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中記載,"青絲郁金 "的根有行氣解郁、破瘀止痛的作用。
(1)活血化瘀止痛。用於瘀血腹痛、肝脾腫大、心腹脹痛、積聚、婦女瘀血經閉、跌打損傷、飲酒食滯疼痛等癥。
(2)行氣止痛,破血消滯:用於氣滯血瘀型經閉、胸脅疼痛、腹痛、癥瘕等。常與三棱合用以止痛。常與三棱同用。
(3)消食化滯:用於飲食積滯所致的脘腹脹痛,常與燒麥芽、燒檳榔等配伍。莪術有耗氣傷血之弊,在本病中不宜過量或久服。婦女月經過多或妊娠者不宜服用。
1."雷公炮制藥性解":"虛者禁用"。
2、《本草正》:"剛氣之性嚴峻,非有堅固頑積,不宜用之。"
3、《藥性通考》:"是攻下之藥,可作佐使,但不可久用。"
4. "藥害":"凡月經先行,血熱為病者忌用。"1.抗腫瘤作用。
2.抗早孕作用。
3.抗菌作用。
4.提升白細胞作用。
5.心血管作用。
6.對胃腸道平滑肌的作用。
7.保肝作用。
8.對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影響。
9.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
10.抗炎作用。
11.毒性。 莪術栓1粒
莪術揮發油4ml,乙醇5ml,吐溫-80 4ml,冰片0.1g,蜂蠟5g,香脂果糖適量,制成100g。取莪術揮發油與吐溫-80攪拌均勻;另取冰塊溶於乙醇中,將二者充分混合。另取香脂果糖酯於蒸發皿中,在水浴上加熱至全部熔化,加入蜂蠟研細,待熔化後攪拌均勻。然後將上述混合液加入熔化的基質中,攪拌均勻,趁熱倒入預先潤滑好的陰道栓塞模具中,凝結後切掉多余的栓塞塊。每枚約 0.5 克:行氣破血,消積止痛,活血化瘀。用於治療宮頸癌、宮頸糜爛。(江西省醫院制劑規範》)
2 莪術油軟膏
莪術油 65g,親水基質適量。取莪術油 1g,加尼泊金乙酯 1g,親水基質適量,制成 1000g,攪拌均勻,即得。本品為乳白色的親水基質軟膏,具有莪術油的特殊香氣。揮發油用量不得少於標示量的 77.0%。功能與作用消炎、消腫、止癢。用於外陰瘙癢和外陰炎。外敷於休息處,壹日 1-2 次。(浙江省藥品標準1983)
3 姜黃酚註射液
姜黃酚7.5g,無水乙醇75ml,苯甲醇30ml,註射用水100ml,丙二醇適量。取莪術醇溶於無水乙醇中,加入芐醇和丙二醇,再緩緩加入註射用水並不斷攪拌,最後加入丙二醇至1000ml,用3號垂熔濾球抽濾至清,每支分裝5ml,100℃熱壓滅菌30min,即得。功能: 抗癌:抗癌。用於各種癌癥。肌肉註射,每次 10 毫升,每日 1 次。[藥學通報,1980,15(11):ll] 論莪術行氣破血的功效
1.繆希雍:"心腹痛,非氣血不能和,即中焦邪客所致。中邪疰鬼,皆由氣不和,臟腑壅塞,陰陽不分,則病及疰鬼,得以賴之。毛氣芳香,能調氣通竅,則竅無容邪而散矣。解毒之義也。其主霍亂寒吐酸水及飲食不耐者,皆氣之功用也,故多用酒磨之。又治婦人血氣積聚,丈夫奔豚,入肝破血行氣是也,多用醋磨之。"(本草經疏》)
1.賈守學:"蓬術味辛性烈,專攻氣中之血,主破積消堅,除積癖腫塊,經閉瘀血,絮亂報痛。其功與三棱同,不可過服。"(藥物》)
論莪術益氣中氣的功效:
1.王好古."蓬莪術色黑,破血中之氣,入氣藥送諸香,雖為泄氣之劑,然亦益氣,故孫用而治氣短不能續。故大小七香丸、定香丸及湯劑多用此也。"(《湯液本草》)
2.姜溶:"破血中之氣,血澀於氣則不氣,此味能疏陽氣以達血中之陰,血達則氣順,置前者謂之益氣。"(《獨活求真本草錄》)
3.高谷風:"廣茅即莪術,凡氣破血行,消積散結皆用之。是足厥陰肝經氣藥,大破血中之氣,氣血不足者服之,為患不淺。古善言孫尚香用藥治氣短不可續者(《本經》),謂氣短不足以息下者,蓋此說也。(然氣虛天元,精應詳審),此短言胃為積聚壅塞,舒氣不長,似不可續,非在氣虛不可續也。短氣不足如此用,何不殺人乎?"(《醫者心悟》)
關於莪術用於氣虛者,宜兼用補益之品:
1.苗錫永:"蓬郁莪術以宣通血結,是其功用之長,若夫婦、小兒氣血兩虛,脾胃素弱而無積滯,用之反攻真氣,使脾胃之食多不消,而多虛弱。即有氣血凝滯、飲食積滯者,亦當與健脾和胃補益之藥同用,使之無損"。(《本草經疏》)
2.黃開俊:"虛人服積未除而實已消者,必佐以參棗,使幾耳。"(藥籠小品》)1. "開寶本草":"彭州毛,生西充、廣南二州。子似幹棋,葉似壹種野姜,毛下有根,生之。壹善壹惡,惡者有毒。西充人取之,先放羊吃,羊不吃者棄之。"
2、"植物名實":"蓬莪術",《嘉佑本草》始有記載。宋《圖經》:江浙或有之。頗似壹種野蓮,莪術下藕,如鴨蛋大。今所用者即此。昔人謂郁金、姜黃、莪術三物相似,其實性不同,形亦全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