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色氣體:F2(黃綠色)、Cl2(黃綠色)、Br2(g)(紅棕色)、I2(g)(品紅色)、NO2(紅棕色)、O3(淡藍色),其余為無色氣體。關於其他物質的顏色,請參見HKCEE手冊中的顏色表。
2.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臭雞蛋味的氣體:H2S。
3、熔點,狀態:
(1)同系金屬的熔融沸點自上而下遞減,同系非金屬的熔融沸點自上而下遞增。
②同族非金屬元素氫化物熔點自上而下升高,含氫鍵的NH3、H2O、HF異常。
(3)在室溫下為氣態的有機物質:小於或等於4個碳原子的碳氫化合物、氯甲烷和甲醛。
④熔點比較法: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不壹定。
(5)原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價鍵,離子晶體熔化只破壞離子鍵,分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分子間力。
⑥常溫下為液體的單質是Br2和Hg;氣態元素包括H2、O2、O3、N2、F2和Cl2;在室溫下為液體的無機化合物主要包括H2O、H2O2、硫酸和硝酸。
⑦壹般碳原子數越大,熔點越高,支鏈越多,熔點越低。
異構體之間:正>;不同>新,相鄰> M >右。
⑧比較熔點,註意室溫下的狀態,固態>;液態>氣態。如:白磷>;二硫化碳>;幹冰。
9容易升華的物質:碘、幹冰、紅磷也能升華(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但冷卻後變成白磷,氯化鋁也可以;氯化鐵在100度左右可以升華。
⑩可液化氣體:NH3、Cl2、NH3可用作制冷劑。
4.溶解度
①常見氣體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為:NH3、HCl、SO2、H2S、Cl2、CO2。極易溶於水,在空氣中易形成白霧的氣體,可用於噴泉實驗的氣體:NH3、HF、HCl、HBr、Hi;水溶性氣體:CO2、SO2、Cl2、Br2(g)、H2S、NO2。當吸收易溶於水的氣體尾氣時,應使用防回流裝置。
②水溶性有機物:低級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澱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鹵素在有機溶劑中比在水中更易溶解。
④硫磺和白磷都溶於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於水(溶於65℃以上),溶於醇等有機溶劑。
⑥硫酸鹽不溶(鈣、銀、鋇),氯化物不溶(銀),碳酸鹽僅溶解鉀、鈉、銨。
⑦大多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少數不受溫度影響(如NaCl),少數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如Ca (OH) 2)。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隨壓力的升高而升高。
5.密度
①同質元素的壹般密度從上到下遞增。
②氣體密度由相對分子質量決定。
③壹般含C、H、O的有機物密度低於水(酚高於水),含溴、碘、硝基、多氯化合物的有機物密度高於水。
④鈉的密度小於水,但大於酒精和苯。
6.壹般有金屬光澤能導電的簡單物質壹定都是金屬?不壹定:石墨有這個性質,但它是非金屬?
第二,結構
1,半徑
①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徑從左下向右上遞減(稀有氣體除外)。
②離子半徑自上而下增大,同壹時期金屬離子和非金屬離子均自左而右減小,但非金屬離子半徑大於金屬離子半徑。
③質子數越大,相同電子層結構的離子半徑越小。
2.效價
①壹般金屬元素沒有負價,但有金屬形成的陰離子。
②除O和F以外的非金屬元素的正化合價最高。並且最高正價格和最低負價格的絕對值之和是8。
(3)變價金屬壹般是鐵,變價非金屬壹般是C、Cl、S、N和O..
④任何物質的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能根據化合價正確寫出化學式(分子式),能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分子結構的表達方法
①是否是8電子穩定結構,主要看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價鍵數目是否對。鹵素單鍵、氧雙鍵、氮三鍵和碳四鍵。壹般硼之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電子穩定結構。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間結構: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鍵的極性和分子的極性
①掌握化學鍵、離子鍵、* *價鍵、極性* * *價鍵、非極性* * *價鍵、分子間力、氫鍵的概念。
(2)掌握四種晶體和化學鍵與範德華力的關系。
(3)掌握分子極性與價鍵的極性關系。
④由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壹定是極性分子。
⑤常見的非極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數非金屬元素。
三。基本概念
1.區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離子、原子團和取代基的概念。正確書寫常用元素的名稱、符號和離子符號,包括IA、IVA、VA、VIIA、稀有氣體元素、1 ~ 20元素和Zn、Fe、Cu、Hg、Ag、Pt、Au等。
2.分子在物理變化中不變,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變,分子要變。常見的物理變化:蒸餾、分餾、火焰反應、膠體性質(廷德爾現象、電泳、膠體凝聚、透析、布朗運動)、吸附、蛋白質鹽析、蒸發、分離、萃取分液、溶解除雜(酒精溶解碘)等。
常見的化學變化:化合、分解、電解質溶液導電、蛋白質變性、幹餾、電解、金屬腐蝕、風化、硫化、鈍化、龜裂、開裂、顏色反應、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堿脫脂、明礬提純、結晶水合物脫水、濃硫酸脫水等。(註:濃硫酸脫水硫酸是化學變化,幹燥氣體是物理變化。)
3.理解原子量(相對原子量)、分子量(相對分子量)、摩爾質量和質量數的含義和關系。
4.純物質有固定的熔點,當與冰水、H2和D2、水和重水以及結晶水合物混合時,它是純的。
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熔點,如玻璃、石油、鋁熱劑、溶液、懸浮液、乳液、膠體、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白粉精、天然油、堿石灰、王水、同素異形體組成的物質(O2和O3)、異構體組成的物質C5H12等。
5.掌握化學反應分類和常見反應的特點:
A.從物質的組成形式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B.電子從有無轉移:氧化還原反應或非氧化還原反應c .粒子從反應:離子反應或分子反應。
D.從反應的程度和方向看:可逆反應或不可逆反應e .從反應的熱效應看:吸熱反應或放熱反應。
6.同素異形體壹定是簡單物質,同素異形體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紅磷和白磷,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和C60是同素異形體,H2和D2不是同素異形體,H2O和D2O不是同素異形體。異形轉化為化學變化,但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7.同位素必須是同壹種元素,不同種原子,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
8.同系異構是指由分子組成的化合物之間的關系。
9.強氧化性酸(濃H2SO4、濃HNO3、稀HNO3、HClO)、還原性酸(H2S、H2SO4)、兩性氧化物(Al2O3)、兩性氫氧化物[Al(OH)3]、過氧化物(Na2O2)和酸性鹽(NaHCO3、NaHSO4)。
10.酸強弱關系:(強)HClO4,HCl(HBr,HI),H2SO4,HNO3 & gt(中等強度):H2SO3、H3PO4 & gt(弱):CH3COOH > H2CO3 & gtH2S & gt;HClO & gtc 6 H5 oh & gt;H2SiO3
11.與水反應生成酸的氧化物不壹定是酸性氧化物,只有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義為酸性氧化物。
12.能與酸和堿反應的物質是兩性氧化物或兩性氫氧化物。例如,SiO2可以同時與HF/NaOH反應,但它是壹種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離子應該是HCOO-而不是COOH-
14.離子晶體是離子化合物,但分子晶體並不都是* * *價化合物,很多分子晶體都是單質。
15.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力下,質量相同的兩種氣體的體積比等於兩種氣體密度的反比。
16.納米材料中超細粉體顆粒和膠體顆粒的直徑在同壹個數量級,從10到100 nm。
17.油、澱粉、蛋白質、硝化甘油、苯酚鈉、明礬、Al2S3、Mg3N2、CaC2在壹定條件下都可以發生水解。
18.過氧化鈉中Na+和O-的比例為2∶1;應時中只有矽和氧原子,沒有分子。
19.溶液的pH值越小,其中所含的氫離子濃度越大,不壹定越多。
20.單質如Cu和Cl2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1.在氯化鈉晶體中,有六個氯離子,它們最接近並等於每個鈉離子。
22.失去更多電子的金屬元素不壹定比失去較少電子的金屬元素更活潑,例如Na和al。
23.常溫(20C)溶解度在10g以上——可溶;1g以上-可溶性;小於1g——微溶;小於0.01克-不溶。
24.膠體帶電:壹般來說,金屬氫氧化物和金屬氧化物的膠體顆粒帶正電,非金屬氧化物和金屬硫化物的膠體顆粒帶負電。
25.氧化性:MnO 4->;Cl2 & gtBr2 & gtFe3+>;I2 & gtS
26.能形成氫鍵的物質:H2O、NH3、HF、CH3CH2OH。
27.當雨水的PH值小於5.6時,就成了酸雨。
28.取代反應包括鹵化、硝化、鹵代烴的水解、酯的水解、酯化等。
29.膠體聚集沈降法:(1)加入電解質;(2)加入電性相反的膠體;(3)加熱。
30.常見膠體:液體溶膠:Fe(OH)3、AgI、牛奶、豆漿、粥等。氣溶膠:霧、雲、煙等。固體溶膠:有色玻璃、煙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於1,硫酸的密度大於1,98%濃硫酸的密度為1.84g/cm3。
濃度為18.4mol/L/L。
32.碳水化合物不壹定是糖,比如甲醛。
四、基礎理論
1.掌握壹圖(原子結構示意圖)、五式(分子式、結構式、簡化結構、電子式、最簡式)、六式(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水解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的正確寫法。
2.具有相同最簡式的有機化合物:① CH:C2H2和C6H6C2CH2:烯烴和環烷烴;3ch2o:甲醛、乙酸和甲酸甲酯;4cnh2no:飽和壹元醛(或飽和壹元酮)和兩倍碳數的飽和壹元羧酸或酯;例如乙醛(C2H4O)和丁酸及其異構體(C4H8O2)。
3.壹般來說,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但原子中沒有中子(1H)。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個周期不壹定都是從金屬元素開始的,比如第壹個周期就是從氫開始的。
5.ⅲB含有最多種類的元素。化合物種類最多的是由碳元素形成的,由ⅳ a族元素組成的晶體往往屬於原子晶體,如金剛石、晶體矽、二氧化矽、碳化矽等。
6.質量數相同的原子不壹定屬於同壹元素,比如18O和18F,40K和40Ca。
7.在ⅳa ~ⅳa中,只有ⅳa元素沒有同素異形體,其單質不能直接與氧結合。
8.活性金屬和活性非金屬壹般形成離子化合物,但AlCl3是價化合物(熔點很低,容易升華,是二聚體分子,所有原子都達到了最外層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
9.壹般元素的性質越活躍,簡單元素的性質越活躍,但N和P相反,因為N2形成三鍵。
10 * *價化合物壹般在非金屬元素之間形成,但銨鹽如NH4Cl、NH4NO3是離子化合物。
11.離子化合物在壹般條件下不是以單分子存在的,但在氣體中是以單分子存在的。比如NaCl。
12,含有非極性鍵的化合物不全是* * *價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都是離子型化合物。
13,簡單分子不壹定是非極性分子,比如O3就是極性分子。
14.壹般氫化物中氫的化合價是+1,但在金屬氫化物中是-1,如NaH和CaH2。
15,非金屬單質壹般不導電,但是石墨可以導電,矽是半導體。
16,非金屬氧化物壹般是酸性氧化物,但CO和NO不是酸性氧化物,屬於非鹽類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壹定和水反應:比如SiO2。
18,金屬氧化物壹般都是堿性氧化物,但是有些高價金屬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比如Mn2O7和CrO3,屬於酸性氧化物,2KOH+Mn2O7 == 2KMnO4+H2O。
19,非金屬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與其絕對負價之和等於8,但氟沒有正化合價,氧在OF2中是+2價。
20、含有陽離子的晶體不壹定含有陰離子,比如有金屬陽離子而沒有陰離子的金屬晶體。
21、離子晶體不壹定只含離子鍵,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其中也含有* * *價鍵。
22.稀有氣體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壹定是穩定的,其他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壹定不是穩定的。
23.離子的電子層結構必須是穩定的。
24.陽離子的半徑必須小於相應原子的半徑,陰離子的半徑必須大於相應原子的半徑。
25.由原子形成的高價陽離子的半徑必須小於它的低價陽離子的半徑。例如Fe3+
26.同種原子之間的價鍵必須是非極性的,不同種原子之間的價鍵必須是極性的。
27.分子中不能有離子鍵。題目中有壹個“分子”字,物質必須是分子晶體。
簡單分子中壹定沒有極性鍵。
29 ***價化合物不得含有離子鍵。
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壹定是離子化合物,形成的晶體壹定是離子晶體。
31.含有分子的晶體壹定是分子晶體,其他晶體壹定沒有分子。
32.簡單晶體壹定不是離子晶體。
33.由該化合物形成的晶體必須不是金屬晶體。
34.分子晶體中必須含有分子間力,其他晶體(石墨除外)不能有分子間力。
35.對於雙原子分子,鍵是極性的,分子必須是極性的(極性分子);鍵是非極性的,分子也壹定是非極性的(非極性分子)。
36、氫鍵也是分子間的壹種相互作用,它只影響分子晶體的熔點,對分子穩定性沒有影響。
37.粒子不壹定指原子,也可以是分子、陰離子、陽離子和基團(如羥基、硝基)。比如10e - :ne的粒子;氧離子、氟離子、鈉離子、鎂離子、鋁離子;OH-H3O+、CH4、NH3、H2O、HF .
38.難以失去電子的原子在獲得電子方面並不總是很強,比如碳和稀有氣體。
39.原子最外層電子層有兩個電子的元素不壹定是IIA元素,比如he和副族元素。
40.原子最外層電子層有1個電子的元素不壹定是IA族元素,如Cr和IB族元素。
41組的元素。ⅰA不壹定是堿金屬,也可以是氫。
42.長短周期元素組成的族不壹定是主族,有0族。
43.不是所有的分子都有化學鍵。例如,稀有氣體是沒有化學鍵的單原子分子。
44.***價化合物可能含有非極性鍵,如過氧化氫、乙炔等。
45.含有非極性鍵的化合物不壹定是* * *價化合物,如過氧化鈉、二硫化亞鐵、乙酸鈉、CaC2等都是離子型化合物。
46.對於多原子分子,鍵是極性的,但分子不壹定是極性的。例如,二氧化碳和甲烷是非極性分子。
47.含陽離子的晶體不壹定是離子晶體,比如金屬晶體。
48.所有的離子化合物不壹定是鹽。例如,Mg3N2和金屬碳化物(CaC2)是離子化合物,但它們不是鹽。
49.鹽不壹定是離子化合物,如氯化鋁、溴化鋁等,都是* * *價化合物。
50.固體並不總是結晶的,例如玻璃,它是無定形的,還有塑料和橡膠。
51.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必須是小於等於2的金屬原子?不壹定:氫核外面只有壹個電子?
52.壹般原子核的中子數≥質子數,但普通氫原子核的質子數≥中子數。
53.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較少,壹般≤3,但ⅳA、ⅴA族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有四五個電子。
54.非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較多,壹般≥4,但H原子只有1個電子,B原子只有3個電子。
55.稀有氣體原子最外層壹般是8個電子,但he原子是2個電子。
56.壹般離子的電子層結構是8電子,但也有2電子,18電子,8-18電子,18+2電子等穩定結構。微粒參考註釋“10電子”和“18電子”。
57.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壹般等於族序數,F和O除外..
58.同壹周期的元素中,該元素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壹般從左到右逐漸增加,但CH4在第二周期非常穩定,在1000℃以上分解。
59.非金屬元素的氫化物壹般是氣態的,但水是液態的;ⅵ A族和ⅶ A族元素氫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水呈中性。
60.同期主族元素的金屬性從左到右壹定是減弱的,非金屬壹定是增強的?不壹定:第壹周期不存在上述變化規律?
61.第五?六個?七大族非金屬元素氣態氫化物的所有水溶液都必須是酸性的。不壹定:H2O是中性,NH3水溶液是堿性?ⅵ A和ⅶ A元素的氫化物化學式寫在左邊,其他氫寫在右邊。
62.甲烷和四氯化碳都是由五個原子組成的正四面體,但白磷是由四個原子組成的分子。
63.寫出熱化學方程式3: ①檢查聚集態是否標註:固體(S),液體(L),氣體(G)。
②檢查△H的“+”、“-”是否與吸熱放熱壹致。(註意△H的“+”、“-”,放熱反應為“-”,吸熱反應為“+”)
③檢查△H的值是否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量相匹配(成正比)。
64.“燃燒熱”是指1mol的可燃物燃燒,C生成CO2,H生成液態水時釋放的熱量;“中和熱”是指生成1mol水所釋放的熱量。
65.正反應速率和負反應速率都隨著溫度和壓力的增加而增加。
66.優先清償原則
電解電解質水溶液時,陽極放電順序為:活性金屬陽極(Au和pt除外) >S2->;我-& gt;br-& gt;cl->;哦-& gt;含氧酸根離子>:F -.
陰極:Ag+>Hg2+>;Fe3+>;Cu2+>;h+& gt;Pb2+>;sn2+& gt;Fe2+>;Zn2+>;Al3+>;Mg2+>;na+& gt;Ca2+>;K+
67.通過電解熔融離子化合物進行金屬熔煉:NaCl、MgCl2、Al2O3;熱還原法冶煉金屬:鋅到銅;用熱分解法冶煉金屬:汞和銀。
68.電解精煉銅時,以粗銅為陽極,精煉銅為陰極,硫酸銅溶液為電解液。
69.工業上電解飽和鹽溶液產生氯氣,同時得到氫氣和氫氧化鈉。在電解中,陽極是石墨,陰極是鐵。
70.優先氧化原理
如果溶液中同時含有多種還原性物質,當加入氧化劑時,還原性強的物質優先被氧化。如還原性:S2-> I-> Fe2+>;br-& gt;通過將Cl2引入到含有上述順序的上述離子的溶液中,Cl-被氧化。
71.優先級降低原則
再比如Fe3+、Cu2+和Fe2+同時存在的溶液。加入Zn粉,按氧化最強的順序還原,即Fe3+、Cu2+、Fe2+。
72.優先沈澱原則
如果溶液中有幾種離子能與加入的試劑同時沈澱,溶解度低的物質(嚴格來說應該是溶度積)會先沈澱。如果Mg(OH)2的溶解度小於MgCO3,除Mg2+外,盡量使用OH _ 2。
73.優先中和原則
如果壹種溶液同時含有幾種酸性物質(或堿性物質),當加入壹種堿(或酸)時,酸性(或堿性)強的物質會先被中和。在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鹽酸,首先出現:NaOH十HCl=NaCl十H2O,然後:Na2CO3十HCI = NaHCO3十NaCl,最後:NaHCO3+HCl=NaCl十CO2十H2O。
74.優先安排原則
在多電子原子中,電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越靠近原子核,能量越低。在電子配置中,應該優先安排能量低的軌道,能量低的軌道滿了以後再依次安排給能量高的軌道。
75.優先揮發原則
蒸發不同沸點物質的混合物時,低沸點物質優先揮發(有時可形成* * *沸點物質)。
36%的鹽酸100g和水10g蒸發後,鹽酸的濃度變小,因為HCl的沸點比水低,而水蒸發時,HCl已經蒸發了。在石油的分餾過程中,沸點最低的汽油首先揮發,其次是煤油、柴油和潤滑油。
76、優先識別原則
鑒別多種物質時:先用物理方法(看顏色、觀察狀態、聞氣味、觀察溶解度),再用化學方法:固體物質壹般先溶解成溶液,再進行鑒別;用試紙鑒別氣體,先把試紙弄濕。
78.增加反應物A的濃度不壹定會降低A的轉化率..對於多反應物的可逆反應,增加A的量肯定會降低A的轉化率;但對於反應:2NO2(氣體)== N2O4(氣體),當它在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反應時,如果增加NO2的濃度,時間平衡會向氣體體積減少的方向移動,並且由於系統中壓力的增加,平衡會向右移動。那麽此時NO2的轉化率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
79、可逆反應按反應系數比加入初始量,則反應過程中各反應物的轉化率相等。
80.同分異構體
通式為CnH2nO2的有機化合物可以是羧酸、酯和羥基醛。
通式為CnH2n-2的有機化合物可以是二烯和炔烴。
由於字數太多,無法發全。被采納後,完整的文檔會發送到郵箱。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