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細血管出血
出血緩慢,出血量少。如果是擦傷,壹般會因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處理時可先用清水洗去傷口上的泥土,如無泥土可直接塗上紅汞水(紅藥水),再用消毒紗布包紮,或曝曬幹燥,結痂癡自愈。
2.動脈出血
尤其是較大的動脈,血流劇烈,呈噴射狀,壹般見於外傷。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壹般在受傷動脈的近端,通過穴位按摩止血或用止血帶止血。止血時應采取首要行動。首先要做的是第壹時間止血。首先要做的是止血。首先要做的是用止血帶或指壓止血。
3.靜脈出血
壹般情況下,按壓受傷靜脈的遠端即可止血。動脈出血或靜脈出血應在止血處理後盡快送往醫院。
(2)指壓止血法
指壓止血法是動脈出血最迅速的臨時止血方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動脈受傷部位的上端,用力將動脈壓癟在骨頭上,阻斷血液的通道,以達到立即止血的目的,但只限於身體較表淺部位和容易受壓的動脈。
1.肱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手、前臂和上臂下部出血。在上臂內側動脈搏動處,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將動脈壓向肱骨,即可達到止血目的。
2.股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溝(大腿根部)中點向內、動脈搏動處,用雙手拇指重疊壓迫股骨中的股動脈,達到止血目的。
3.頭部壓迫止血
壓迫耳前頸淺動脈,適用於頭部前部出血。面部出血,壓迫下頜角前下凹處的下頜動脈。頭面部較大出血時,壓迫頸氣管兩側的頸動脈,但不能兩側同時壓迫。
4.手部壓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壓迫橈動脈和尺動脈。手指出血時,壓迫出血手指兩側的指動脈。
5.足部壓迫止血
足部出血時,壓迫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
(3)軟墊屈曲止血法
軟墊屈曲止血法是四肢非骨折創傷動脈出血的臨時止血措施。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在肘窩或國窩內墊上紗布、棉花或毛巾作為緩沖,屈曲關節,用繃帶將肢體在屈曲位紮緊。
(四)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橡膠管止血帶將血管放氣達到止血目的。這種止血方法比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出血。
1.止血帶結紮法
橡膠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筋,後頭留出約16cm左右;右手拉緊環身拉鏈,前頭以左手中、食二指挾住,沿肢體向下拉,前頭的環在插入時要保證不塌陷。如果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現場沒有橡皮止血帶,可在現場取材,如布止血帶、繩索或麻繩等。使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應將其平放於止血環內,拉緊固定。使用繩索或麻繩止血時,可將其擰緊固定。
2、使用止血帶應註意的問題
(1)止血帶應放在傷口近端。上臂和大腿的上 1/3 都應繃緊。上臂中1/3處禁用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引起上肢麻痹。
(2)紮止血帶前,先用毛巾等布塊或棉絮作墊子,不要將止血帶直接紮在皮膚上;情況緊急時,可將褲腿或袖口卷起,將止血帶紮在上面。
(3)止血帶要綁得合適,過緊損傷神經,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壹般以感覺不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結紮時間過長,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每隔1h(上肢或下肢)需放松結紮2~3min,放松期間應用穴位按摩暫時止血。在放松期間,應進行穴位按摩以暫時止血。在寒冷季節,應每隔 30 分鐘放松壹次。
(4)結紮部位超過 2h 時,應更換結紮位置,位置應高於原結紮位置。
(5)止血帶上應有標誌,註明止血時間和位置。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搶救,防止因肢體遠端出血缺血而導致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