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鄉鎮衛生院的現狀
1.目前,鄉鎮衛生院管理滯後,設備陳舊,技術落後,效率低下,人員構成參差不齊(正式工、招聘工、臨時工並存),運行機制多種多樣(公有制、股份制、合同制並存)。
2.鄉鎮衛生院因為醫療費用高,缺乏技術專長,目前處於“小病不看,大病不看”的窘境,如同“雞肋”。大病患者去二級或三級醫院解決,小病患者去村衛生室或非法醫療診所治療。鄉鎮衛生院只是壹個負責預防和保健的醫療中轉站。
3.無論醫院是公有還是私有,由於目前是自負盈虧,經濟壓力大,大多數鄉鎮衛生院都是冒著患者和自己的風險,開展壹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醫療服務。少部分效益較好的人盲目投資,力爭趕超二級醫院,但由於缺乏人員、技術等相關配套設備,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造成客觀上的重復投資和浪費。
4.看病很貴。大多數鄉鎮衛生院看的都是壹些常見病、多發病,而這些疾病的消費就像百姓的“菜籃子”壹樣普遍,涉及面最廣,最敏感,所以它的價格也最容易引起百姓生活質量和心情的波動。
5.醫生因為經濟利益,隨意開大處方,拿回扣,導致醫患互不信任;醫生為了完成業務量,互相競爭,互相攻擊。是現在的制度讓白衣天使道德淪喪!
6.鄉鎮醫務人員與身邊的教師、公務員相比,工資低(大部分是工資的70%,大概700-800元),福利低,假期嚴重缺乏(春節只有幾天假,要倒班,沒有加班費),心理極度不平衡。在這種競爭激烈、低下的工作環境下,壹些不忍“殺死病人”的善良醫生不堪重負(我就是)。
7.農村合作醫療由鄉鎮衛生院控制,很容易礙事。我們醫院不看病的報銷到處卡著,合作醫療逐漸成為鄉鎮衛生院牟利的工具,而農民得到的實惠卻很少。
8.我的經歷:1997年秋天被分配到壹個鄉鎮衛生院。今天我經歷了三任院長,三個系統,但都偏離了為人民服務的總宗旨。原因其實很簡單。病人永遠都是存在的,只是他們花錢的地方。為什麽鄉鎮衛生院效益差,病源少?效益差是因為院長腐敗,醫院開支大;醫院的藥太貴(尤其是註射輸液)也就不足為奇了,而診所和非法行醫者恰恰利用了這種藥的差價,吸引了很多常見病和多發病的患者,從而造成了很多輸液事故。然而,政府在壹次又壹次的醫療改革中,並沒有真正考慮廣大市民和工人的利益。以我院為例:1997實行公有制,實際上是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好在H院長領導有方,在全國率先推行農村合作醫療模式,效益不錯。但由於缺乏收支兩條線的監督管理機制,後期假期因為在建樓、買車時受賄而得不到保障。S院長接手後,順應國家潮流,對員工進行了競聘制。可惜中國很多改革制度都要求員工努力工作,卻很少要求領導勤政廉政。眾所周知,每壹項改革成功的關鍵是領導力。S院長在任時,利用競爭的機會打壓員工,吃喝無所事事,依靠與衛生局的私人關系揮霍國家財產。他雖然沒有貪汙受賄,卻讓壹家好醫院頻頻破產。後來看到沒油水可撈,就轉到另壹家效益不錯的醫院繼續聚會。兩年後,由於當地員工的支持,S院長別無選擇,只能退居二線,安度晚年。第三任院長Z院長接手了我們醫院的爛攤子,已經是舉步維艱了。2003年,他順應縣裏的潮流,成立了職工參與的所謂股份合作制。以我院為例:院長2萬,副院長654.38+0.5萬,員工65.438+0.0萬(後來因為員工沒錢,改成6000)。投資被醫院用了,美其名曰“風險*我不知道這是領導的美意。縣裏大部分鄉鎮衛生院投入的股份基本都打了水漂。為什麽院長區區2萬元的股份值得壹提?可以通過買裝備,買藥物,買建築,買吃喝喝等方式拿回來。如果不行,可以轉讓,當然會把股份拿走。唉,廣大職工既不能分紅,也不能拿回自己的股本,至今還是壹個懸案。2005年,醫院已經出現負增長。雖然工作人員努力了近十年,壹切都以“經濟利益”為中心,但還是填不進這樣壹個無底洞。2005年春,響應號召,率先實行承包制(壹包30年),改為民營醫院,美其名曰:收回國有資產,擺脫財政負擔。醫院由縣財政評估(包括固定資產和負債),院長有優先購買權(如果院長錢不夠,少數職工可以參股),但負債不用首付仍可承擔。就這樣,壹個鄉鎮衛生院通過衛生局的運作,以48萬元的首付賣掉了,之後的利潤歸包工頭所有。這樣,不僅國家財產被低價侵吞,醫院還背負著職工的大量債務(包括拖欠工資、原股份合作制投入的股份、臨時工和鄉村醫生的抵押金等。),而且除非離開,否則壹分錢都不用還。多麽可悲的重組,剩下的只有全速啟動,減少壹切開支,想盡壹切辦法多賺老百姓的血汗錢!員工的工資只能靠老板的收入和面子來獎勵。
第二,鄉鎮衛生院的市場私有化或公有制企業的危害或取消。
1,增加了低收入群體和農民的負擔,連看壹些常見病、多發病都要花很多錢。
2.壹些鄉鎮衛生院在競爭中被淘汰,會造成農民看病難(不方便)。比如血、尿、糞化驗、x光片等簡單檢查需要去縣城,農藥中毒等基層能處理的急診病人被耽誤。
3.鄉鎮衛生院民營化後,容易造成防疫工作被忽視或被當作掙錢的工具。即使國家把醫療和預防分開,也造成了工作開展的浪費和不便(因為預防和防護的工作需要醫療支持,如預防接種針引起過敏反應的搶救、婦女孕檢和妊娠生產與兒童保護的連續性、結核病的臨床發現和篩查需要胸透和ESR支持等。)
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非典等嚴重傳染病)在基層網絡處理時,村衛生室和民營醫院無法做到有組織、有紀律、完整!只有具有公立性質的鄉鎮衛生院擁有壹支具有壹定素質的專業隊伍,才能不約而同地肩負起這壹重任。
5.鄉鎮衛生院民營化後,對同樣是統招分配的基層醫務人員是不公平的。他們不能僅僅因為分散就在上級醫院得到熏陶和鍛煉,導致技術過時,所以不能跳到上級醫院就業,只能在鄉鎮衛生院被老板宰了!怨恨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
第三,鄉鎮衛生院的改革方案
1,收支兩條線。所有收入都應支付,所有費用都應提交審批。(可以杜絕醫院腐敗,節約能源)
2.只保留人事局的職工(如個別醫院富余或短缺可統壹調配),工資(包括院長)按公務員待遇全額發放,像教師壹樣在銀行領取。相關部門要實行聯網,以節省人員。在人員短缺的情況下,招聘和臨時工可通過考試擇優按需定崗,其工資另定,仍由財政支付。(嚴禁在醫院另設小金庫,否則會有看病貴的源頭。)
3.院長的任命完全可以無記名投票選舉,規定每兩年壹次,績效考核每年壹次。
4.建立完善的監督和激勵機制。a .投訴制度:對服務態度差、醫療事故頻發的領導員工,壹經查實,給予黃牌警告,之後予以紅牌解聘;b、考核制度:醫護人員會進行專業技能考核,三次不合格就下崗;院長將被評估他的正直,如果他失敗了,他將被解雇。c .立法制度:所有傭金回扣都被視為賄賂。
5、醫防不分。如果鄉鎮衛生院實行財政撥款,防疫工作和人員納入醫院管理,可以相互補充,有助於更好地開展工作。(如上所述)
6.取消醫生的業務量。醫院用的藥可以在出納處網上查,價格透明。嚴禁醫院在網外購買差價較大的藥品,讓醫生拿回扣賣給患者。
7、全民醫保,所有合法醫院(包括私立和民營醫院)都要給予醫保優惠。隨著國家的富強,醫保報銷比例要逐步提高。如果所有藥品報銷後都低於出廠價,那麽所有不享受醫保政策的違法藥品和群體,都將死而不究(當然,賣假藥的除外)。目前很多降低藥價的措施都是修修補補,而不是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解決。比如,藥店為了降低藥價,方便購藥,另壹方面,如果不給醫保政策,將難以生存;如果只有幾家大藥房在運營,如何方便買藥?還有就是藥品零漲價的建議,其實根本沒必要。零加價只是解決了藥費高的問題,但由於各醫院技術含量不同,技術費如何規定?它的操作難度太復雜了!而且如果只有鄉鎮醫院零漲價,必然會導致二級、三級、民營醫院藥品價格不壹致,也會導致很多問題。
8.取消醫療保險個人負擔,讓文化覺悟低的人、殘疾人、老幼、無家可歸的孤寡老人和大量貧困農民免費享受社會主義衛生福利事業。
9.醫保與醫院脫鉤,應該像保險公司壹樣建立醫保中心,形成以方便患者為中心的完整報銷體系。如果a,患者可以在第壹次報銷時建立醫保卡,即“隨報隨建”,這樣既不用在規定時間內調配人力物力建卡,也不會出現任何患病患者沒有醫保卡的情況。b、建立發票網上審核系統,防止假發票。c、規定報銷的最長時限,建立投訴制度,防止報銷人員吃拿卡要。d、如果患者花了很多錢,可以在治療期間分期報銷,不需要等患者出院後再報銷。
10,取消轉診制度。轉診的決定權應該交給患者,這是人性化的,防止醫院或醫生故意設置障礙。絕對不能以患者“私自轉診”或“越級轉診”為借口,不予報銷(比如農村截肢患者需要立即轉診到三級醫院治療,無需二級醫院轉診證明即可享受報銷)。但是可以通過降低報銷比例來限制三級醫院的就醫率。(應規定排除壹些需要三級醫院治療的疾病,如斷指再植、心臟手術等。)
11.大醫院的資深醫生要定期到基層授課,要求基層醫生達到壹定職稱或學歷後學習壹次(如可以規定每取得壹級執業醫師資格、更高壹級學歷或主治、副主任醫師等必須學習壹次。),既能杜絕學習上的腐敗,又能形成梯隊學習模式,促進醫務人員努力學習。
12.村衛生室按人口密度設置(軟硬件需審批)。電腦聯網收費的門診由醫院購買,不允許漲價,可以享受醫保政策,自負盈虧;沒有電腦網費或者思想暫時不習慣的,可以從合法渠道買藥,自負盈虧,不享受醫保(為了防止假發票)。由於鄉鎮衛生院的固定比價和報銷差價的宏觀調控,只要醫保報銷比例逐年提高,任何不享受醫保政策的村衛生室都會失去價格優勢,從而自動消亡或轉入醫保行列。
13,國家要重點關註基層醫院可以開展的應急救援設備,如洗胃機、氧氣瓶、普通檢查設備、x光機、b超、心電圖等。沒有必要投資壹些大型醫療儀器和先進設備。鄉鎮衛生院要培養全科醫生,既能看壹些常見病、多發病,又能準確轉診、分流病人,盡量不做壹些高難度的專科治療,為病人負責,為醫生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整個醫療環境應該分為三個層次。
總之,只有從制度上消除腐敗的火焰,所有的改革方案才能成功;所有的改革方案都要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才能得民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