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作用機理
1、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
2、影響細菌細胞質膜的通透性,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
3、影響細菌核酸代謝。
4、影響細菌葉酸代謝:由於缺乏葉酸核酸合成會受阻導致細菌生長繁殖無法進行。
抗菌藥物分為三類
壹.濃度依賴型抗菌藥
1、代表藥物: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兩性黴素B等。
2、特點:
(1)殺菌作用取決於峰濃度(Cmax),與作用時間關系不大。當血藥濃度達到(8-10)×MIC 時,殺菌作用達到最大值。
(2)存在首次暴露效應。
(3)存在長時間的後抗生素效應(在短暫接觸抗菌藥物後,當藥物濃度降至最低抑菌濃度(MIC)以下時,細菌生長持續受到抑制的效應)。
3.用藥方案:增加藥物劑量,用藥頻率為每天壹次。有些藥物的毒性與峰值濃度有關,應監測血藥濃度,如氨基糖苷類藥物。
二、短效-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
1、代表藥物:大部分β-內酰胺類、部分大環內酯類、林可黴素等。
2、特點:
(1)藥物的抗菌作用與與細菌接觸的時間密切相關,只要達到MIC即可達到血藥濃度。
(2)PAE 很短;
(3)無首次接觸效應。
三種長半衰期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
代表藥物:阿奇黴素、碳青黴烯類、糖肽類和大環內酯類唑類抗真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