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壹、學校歷史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公辦全日制專科層次普通高等學校。學校位於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肇慶市。學校本著 "育人為本、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 "的辦學理念,堅持 "立足廣東、輻射全國,面向基層、服務社會 "的辦學定位,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走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的發展道路。走 "校院合作、醫教融合 "的發展道路,培養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的高素質應用型衛生人才。有效發揮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衛生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育人功能。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始建於1958年,前身為中山醫學院肇慶分院,後更名為廣東省肇慶衛生學校。1994 年和 2000 年被國家教委、教育部授予重點中學稱號。1993年和1999年與廣東醫學院、中山醫科大學分別成立廣東醫學院肇慶教學部和中山醫科大學教學點。2004 年 5 月,學校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成為我省唯壹壹所獨立設置的醫學院校。50多年來,學校為國家輸送了5萬多名醫療衛生技術人員,許多畢業生已成為行業骨幹。學校有三個校區:端州校區、鼎湖校區和北校區。端州校區位於風景宜人的西江之濱,鼎湖校區毗鄰國家 4A 級旅遊景區鼎湖山。校園占地面積512畝,總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雅,基礎設施完善。學校建有8個校內實驗、實訓基地,132個實驗、實訓、模擬、仿真技能實訓室,每個實驗室均配備現代化電教設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虛擬實驗、綜合實驗項目訓練。學校建有現代化的學術報告廳、圖書館、運動場、室內籃球場、排球場、健身房、乒乓球室和學生公寓,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附屬醫院 學校現有三所直屬附屬醫院,其中第壹附屬醫院(肇慶市第壹人民醫院)是壹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壹體的大型綜合性 "三級甲等 "醫院,1995 年通過評審成為 "愛嬰醫院"。醫院",1996 年、1998 年分別被省衛生廳評為 "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省 "百家文明醫院";第二附屬醫院(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是壹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壹體的大型綜合性 "三級甲等 "醫院。第二附屬醫院(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是壹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壹體的三級綜合醫院和三級婦幼保健院;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肇慶市口腔醫院)是壹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為專科特色的 "二級甲等 "綜合醫院。是廣東醫學院、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教學實習基地之壹。同時,也是肇慶市國家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基地。醫院醫療教學儀器設備齊全,設有口腔科、眼科、甲狀腺科等專科。目前,學校正加大非直屬附屬醫院的創建力度,到2015年底,將擁有包括高要市人民醫院在內的非直屬附屬醫院8家,學校的臨床教學實力將進壹步增強。此外,學校與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武警總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等省內外130多家二甲***優質醫院共建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功能齊全、管理規範的校外實訓基地。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兼職教師 700 余人,教師以中高級職稱為主。學校遵循 "立足培養,大力引進 "的原則,采取壹系列激勵措施,加強高學歷、高職稱教師的引進,註重名師、骨幹教師的培養,支持和鼓勵在職教師進修深造。選派優秀教師到臺灣中山醫科大學、菲律賓馬尼拉聖保羅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外壹流院校學習培訓。堅持走 "醫教結合 "的發展道路,培養了壹支 "雙師型 "師資隊伍,在教學、醫療、科研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院(企)合作,學校建立了充滿活力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完善了兼職教師聘任制度,初步形成了壹支數量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現有省市級教學名師、拔尖人才、專業帶頭人22人,先後有143人擔任教育部高職高專醫學類及相關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省市協會會員和行業專家。學校教師認真投身科教研工作,積極參與教材編寫和論文發表,教研課題在各級評比中獲獎。V.專業教學 學校設有臨床醫學系、醫學技術系、藥學系、護理系、中醫系、口腔系、基礎醫學系、基礎公共****、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學校現開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護理學、護理、助產、藥學、中藥學、藥品經營與管理、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衛生會計統計等13個專業;設有康復學科,開設針灸推拿、康復治療技術、中醫康復技術、健康管理等4個專業,形成了應用醫學類和健康管理類學科專業體系。專業設置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圍繞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省重點專業有護理學、臨床醫學、助產學,護理學是省級示範專業,臨床醫學和助產學是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專業;口腔醫學、中藥學、藥學、醫學檢驗技術為省 "十二五 "重點建設專業。口腔醫學、中醫學、藥學、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為省 "十二五 "重點建設專業。康復治療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學校是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發文確定的 "護理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護理、臨床醫學專業實訓基地由中央和省級財政重點支持。口腔醫學院是與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聯合辦學的重點專業。學校附屬醫院(肇慶市口腔醫院)也得到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的大力支持。學校的醫學影像、康復治療技術、社區護理是香港華夏基金會資助項目,具有較強的辦學實力。六、辦學特色 學校人才培養堅持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知識、能力、素質為培養內涵,構建人文素質、理論與實踐壹體的教學體系。首先,學校以德育為載體,註重醫學生 "做人 "教育。以現代人文為依托,把實施素質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重視學生 "學會做人 "的德育教育,讓學生懂得 "敬畏生命,關愛病人",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樂於奉獻社會和他人。二是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訓練。依托學校與醫院行業的緊密合作,做到 "三早三突出",即 "早接觸社會、早接觸專業、早接觸臨床,突出實驗、實訓、實習三個關鍵環節",幫助學生盡早了解和樹立職業心態。三是以能力為中心,鼓勵特色發展。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創造各種條件培養學生的特長和愛好,進壹步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為學生走向社會、過上美好生活奠定了基礎。學校個人和團體多次在省、市文藝比賽中獲獎。對外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交流與合作,逐步樹立與國際教育接軌的教育意識,發展專業教育特色優勢,拓寬教學思路,提高師生的國際交流能力。與聖保羅大學、菲律賓馬尼拉聖庇護大學簽訂交流協議,每年互派師生進行文化交流。與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合作,引進先進的護理教育改革理念,香港理工大學派師生來校交流,****,深入農村對少年兒童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和指導。與臺灣中山醫科大學合作,邀請臺灣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同時我校選派教師赴臺灣進修學習。與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合作,選拔優秀應屆畢業生到澳門醫院進行臨床實習。學校還與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外多所大學和教育機構進行教育、學術、培訓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VIII."十三五 "發展目標:按照構建職業教育體系、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要求,通過深化改革,註重內涵建設,不斷提高辦學質量、辦學水平,彰顯辦學特色,實現提升辦學層次的目標。把學校創建成為在省內有地位、國內有影響、特色鮮明,集學歷教育、短期培訓、社會服務於壹體的應用型醫學本科院校。
註冊資金:7424萬元
上一篇:三氯甲烷和吡啶哪個毒性大?如果化驗室做檢驗時需要選擇其中壹個做試劑,選擇哪個比較合適、更容易操作?下一篇:四大生物技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