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飛
清華大學化學博士
最近十幾年,石墨烯壹直是材料學界的寵兒。這兩年伴隨著疫情的蔓延,有壹些防疫用品竟也開始宣稱使用了石墨烯原料,在市場上收獲了不小的利潤。
有意思的是,壹度風光無限的石墨烯卻也遭遇了滑鐵盧,網絡上出現了很多有關石墨烯口罩、石墨烯棉簽會導致肺部疾病的傳聞,並有人整理了氧化石墨烯(GO,石墨烯的衍生品)的各項罪狀,大有壹種秋後算賬的架勢。從內容上看,氧化石墨烯似乎已經被當成了生化武器。
圖註:網傳關於石墨烯的內容,氧化石墨烯似乎已經被當成了生化武器。
這些說法,從材料學的角度來說,可以說是漏洞百出。比如GO可能被5G頻率激活,實際上就是無稽之談,因為氧化石墨烯不是有機物,更不是具有生命功能的分子,它自然也就沒有生物意義上的活性或非活性之說。甚至在列表中,本身就存在壹些矛盾的說法,比如GO在口中會產生金屬味,但是後面又說到它會導致味覺和嗅覺喪失。顯然,這不過是某些無聊的人編寫的笑話,諷刺那些把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概念胡亂應用在各種領域的做法,只不過有些人把這些匪夷所思的說法當了真。
實際上,只需要反向思考這個問題就能明白這些說法有多荒謬——如果GO是壹種化學武器,且同時具備這麽多離奇的效果,那麽投毒者有必要把它加工成棉簽、口罩,甚至是花費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加入到疫苗之中嗎?直接投在食物中,豈不是更簡單?話說回來,我們來聊聊石墨烯是怎麽和新冠疫情扯上關系的。
壹、石墨烯是什麽,它是怎麽火起來的呢?
相信經過這麽多年的宣傳,很多人對石墨烯這個名詞已經不陌生了,本質上它就是單層的石墨。
石墨是單純由碳元素形成的壹種晶體結構,生活中十分常見。例如鉛筆芯,主要就是由石墨和黏土構成,石墨越多則筆芯越軟,但寫出來的字顏色卻會更深。石墨之所以能夠寫字,主要就是因為它是片狀結構,層與層之間很容易錯位,在紙上摩擦的時候,就會留有痕跡。
每壹片石墨都只有單層原子那麽厚,因為化學性質類似於烯,便有了石墨烯的稱號。這就意味著,哪怕厚度只有壹毫米的石墨,它都是由多達上百萬層石墨烯組成。
單層的石墨烯很不穩定,很容易團聚在壹起,所以很久以來,並沒有人相信真的可以獲取這種物質。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安德烈·海姆想出壹種奇特而又簡單的辦法,把石墨放在兩層膠帶中間,通過撕膠帶使石墨越來越薄的方式,居然第壹次獲得了石墨烯材料。憑著這個發明,他獲得了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石墨烯壹經問世,就因為它出色的性能吸引了材料學家的關註。例如它保留了石墨良好的導電性,但是因為只有單層原子那麽厚,在超導性能方面極為突出。我國的天才科學家曹原在留學麻省理工學院期間,就以石墨烯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了超導的內在原理,連續發表多篇頂級期刊,震驚世界。
不過,純粹的石墨烯應用起來比較困難,因為它沒有活潑的化學基團。因此,壹般的做法是將石墨烯用濃酸處理,使其成為氧化石墨烯,這樣就可以和其他壹些物質發生作用了。
盡管如此,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還是沒能走向民用品,因為它們的價格實在是太昂貴了,而且它的那些特殊性能,通常也不是民用品所需。至於市面上那些所謂的石墨烯產品,基本都是源於虛假宣傳。
二、防疫用品裏的“石墨烯”是怎麽回事兒?
事情的起因,其實是因為加拿大衛生部的壹項警告[1]。
2021年4月,加拿大衛生部稱,壹些人在佩戴了某口罩後,肺部出現癥狀,像是吸了貓毛壹樣不舒服。這些口罩都有個***同的特點,就是在口罩的包裝上標有石墨烯(graphene)字樣。研究發現,這些“石墨烯顆粒”會被肺部吸入。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裏都會發現兩個疑點:石墨烯為什麽要被做成粉末放在口罩裏?哪家口罩生產商這麽土豪,竟能用石墨烯制作口罩?
其實這些問題也不難回答,只要找到加拿大相關文件的原文就可以了。
在這些資料中,赫然出現了如下內容:
翻譯過來就是說,這些口罩是由中國山東某公司生產,標稱含有“生物質石墨烯”。想不到居然成了我們出口給國外的產品,這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這件事顯然沒有到此為止,因為我們還要追問,山東某公司是怎麽生產的石墨烯口罩呢?
在該企業的官網上,不難找到關於生物質石墨烯的相關介紹,原來是用稭稈加工而成,但是產品圖片中的這個黑色粉末,似乎有些不尋常。
圖註:企業官網上的產品圖片
繼續查找該企業的專利技術,可以很容易找到這種生物質石墨烯的生產技術,倒是也有模有樣。
只是仔細看過流程之後,就會令人感到好奇,這生產出來的到底是石墨烯呢,還是納米級的活性炭呢?眾所周知,活性炭也是碳元素的單質,本質上就是未能形成結晶的石墨,具有多孔結構。相比於制備難度很高的石墨烯而言,活性炭的制作並不困難。
進壹步查詢,還可以發現,早在2015年,這篇專利還存在疑問。簡單歸納就是,參與發明的團隊親口承認,這壹技術並不成熟[2]。
最後還有壹點疑問,石墨烯固然性能優異,但是這些性能主要都是在電磁學和力學方面,它並不是抗菌能手,具有高吸附性的活性炭才是。
不恰當的命名方式,不成熟的制備技術,加上石墨烯口罩宣傳的抗菌技術,都指向了同壹個結論,就是這裏的石墨烯,本質上就是壹種更精細的活性炭。所謂的“石墨烯口罩”,原本就是壹場烏龍,這也就難怪加拿大衛生部會調查出上述結果了。活性炭口罩在國內並不罕見,長期佩戴的確存在吸入顆粒的風險,因此,針對防疫需求,最簡單的無紡布口罩反而更為合適。
總之,石墨烯以及氧化石墨烯是很昂貴的實驗原料,以目前的技術而言,難以應用在量產的民用品中,更不要說耗材了。而導致肺部癥狀的所謂“石墨烯”,並不是真正意義的石墨烯,更有可能是活性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