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普外科包括的疾病有:
壹、頸部疾病,如頸部損傷、甲狀腺疾病等。
二、乳腺疾病,如乳腺癌、乳腺囊腫、乳腺膿腫、乳腺纖維瘤等。
三、周圍血管疾病,如下肢靜脈曲張等。
四、腹壁疾病,如腹股溝疝、臍疝、切開疝等。
五、腹部急癥,如外傷、腹膜炎、消化道出血等。
六、胃腸疾病,如胃穿孔、闌尾炎、腸梗阻、胃癌、結腸癌等。
七、肛管直腸疾病,如痔、肛瘺、結直腸癌等。
八、肝膽胰脾疾病,如終末期肝病、肝癌、膽囊炎、膽道結石、胰腺炎、門脈高壓、脾大等。
九、其他,如小兒腹部先天性疾病,腹膜後腫瘤等。
另外普外科與外科基礎知識的聯系非常緊密,如創傷修復、燒傷冷傷、電損傷、動物咬傷、外科感染、腫瘤、休克、無菌原則、輸血、體液平衡、腸內腸外營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ICU、移植、顯微、整復、體表腫瘤等。
有些醫院的肛腸科、燒傷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兒外科、移植外科、營養科等原來是由普外科分出後設置發展起來的。
小兒普外科
包括新生兒外科專業、腫瘤外科專業,主要診治:
1、新生兒外科專業:食道閉鎖、食道裂孔疝、先天性膈疝、腹裂、臍膨出、十二指腸閉鎖、環狀胰腺、幽門肥厚、先天性腸旋轉不良、腸道閉鎖、膽道閉鎖、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肛等。
2、普通外科專業:甲狀腺腫塊、梨狀窩瘺等頸前各種腫塊及瘺管;膽總管囊腫、膽道閉鎖、胰腺囊腫等各種肝、膽、胰、脾疾病;先天性巨結腸、腸重復畸形等胃腸道先天性畸形;腹股溝斜疝等各種疝;各種急性腸套疊、嵌頓疝、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腹部外傷等各種小兒外科急腹癥。
3、腫瘤外科: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各部位的良、惡性畸胎瘤、骶尾部腫瘤、肝臟腫瘤、橫紋肌肉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等的診斷及手術。
外科手術前壹般護理常規
1、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消除病人對手術的顧慮,介紹手術前後註意事項,必要時指導病人在床上練習大小便,向病人進行健康教育,要求病人戒煙。
2、通知家屬或單位負責人員來院,由醫師介紹手術情況,填寫手術同意書。
3、術前按醫囑進行手術野皮膚準備(觀察皮膚情況、剃毛和皮膚清洗)。如發現病人有發熱、感冒、女病人月經周期、皮膚有損傷或感染等,應及時報告醫師,考慮停止手術。
4、皮膚準備的要求和方法
(1)?根據各類手術要求決定皮膚準備的範圍。
(2)?用肥皂水徹底清洗皮膚,註意臍部、皮膚皺折部位,皮膚上的油汙、膠布可用松節油、汽油或乙醚清洗,有傷口者清洗後應更換敷料。
(3)?剃毛和清洗時,應註意勿損傷皮膚,勿使病人受涼。
5、做好全身清潔,洗頭、洗澡、剪趾(指)甲、更衣、不能自理由護士執行。
6、按醫囑配血、皮試。準備特殊用藥用物,通知手術日停膳。
7、通知病人術前12小時禁食,4-6小時禁飲水並掛禁食標誌。
8、上註意病人睡眠情況,保證病人有充足的睡眠,必要時給服安眠鎮靜藥。
9、按需要做好術前準備,如留置尿管等。女病人除去發夾,長發者梳成雙辮,有假牙者卸下假牙。入手術室前排小便。備齊病歷、X光片、特殊用藥、用物隨病人壹齊送手術室,停止壹切術前醫囑。
10、送往手術室前,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檢查手術野,了解有無生理、病理變化,不宜手術者及時報告醫師。
11、病人人送往手術室後,根據麻醉、病種、手術方式做好病室、用物準備。
(1)?床的準備:全部更換床單、枕套、被套。按需要備膠、中單,室溫低於18℃時設法提高被褥溫度,低於12℃時設法提高室溫。
(5)?用物準備:床邊備輸液架、血壓計、聽診器,按病情需要備急救藥品和器械,護理記錄單等。
外科手術後壹般護理常規
1、向麻醉師了解麻醉方式,術中情況,手術性質及部位,輸液、輸血量和特殊情況的處理等,病人回病室時,搬動病人應防止各種導管脫出及增加傷口張力。
2、註意保暖,防止受涼,用熱水袋等保暖時,應防止燙傷病人。
3、根據不同的麻醉方式,做好相應的護理。全麻病人去枕平臥,頭向壹側,每半小時測血壓、脈搏、呼吸壹次,直至病人完全清醒,血壓穩定。腰麻後去枕平臥6-8小時,硬膜外麻後平臥4-6小時,椎管內麻醉後每半小時測量血壓、脈搏、呼吸壹次,至連續四次正常後止。
4、密切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滲液等,敷料濕時,隨時給予更換,或告知醫生處理。
5、各種引流管要保持通暢,防止扭曲、受壓,密切觀察引流液性質、顏色,準確記錄引流量。
6、保持輸血、輸液靜脈通暢,根據醫囑及病情,合理安排輸液順序和滴速等。
7、?手後7-8小時,仍不能自解小便者,檢查膀胱充盈者則考慮無菌操作下行導尿及停留尿管24-48小時。
8、根據病情,適當調節體位,做好翻身、拍背等,以預防褥瘡和肺部並發癥。
9、術後三天內,每天測體溫、脈搏四次,高熱者,按高熱護理常規護理。
10、營養補充和飲食情況,不能進食者按醫囑給予鼻飼或靜脈高價營養,以維持病人營養及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11、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楚呼吸道內分泌物,鼓勵和指端病人進行深呼吸和排痰,預防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