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舊稱留洋,壹般是指壹個人到母國以外的國家接受各種教育,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從幾周到幾年)。這些學生被稱為留學生。在中國大陸,學生把在香港、澳門和其他地區學習也稱為出國留學。
這是由於這些地區的教育體制不同,而美國等國家組織的壹種短期出國交換生項目,其英文名稱 "Study abroad "也譯為出國留學,見Overseas Training(中國大陸稱Overseas Exchange)。
2019年6月3日下午,教育部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19年第1號留學預警。預警指出,壹段時間以來,部分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受到簽證限制。
簽證審查周期延長、有效期縮短、拒簽率上升,對中國赴美留學人員正常赴美學習或順利完成學業造成影響。
資料來源:
國際學生中省略了留學壹詞。
"留學生 "壹詞是日本人創造的。
唐朝時,日本政府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多次派使節來中國。由於使節團是外交使團,不能在中國停留太長時間,所以日本政府從第二次派使節來華開始,就同時派出了 "留學生 "和 "歸國留學生"。
所謂 "留學生",就是留在中國學習的人,而 "歸國留學生 "則是留在中國學習的人。回國後,"歸僑 "隨公使回國。後來,"留學生 "壹詞被采用,所有留在外國學習的學生都被稱為 "留學生"。
主要原因:
1.開闊眼界,增長閱歷。
2.學習該國的語言和文化。
3. 追求更好的教育條件。這個原因在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留學的學生中最為常見。
4.外交原因。各國政府可能互派學生、官員或軍事人員到對方學校學習,以示友好合作。
5.與移民有關的原因。
6.隨父母暫時居住在外國的未成年人。
7.以留學生身份申請留學簽證,獲得在外國臨時居住的權利。
8.熟悉該國社會,積累經驗,為將來永久定居做準備。
9.為將來更好的工作環境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