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中小兒的意外傷害及急癥不是經常發生的,只是偶爾遇到。遇此緊急情況,搶救及時可挽救生命,束手無策可能喪失性命。因此每個成年人都應預先學習壹些急救知識,如心肺復蘇術、止血、包紮、固定、搬動等,以防萬壹。
(2)家中應準備壹些常用的藥品器料,如碘酒、酒精、氨水、十滴水、繃帶、膠布、體溫計、針灸針等。還應根據小兒及其他成員的身體情況,有所側重地準備壹些藥物及用具。
(3)平時應註重了解附近醫藥站、門診部、醫院的位置,急診情況;也應註意附近醫務人員的住址,必要時可請求幫助。
(4)平時要牢記本市、區急救站的電話號碼,急救的同時應呼救。
小兒容易發生哪些意外事故?
小兒年幼無知,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各種感知覺發育尚未成熟,識別危險能力差,缺乏自身防衛能力,加上好奇心理、活潑好動等,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由於成人的壹時疏忽,而發生意外事故。常見的意外事故有外傷、燙傷、氣管異物、窒息、中毒、車禍、溺水等,現分述各年齡組容易發生的意外事故。
1.新生兒期:餵養方法不當,如新生兒含著母親的奶頭睡覺以及小兒與成人同睡,容易造成窒息;在冬季由於保暖不當,容易造成燙傷或凍傷。
2.嬰兒期:除了燙傷、窒息外,如果嬰兒已能翻身及爬動時,可能從大床或沒有拉上欄桿的小床上跌下。喜歡把壹些異物如黃豆、花生放入口中而誤吸入氣管,造成氣管異物。
3.幼兒期:幼兒已初具有獨立行動的能力,是意外事故發生率較高的年齡階段,能走動以後,異物吸入及誤服藥物、毒物的機會增加,也可因玩弄電源插座而觸電,能爬椅子的幼兒可跌傷或拉倒熱水瓶而燙傷。
4.學齡前期:這壹時期求知欲強,又受好奇心的驅使,願意探索其究竟,例如攀高、窗外觀望、隨便吃藥物及食品,容易造成外傷、骨折、脫臼、急性中毒。有時也可因不註意交通安全而造成車禍、溺水等事故。
5.學齡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抑制力、綜合分析能力有進壹步發展,但應急反應及安全知識較成人差,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外傷、溺水、急性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