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雅安地震募捐款物支出前十名基金會支出情況
*註:支出資金總額為0,是指尚未通過公開渠道獲得該基金會支出資金的詳細用途和具體金額,並不代表該基金會肯定沒有支出
數據來源:基金會中心網,CDFI透明指數FTI,截至:
圖 1:雅安地震各支出項目資金流向
來源:基金會中心網,CDFI Transparency Index FTI,截至:2014 年 4 月 20 日:基金會中心網,FTI,截至:2014年4月20日
根據基金會中心網提供的數據,雅安地震的資金流向呈現出五個特點:
第壹,76%的資金流向了積極參與行業自律、透明度高的基金會,透明公開成為大勢所趨。
雅安地震發生72小時後,為貫徹落實《民政部關於在四川蘆山7.0級地震中開展抗震救災捐贈活動的通知》精神,響應中華慈善總會《關於動員會員和社會各界力量救助雅安蘆山地震災區的緊急倡議》,基金會中心網與多家基金會****,共同發起成立了 "中國基金會4.20救災行動自律聯盟"。聯盟成員共同制定了《中國基金會4.20救災行動自律聯盟公約》,主動公開信息,接受社會監督。根據基金會中心網的數據統計,自律聯盟的42家成員雖然數量僅占20%,但最終獲得的社會捐贈超過了整體219家基金會總捐贈額的76%。社會捐贈排名前十的基金會中,有八家是自律聯盟的成員。基金會的透明度與其獲得的捐贈額呈正相關。
圖 2.按是否為中國4.20抗震救災自律聯盟成員劃分的雅安地震資金和捐贈流向
來源:基金會中心網,FTI(中國):
其次,40%的捐款捐給了地方基金會,60%捐給了全國性基金會。
在雅安地震中,地方基金會獲得了超過40%的社會捐贈,尤其是以深圳壹基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為代表的地方公募基金會在動員社會捐贈方面表現搶眼,與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三家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共同位列捐贈總額前五名,而這五家基金會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基金會。這五家基金會在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快三大發助手中也排名第壹。
圖 3:雅安地震捐款按註冊地分布
資料來源:基金會中心網,FTI,截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
C. 39%的捐款用於緊急救援階段,61%用於災後重建階段。
基金會在緊急救援階段****支出2.54億元,占總支出的39%。在緊急救援階段,多家基金會組織數十支民間專業救援隊第壹時間趕赴災區參與搜救、轉移傷員等工作,同時積極調配災區急需的飲用水、方便食品、藥品等物資,搭建急救帳篷、簡易安置房等。
應急救援階段結束後,各基金會根據災區實際情況,積極部署災後重建工作。截至目前,災後重建階段已投入資金3.91億元,占總支出的61%。其中,1 億多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用於地震損毀房屋和校舍重建,恢復災區正常生產生活;投入 1000 多萬元用於災區教師的綜合培訓和各類災民的技能培訓;投入近 1000 萬元用於心理援助和災區婦女兒童的心理輔導等。基金會開展了多種項目,從硬件、軟件等各個方面幫助雅安地震災後重建。
圖 4.雅安地震不同階段的資金物資流向
數據來源:基金會中心網、中國基金會透明度網:基金會中心網,中國基金會透明度指數(CFTI)FTI,截至2014年4月20日
四是基金會主動加強相互協作,資金使用更加系統有效。
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愛德基金會等8家基金會累計接受社會捐贈超過9億元。這些基金會於2014年4月16日在成都召開了 "基金會救災協調會",加強基金會在救災工作中的溝通、交流與合作,促進基金會救災行動與政府救災和災後重建規劃的對接,協調基金會對參與救災的社會組織的資助,加強捐贈款物使用的系統性和有效性。同時,協調基金會對參與救災的社會組織的資助,加強善款使用的系統性和有效性,回報社會公眾的信任和關愛。
圖 5.基金會建立協作網絡,提高善款使用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數據來源:基金會中心網、中國基金會透明度網:基金會中心網,中國基金會透明度指數(CFTI)FTI,截至2014年4月20日
五、通過合作基金會、政府、慈善協會、紅十字會及其他社會組織等多元化渠道,支持緊急救援和災後重建的善款超過1億元。
基金會通過多種渠道參與雅安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同時通過自己的團隊執行項目。
基金會通過資助其信任的合作基金會執行了8000多萬元,向慈善總會捐贈3000多萬元執行,向政府有關部門捐贈2000多萬元執行,向紅十字會捐贈1000多萬元執行,向其他社會組織捐贈1000多萬元執行,等等。
圖 6.雅安地震捐款多元化流向示意圖
數據來源:基金會中心網、中國基金會透明度網:基金會中心網,中國基金會透明度指數FTI,截至2014年4月20日
社會信任是基金會乃至整個慈善行業生存和健康發展的基礎,而良好的透明度是建立這種信任的基礎。
歡迎基金會更加及時地披露和更新信息,歡迎公眾監督善款流向,參與公益慈善事業,與災區人民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