療胃癌的報道。
拓撲異構酶抑制劑
Captoplast(CPT-11)
CPT-11是壹種半合成的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對胃腸道腫瘤和其他壹些惡性腫瘤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已成為結直腸癌壹線和二線治療的標準藥物之壹。常見的毒性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膽堿能效應、胃腸道毒性和其他壹些副作用。最近開展了許多關於 CPT-11 治療胃癌的研究。壹項用 CPT-11 治療 9 例晚期胃癌或胰腺癌的集體試驗顯示,CPT-11 的毒性水平較高,包括嚴重腹瀉、中性粒細胞減少、嘔吐、嗜睡和腎毒性。然而,其他單藥或聯合治療的大型團體試驗並未顯示出強烈的毒性(表 IV)。根據已報道的試驗結果,我們可以發現 CPT-11 單藥治療對原發性胃癌具有中等程度的抗腫瘤作用。
許多基於CPT-11的原發性胃癌聯合療法的有效率在18%-62%之間(表五)。這些聯合化療方案將發展成為聯合治療模式,並用於同期放化療。正在進行的III期臨床試驗將最終闡明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在轉移性胃癌中的作用。
魯比替康
魯比替康[9-硝基-20(S)-喜樹堿,RFS-2000]是壹種非溶性拓撲異構酶抑制劑,在各種人體移植腫瘤試驗中被發現具有很強的細胞毒性作用。魯比替康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最近的壹項 II 期試驗顯示,魯比替康的耐受性良好,在治療 20 例復發性胃癌時的有效率為 15%。
嘌呤醇
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是壹種幹擾微管蛋白聚集和分解的典型嘌呤醇復合物,已在原發性和復發性胃癌中進行了廣泛研究。治療胃癌的安全性與治療其他腫瘤相似。II 期試驗結果表明,單藥泰樂菌素對胃癌具有中等程度的抗腫瘤活性(表 6)。單藥治療原發性胃癌的有效率約為 4%-17%,對復發性胃癌同樣有效。
Tessuti
Tessuti 是齊墩果醇家族中的另壹種微管蛋白抑制劑藥物,其抗腫瘤譜更廣,同樣在晚期胃癌中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治療胃癌的毒性與治療其他腫瘤相當。單藥治療胃癌的療效與泰樂菌素相似(表 8)。
有幾項隨機試驗正在研究基於坦索羅辛的聯合療法治療胃癌的療效,其療效接近上述坦索羅辛聯合療法(表9)。意大利研究小組報告稱,泰舒替也可用於晚期胃癌每周 FELF(PDD/5-FU/EADM/CF)化療後的序貫治療。這項試驗的結論是,泰舒提提高了初始治療的臨床療效,有效率提高了 26.5%。根據這項研究,目前認為泰舒帝的每周給藥方案在提高療效的同時,還有利於控制毒性反應。
他克莫司與PDD和5-FU(或口服藥物)聯合治療方案在美國已得到廣泛應用,並取得了較高的緩解率,有效緩解了患者癥狀。
BMS-247550
BMS-247550是壹種新型表黴素B衍生物,可誘導微管蛋白組裝,同時使細胞保留在G2/M期,從而導致細胞雕亡。臨床前研究發現,這種藥物對齊比諾敏感和耐藥的腫瘤細胞都有活性。在 23 例既往接受過基於玉米醇的化療方案治療後復發的胃癌患者中,10% 的患者接受了 BMS-247550 50 毫克/平方米、每 3 周壹次的治療,取得了部分緩解,大多數患者的病變趨於穩定。治療產生的毒性主要表現為嚴重不適、食欲下降、惡心/嘔吐和神經病變。
蒽環類藥物
脂質體阿黴素
Caelyx是壹種蒽環類藥物密封脂質膠囊,最近被用於治療包括乳腺癌和卵巢癌在內的實體瘤。Caelyx為45毫克/平方米,靜脈註射,每4周壹次,用於治療17例原發性胃癌,僅對1例有效,因此今後似乎不太可能用於治療胃癌。
金屬基質蛋白酶抑制劑
Marimastat
Marimastat是金屬基質蛋白酶的特異性抑制劑。其口服耐受性良好,主要毒性是骨骼肌毒性。在壹項試驗性研究中,馬利司他25-100毫克,口服28天,用於治療35名原發性原位癌患者,初治後立即進行內窺鏡評估。雖然沒有取得客觀療效,但發現腫瘤表面的纖維覆蓋增加,病竈出血減少。在壹項對369例原發性和復發性胃癌患者進行的馬利司他與安慰劑比較的III期試驗中,實驗證明治療組明顯延長了無病生存期,並有延長總生存期的趨勢。
總結
在過去的幾年中,胃癌化療越來越受到關註。與支持性治療相比,化療可提高轉移性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已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隨著大量有效新藥的上市,許多研究人員正在對老藥和新藥進行比較。許多新藥和新的聯合化療方案不僅有望緩解癥狀和延長生存期,還有可能成為術後輔助治療和術前輔助治療的選擇。例如,口服氟嘧啶類、齊墩果類似物、CPT-11、奧沙利鉑等。許多著名的研究正在進行中,研究結果將闡明這些藥物在胃癌治療中的作用。II/III期對比試驗必將確定胃癌的最佳治療方案。
該歸功的歸功,壹字不差地敲出來。
神農仙草堂祝妳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