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癥
1、鎮痛、解熱
阿司匹林通過血管擴張短期內可以起到緩解頭痛的效果,該藥對鈍痛的作用優於對銳痛的作用。故該藥可緩解輕度或中度的鈍疼痛,如頭痛、牙痛、 神經痛、肌肉痛及月經痛,也用於感冒、流感等退熱。該品僅能緩解癥狀,不能治療引起疼痛、發熱的病因,故需同時應用其他藥物參與治療。
2、消炎、抗風濕
阿司匹林為治療風濕熱的首選藥物,用藥後可解熱、減輕炎癥,使關節癥狀好轉,血沈下降,但不能去除風濕的基本病理改變,也不能預防心臟損害及其他合並癥。如已有明顯心肌炎,壹般都主張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在風濕癥狀控制之後、停用激素之前,加用該品治療,以減少停用激素後引起的反跳現象。
3、關節炎
除風濕性關節炎外, 該品也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可改善癥狀,為進壹步治療創造條件。此外,該品用於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幼年型關節炎以及其他非風濕性炎癥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緩解癥狀。
4、抗血栓
該品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臨床可用於預防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IA)、心肌梗塞、心房顫動、人工心臟瓣膜、動靜脈瘺或其他手術後的血栓形成。也可用於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
5、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癥(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兒應用阿斯匹林,目的是減少炎癥反應和預防血管內血栓的形成。
6、預防消化道腫瘤
長期規律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胃腸道腫瘤的發生率。
7、抑制血小板凝集
高海拔登山時使用[5]阿司匹林,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反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編輯本段
用法用量
註意事項
註意:應與食物同服或用水沖服,以減少對胃腸的刺激。[6]
阿司匹林和酒不能同時吃。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在肝臟乙醇脫氫酶作用下變成乙醛,再在乙醛脫氫酶作用下變成乙酸,進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阿司匹林會降低乙醛脫氫酶活性,阻止乙醛氧化為乙酸,導致體內乙醛堆積,使全身疼痛癥狀加重,並導致肝損傷。[7]
成人口服量
①解熱、鎮痛,壹次0.3—0.6g,壹日3次,必要時每4小時1次。
②抗風濕,壹日3—5g(急性風濕熱可用到7~8g),分 4次口服。
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無明確用量,多數主張應用小劑量,如50—150mg,每24小時 1次。
④治療膽道蛔蟲病,壹次1g,壹日2—3次,連用2—3日;陣發性絞疼停止 24小時後停用,然後進行驅蟲治療。[6]
小兒口服量
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時服用了阿斯匹林,得瑞氏綜合征[壹種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死亡率高,詳見百度百科詞條]的可能性更高。所以建議不要給孩子或任何不到19歲的人服阿司匹林。要常備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來緩解疼痛和發燒。
①解熱、鎮痛,每日按體表面積1.5g/平方米,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體重5—10mg/kg,或每次每歲60mg,必要時4~6小時1次。
②抗風濕,每日按體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獲療效,可根據血藥濃度調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③小兒用於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川崎病),開始每日按體重80—100mg/kg,分3—4次服,熱退2—3天後改為每日30mg/kg,分 2—4次服,連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狀態期間,每日5—10mg/kg,1次頓服。
④預防血栓、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肌梗塞:0.3/次,壹日1次;預防暫時性腦缺血,每次0.6g,壹日2次。
⑤治療膽道蛔蟲:每次1g,壹日2-3次,連服2-3日。
⑥治療X線照射或放療引起的腹瀉,每次服0.6-0.9g,壹日4次。
⑦治足癬,先用溫開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滌,然後該品粉末撒布患處,壹般2-4次可愈。水楊酸類早晨給藥達峰時間長,半衰期長,晚間相反。合理給藥應早晨用量略增加。晚間加服壹次。[6]
最佳用量
①在預防瓣膜性心臟病發生全身性動脈栓塞方面,單獨應用阿司匹林無效,但與雙嘧達莫合用,可加強小劑量雙嘧達莫的效果。
②避免和糖皮質激素合用;避免與香豆素類抗凝藥、降血糖藥氨甲蝶呤、巴比妥類、苯胺類等合用。
③飯後服。美國胸科醫師學會抗栓和溶栓治療學會(ACCP)的循證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肌梗死、腦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患者應根據病情,使用最佳劑量。
大量的臨床試驗顯示,對大部分病人來說,包括慢性穩定性或不穩定心絞痛患者,阿司匹林75mg/日可有效降低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險。這壹劑量也可降低壹過性腦缺血發作患者腦卒中和死亡的發生率。歐洲壹項腦卒中預防研究顯示,既往有壹過性腦缺血發作和腦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25mg,每日2次,即50mg/日可降低腦卒中或死亡的危險。臨床實踐證明,患者即使服用比表中劑量更高的阿司匹林,療效不會進壹步增加,但副作用的發生卻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療各種血栓性疾病中,患者應該使用最小的有效劑量,亦即長期應用50—160mg/日,以達到最大療效,而毒副作用則減至最小,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劑量。[6]
編輯本段
不良反應
阿司匹林是壹種歷史悠久的解熱鎮痛藥。由於口服後易吸收,在全身組織分布廣,作用強,阿司匹林在臨床上被廣泛用於發熱、頭痛、神經痛、肌肉痛、風濕熱、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等的治療。隨著阿司匹林的廣泛應用,其不良反應也逐漸增多,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療各種疾病的時,要嚴密監視其不良反應。
1 胃腸道癥狀
胃腸道癥狀是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較常見的癥狀有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適及惡心 吐。長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損傷,引起胃潰瘍及胃出血。長期使用應經常監測血像、大便潛血試驗及必要的胃鏡檢査。
應用阿司匹林時最好飯後服用或與抗酸藥同服,潰瘍病患者應慎用或不用。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藥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對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引起的消化性潰瘍有特效。
2 過敏反應
特異性體質者服用阿司匹林後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及哮喘等過敏反應,多見於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與其影響免疫系統有關。哮喘大多嚴重而持久,壹般用平喘藥多無效,只有激素效果較好。還可出現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聯癥(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與鼻息肉)。
3 中樞神經系統
神經癥狀壹般在服用量大時出現,出現所謂水楊酸反應,癥狀為頭痛、眩暈、耳鳴、視聽力減退,用藥量過大時,可出現精神錯亂、驚厥甚至昏迷等,停藥後2-3天癥狀可完全恢復。大劑量時還可引起中樞性的惡心和嘔吐。
4 肝損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損傷通常發生於大劑量應用時。這種損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點是發生在治療後的幾個月,通常無癥狀,有些患者出現腹部的右上方不適和觸痛。血清肝細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顯的黃疸並不常見。這種損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後是可逆的,停藥後血清轉氨酶多在1個月內恢復正常,全身型類風濕病兒童較其他兩型風濕病易出現肝損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損害後,臨床處理方法是停藥,給予氨基酸補液、VitC及肌苷等藥物,口服強的松,癥狀壹般在1周後消失。
5 腎損害
長期使用阿司匹林可發生間質性腎炎、腎乳頭壞死、腎功能減退。長期大量服用該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聯,鉀從腎小管細胞外逸,導致缺鉀、尿中尿酸排出過高,較大損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現蛋白、細胞、管型等。有人認為,部分腎盂癌是濫用阿司匹 林等止痛藥的繼發性並發癥。
6 對血液的影響
阿司匹林通常不改變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及血細胞比容、血紅蛋白的含量。但長期應用阿司匹林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7 心臟毒性
治療劑量的阿司匹林對心血管沒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大劑量可直接作用於血管平滑肌,而導致外周血管擴張。中毒劑量可通過直接和中樞性血管運動麻搏作用而抑制循環功能。
8 瑞氏綜合征
阿司匹林應用於兒童流感或水痘治療時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瑞氏綜合征是壹種急性腦病和肝臟脂肪浸潤綜合征,常常發生於某些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以後。病因尚不明確,但普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水楊酸鹽、外源性病毒如(黃曲黴素)、內在代謝缺陷等,各因素可相伴存在或各因素間相互影響而造成。臨床上病毒性感冒時不主張使用阿司匹林。[8]
編輯本段
禁用慎用
12歲以下兒童可能引起瑞夷綜合癥(Reye'ssyndrome)高尿酸血癥,長期使用可引起肝損害。妊娠期婦女避免使用。飲酒者服用治療量阿司匹林,會引起自發性前房出血,所以創傷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剖腹產或流產患者禁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陷的溶血性貧血患者的溶血惡化;新生兒、幼兒和老年人似對阿司匹林影響出血特別敏感。治療劑量能使2歲以下兒童發生代謝性酸中毒、發熱、過度換氣及大腦癥狀。
腸胃出血或腦出血的危險可能會抵消少量服用阿司匹林所帶來的益處。
研究人員分析了居住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的2萬名年齡為70歲到74歲之間的老年男性和婦女的健康數據庫,通過電腦運行該數據庫,然後把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利與弊的臨床試驗結果輸入到電腦中。
通過計算機模擬研究發現,服用少量阿司匹林可預防710名老年人患心臟病,54名老年人避免了中風,但卻有1071名老年人出現腸胃出血,129名老年人出現腦出血。不過,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對他們的壽命則沒有影響。
已經有多項研究證實,阿司匹林有助於預防可導致梗死或中風的血栓的形成,但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之壹則是,長期服用會導致出血,出血部位因個人情況而有所不同。
美國健康指南推薦:心血管和冠心病高危人群每天要服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75至150毫克。而該項研究則認為,迄今為止對老年人來說,“應該抵抗這種盲目服用阿司匹林的誘惑。[9]
交叉過敏反應
對該品過敏時也可能對另壹種水楊酸類藥過敏。但是對該品過敏者不壹定對非乙酰化的水楊酸類藥過敏。
該品易於通過胎盤
動物試驗在前 3個月應用該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頭顱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內臟和骨骼的發育不全。在人類也有報道應用該品後發生胎兒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後期3個月長期大量應用該品可使妊娠期延長,有增加過期產綜合征及產前出血的危險。在妊娠最後 2周應用,可增加胎兒出血或新生兒出血的危險。在妊娠晚期長期用藥也有可能使胎兒動脈導管收縮或早期閉鎖,導致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及心力衰竭。曾有在妊娠晚期過量應用或濫用增加死胎或新生兒死亡的發生率(可能由於動脈導管閉鎖、產前出血或體重過低)的報道,但是應用壹般治療劑量尚未發現上述副作用。
該品可在乳汁中排泄
哺乳期婦女口服 650mg,5—8小時後乳汁中藥物濃度可達173—483μg/ml,故長期大劑量用藥時嬰兒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禁用情況
①有出血癥狀的潰瘍病或其他活動性出血時;②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癥。
②潰瘍病或腐蝕性胃炎;
③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者(該品偶見引起溶血性貧血);
④痛風(該品可影響其他排尿酸藥的作用,小劑量時可能引起尿酸滯留);
⑤肝功能減退時可加重肝臟毒性反應,加重出血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變患者易出現腎臟不良反應;
⑥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壓,大量用藥時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腫;
⑦腎功能衰竭時可有加重腎臟毒性的危險。
慎用情況
強烈提示:①有哮喘及其他過敏性反應時[10]
編輯本段
藥物藥理
藥物效力動力學
①鎮痛作用:主要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覺對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敏感的物質(如緩激肽、組胺)的合成,屬於外周性鎮痛藥。但不能排除中樞鎮痛(可能作用於下視丘)的可能性; ②消炎作用;確切的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由於該品作用於炎癥組織,通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應的物質(如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體酶的釋放及白細胞活力等也可能與其有關;
③解熱作用:可能通過作用於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引起外周血管擴張,皮膚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熱增加而起解熱作用,此種中樞性作用可能與前列腺素在下視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關;
④抗風濕作用:該品抗風濕的機制,除解熱、鎮痛作用外,主要在於消炎作用;
⑤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過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環氧酶( prostaglandin cyclooxygenase)、從而防止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此作用為不可逆性。[10]
藥物代謝動力學
口服後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內已開始吸收,在小腸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與溶解度、胃腸道pH有關。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響吸收量。腸溶片劑吸收慢。該品與碳酸氫鈉同服吸收較快。吸收後分布於各組織,也能滲入關節腔、腦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結合率低,但水解後的水楊酸鹽蛋白結合率為65~90%。血藥濃度高時結合率相應地降低。腎功能不良及妊娠時給合率也低。半衰期為15~20小時; 水楊酸鹽的半衰期長短取決於劑量的大小和尿pH,壹次服小劑量時約為2~3小時; 大劑量時可達20小時以上,反復用藥時可達5~18小時。壹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後,在乳汁中的水楊酸鹽半衰期為3.8~12.5小時。該品在胃腸道、肝及血液內大部分很快水解為水楊酸鹽,然後在肝臟代謝。代謝物主要為水楊尿酸(salicyluric acid)及葡糖醛酸結合物,小部分氧化為龍膽酸(gentisic acid)。壹次服藥後1~2 小時達血藥峰值。鎮痛、解熱時血藥濃度為25~50μg/ml; 抗內濕、消炎時為150~300μg/ml。血藥濃度達穩定狀態所需的時間隨每日劑量及血藥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劑量用藥(如抗風濕)時可長達7天。長期大劑量用藥的患者,因藥物主要代謝途經已經飽和,劑量微增即可導致血藥濃度較大的改變。該品大部分以結合的代謝物、小部分以遊離的水楊酸從腎臟排泄。服用量較大時,未經代謝的水楊酸的排泄量增多。個體間可有很大的差別。尿的pH對排泄速度有影響,在堿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遊離的水楊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則相反。
藥物毒理
復方阿司匹林為壹復方解熱鎮痛藥,其中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均具有解熱鎮痛作用。阿斯匹林能抑制下丘腦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恢復體溫調節中樞感受神經元的正常反應性而起退熱鎮痛作用;阿司匹林還通過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等的合成起鎮痛、抗炎和抗風濕作用,阿司匹林 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咖啡因為中樞神經興奮藥,能興奮大腦皮層,提高對外界的感應性,並有收縮腦血管,加強前兩藥緩解頭痛的效果。急性毒性試驗結果:大鼠經口LD50為1500mg/kg;小鼠經口LD50為1100mg/kg。
編輯本段
註意事項
阿司匹林用途廣泛,但是很多人對它的毒副反應有盡不夠了解,而常發生壹些問題。這裏介紹應用阿司匹林的註意事項,以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
壹、手術前壹周應停用,避免凝血功能障礙,造成出血不止。
二、飲酒後不宜用,因為能加劇胃粘膜屏障損傷,從而導致胃出血。
三、潮解後不宜用,阿司匹林遇潮分解成水楊酸與醋酸,服後可造成不良反應。
四、凝血功能障礙者避免使用,如嚴重肝損害、低凝血酶原血癥、維生素K缺乏者。
五、潰瘍病人不宜使用。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導致出血或穿孔。
六、哮喘病人應避免使用,有部分哮喘患者可在服用阿司匹林後出現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喉頭水腫、哮喘大發作。
七、孕婦不宜服用。孕後三個月內服用可引起胎兒異常;定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並有較大出血危險,在分娩前2-3周應禁用。
八、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否則可引起中毒,出現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聽力和視力減退,嚴重者酸堿平衡失調、精神錯亂、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九、病毒性感染伴有發熱的兒童不宜使用,有報道,16歲以下的兒童、少年患流感、水痘或其它病毒性感染,再服用阿司匹林,出現嚴重的肝功能不全合並腦病癥狀,雖少見,卻可致死。[11]
編輯本段
相克藥物
阿司匹林是防治血栓的常用藥,但是要註意不可與下列藥物同時服用:
口服降糖藥:降糖靈、優降糖及氯磺丙脲等藥物不宜與阿司匹林合用,因為阿司匹林有降血糖作用,可緩解降血糖藥的代謝和排泄,使降血糖作用增強,二者合用會引起低血糖昏迷。
催眠藥:苯巴比妥(魯米那)和健腦片可促使藥酶活性增強,加速阿司匹林代謝,降低其治療效果。
降血脂藥:消膽胺不宜與阿司匹林合用,否則會形成復合物妨礙藥物吸收。
利尿藥:利尿藥與阿司匹林合用會使藥物蓄積體內,加重毒性反應;乙酰唑胺與阿司匹林聯用,可使血藥濃度增高,引起毒性反應。
消炎鎮痛藥:消炎痛、炎痛靜與阿司匹林合用易導致胃出血;藥如非甾體鎮痛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同用可能引起胃腸道出血。
抗痛風藥:丙磺舒、保泰松和苯磺唑酮的治療作用,可能被阿司匹林拮抗,導致痛風病發作,不宜聯用。
維生素:阿司匹林能減少維生素C在腸內吸收,促其排泄,降低療效;維生素B1能促進阿司匹林分解,加重對胃黏膜的刺激。
激素:長期使用強的松、地塞米松、強的松龍會引起胃、十二指腸,甚至食管和大腸消化道潰瘍,阿斯匹林可加重這種不良反應,因此不宜同服。[12]
編輯本段
藥效提高
由於單體的阿司匹林在人體的作用效果不是很持久,隨著醫藥工業的發展人們將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楊酸衍生物與聚乙烯醇、醋酸纖維素等含羥基聚合物進行熔融酯化,使聚乙烯醇、醋酸纖維素等聚合物攜帶乙酰水楊酸的酸酐。當聚合物進入人體後在胃酸的作用下緩慢水解,產生大量的阿司匹林,由於水解過程速率較慢所以阿司匹林的作用效果更具有持續性。
阿司匹林的羧基與聚乙烯醇的醇羥基發生酯化反應,脫去壹分子的水就可以的到聚合物,而聚乙烯醇是壹個高分子的長鏈,上面有多個醇羥基,因此就可以攜帶多個乙酰水楊酸的酸酐,提高阿司匹林的藥效。
通過這種方法得到的大分子化合物抗炎性和解熱止痛性比遊離的阿司匹林更為長效。這對醫學有很大的推進作用![13]
編輯本段
抗凝監測
阿司匹林是最早被應用於抗栓治療的抗血小板藥物,已經被確立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穩定心絞痛及心肌梗死(MI)二期預防的經典用藥。作用原理是阿司匹林通過與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中的COX-1活性部位多肽鏈529位絲氨酸殘基的羥基發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導致COX失活,繼而阻斷了AA轉化為血栓烷A2(TXA2)的途徑,抑制PLT聚集。COXs是AA生成TXA2和前列腺素I2(PGI2)過程中的關鍵限速酶,在人體內有COX-1和COX-2兩種形式,COX-1是PLT固有的。臨床研究表明,對各種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其他高危人群短期或長期阿司匹林治療對預防在隨後可能發生的心肌梗死、腦卒中、血管性死亡方面有明確的益處,但在最佳劑量和阿司匹林抵抗問題上仍存爭議。隨著對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確定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的實驗室監測指標。[14]
阿司匹林治療監測的主要實驗室方法有:
1.血小板聚集檢測
2.血小板指數
3.尿液11-脫氫-TXB2檢測
4.流式細胞術
編輯本段
栽培妙用
阿司匹林在花木栽培中,有很多的妙用,因為阿司匹林在水中能夠分解成水楊酸和醋酸,水楊酸具有抗菌消炎和防腐的作用,醋酸能抑制乙醇酸氧化酶的生物活性,提高花木的光合作用,增加光合產物。用在花木栽培中不僅可以提高成活率,還促使生長健壯、提高抗逆性、提高樹樁成活率、延長插花壽命等。下面就介紹壹下具體的操作方法:[15]
提高抗逆性
用500毫克/千克的阿司匹林溶液噴灑花木莖幹、枝葉,能夠減少植株體內水分蒸騰,提高花木抵禦幹旱環境的能力。結合澆水,澆灌或噴灑阿司匹林(1千克水溶解1片),可促進葉片氣孔的閉合,減少葉片水分的蒸騰散失,減少高溫灼傷,提高花木抗旱、抗寒能力。[15]
提高成活率
用阿司匹林處理樹樁盆景,可使樹樁提前發芽,提高成活率,縮短養坯時間。方法是:在植物休眠階段挖采樹樁,挖掘時盡量減少創面,多保留須根,同時將病根、枯枝、廢枝去掉,較粗根系的創面用鋸鋸平,細枝用果枝剪剪平,放入5%左右的阿司匹林溶液中浸泡3-5小時,盆土用河沙、田園土、木屑按4:5:1的比例配制,上盆後將土踏實,用5%的阿司匹林溶液作為定根水澆灌,最後放於遮陽處。[15]
延長插花壽命
阿司匹林具有使葉片氣孔關閉和防止傷口產生茉莉酸的作用,用0.03%的阿司匹林溶液進行插花,能夠延緩鮮花雕謝枯萎時間,使鮮花保鮮時間延長7-10天。[15]
促使生長健壯
花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用300-500毫克/千克的阿司匹林溶液每隔7-15天澆灌根系1次,可促使花木枝葉生長健壯,葉片肥厚,果實增大,花朵艷麗,增強觀賞性。
利用這些巧妙方法,壹定會使妳的花卉不僅長的好,而且也很漂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