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藥的作用
淺談中藥的作用
中藥的發展歷程由來久遠,是中醫事業發展的關鍵。中藥是祖國醫藥寶庫中主要的壹部分,其藥性溫和,副作用少,使得當前國內外醫藥界都在運用和研究它。中藥作用已引起人們極大重視.我國各大醫院的建設,中醫隊伍的培訓與壯大都可以完全證明這壹點.現在首先需要解決的唯壹重要問題即是中藥的質量問題.也就是中藥的功能作用問題.中醫通過理法方藥組織好的處方卻沒有修制好的藥物.對醫治來說不可能得到相應的療效.俗話說:用藥如用兵,如果用兵不當怎麽可打勝仗?可見中藥的質量問題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說明中藥質量問題有關部門必須嚴格管理和解決壹些實際問題.下面就如何發揮中藥的作用
(壹)中藥的炮制作用
中藥的炮制約有兩千年的歷史,它也是祖國醫藥學寶貴遺產中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根據中醫中藥的基礎理論,按照中醫臨床的特點而對藥材進行各種處理的傳統制藥技術。根據中醫辨證論證的實踐和發展,保證了臨床用藥安全有效,而發揮著臨床應用的不同藥效。現在的問題是在中藥調劑中,不炮不制不切不砸的品種較為普遍。原因之壹是中藥學後繼乏人,傳統炮制技術中斷失傳。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說,責任心與管理的問題,這確實影響著中藥的應用作用,嚴重危害著患者的康復。為了保證中藥材治病效果的提高,更好地作用於廣大患者,很有必要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進行培訓,包括臨床醫生也必須掌握和了解炮制對藥效的影響,以便於處方時選擇應用。例如:生姜發散風寒,和中止嘔,幹姜則暖脾胃,回陽救逆,炮姜則溫經止血,祛肚臍腹部寒邪,煨姜則主要用於和中止嘔,比生姜而不散,比幹姜而不燥。再如:當歸用酒洗後,適用於行血活血,炮炭後則適用與止血。還有石膏生用則清熱瀉火,熟用則斂瘡止癢;地黃生用甘寒涼血,養陰清熱;熟用則甘溫補腎,滋陰填精;大黃生用瀉 痢 做大,適與急下存陰;蒸熟則瀉力緩,適與年老體衰用大黃者;大黃炭則瀉力很小,但卻能止大便下血等等。下面就不壹壹列舉,此外對全草類的切咀,鹽,酒,醋,蜜等制的品種,都應引起註意。可見,炮制與否或不認真炮制,密切關系著中藥的質量問題,這是壹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只有加強和改進中藥的炮制工作,才能更好地發揮中藥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簡歷大全
(二)中藥的煎服
中藥的煎服也有壹定的法度,前人在煎藥服藥方法方面,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我們也要註意吸取這些寶貴經驗,因為這些都對治療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概括來說:解表藥多取其氣,所以宜用武火急煎,煎的時間不要太長,以免有效成分揮發掉,時間約為15-20分鐘,約2-4小時服藥壹次,病好了則停服,補宜藥多取其味,所以宜文火慢煎,約3-40分鐘,每日早晚各服壹次,可比較長期的服用,攻下藥宜空腹服,治上焦病的藥宜飯後服,治下焦病的藥宜飯前服,治中焦病的藥宜在兩頓飯之間服,急救服藥以快速為主不必拘泥於時間,這是僅就壹般而言,具體煎服方法還應根據病癥的具體情況而定。也就是說,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叮囑患者服藥的先後順序,比如,怎麽煎,先煎哪些,壹天服多少次,飯前還是飯後,相隔多少個小時,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