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天賦意味著什麽?妳對大腦的 5 個誤解

天賦意味著什麽?妳對大腦的 5 個誤解

除了那些難以捉摸,令人與眾不同的特別天分,“天賦”這個詞,還可以意味著其他更加確定的東西。

壹個人如果處於工作或者學習的停滯期,便很自然地會對自己產生這樣的懷疑:我是不是天生就是這個樣子?

其實對他來說,找到這個答案更快的做法,是去了解大腦本身的特性,而不是他自己大腦的結構究竟與別人有什麽不同。因為大腦本身的特性也是“天賦”的壹部分,可以說,是更大的部分。

人類大多錯誤的行為源自於對大腦的誤解。這種誤解來自於慣性思維、文化傳統,以及對捷徑的幻想。但妳的“天賦”會告訴妳真實的情況。

誤解壹:學習語言需要天賦

如果說學習語言需要天賦,那麽它只有在壹種情況下成立:在童年時期。小的時候,我們的確是依靠天賦來學習語言的,壹個中國河南的小孩具備學習英語、法語、日語的所有先天能力,妳在五歲的時候可以輕易掌握法語的小舌音以及俄語和意大利語的顫音,只需送到相應的語言環境中成長。

值得註意的是,這種天賦,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是會說話的人,每個人都能說壹口流利的母語。而這種天賦的退化,對於每個人而言也是平等的:壹旦長大,學習語言的先天能力就會消失,因為我們“處理聲音的腦細胞連接”的天賦,也從童年時期之後慢慢消失了。

這三個小孩都有學習各種語言的先天能力

“在小時候,我們個個都是小語言天才,”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內科醫生和精神病學專家安德斯·漢森就在《大腦健身房》壹書中這樣寫道:“然而,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說,我們終生都在關閉語言的大門。”

可以這麽說,在語言學習上,妳跟那個學的最好的人,都壹樣沒天賦。

這個時候妳可能會問:那為什麽有人學英文就是比我掌握得快,好像不用學就可以隨口說呢?這不是天賦是什麽?

我不是要重復刻苦學習的陳詞濫調,因為這裏有 3 個妳可能壹向不以為然,但是發揮著驚人作用的原因:

1,顯擺的沖動

妳有沒有發現在學生時代,班裏英語學得最好的通常有這樣的人:他本來就學得好,老師也經常誇他;他遇到英文的東西就來勁,還特別煩人地總喜歡在別人面前顯擺兩句,用英文歌和英文電影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電影《中國合夥人》

七、八十年代之後,“會說英文”曾經被賦予的意義,不僅包括了身份的改變,還包括了良好的品味。在這代人的學生時代,出國、跟外國人交流對話還算件新鮮事,“會說英文”也因此被貼上了“高級”“潮流”的標簽。它處於學科鄙視鏈的頂端。因此,會說那麽兩句的人通常會受到誇張的鼓勵,而這種鼓勵壹旦被他們記在心裏,直接刺激的是自尊和虛榮心,這個時候,他不沖動已經是不可能的了。而他唯壹能夠維持自己現有地位的辦法,就是拼命地繼續學,有機會就顯擺,在這個過程中,他自己非常爽,就跟完全不用努力壹樣,但是他實際正在高頻度地練習。所以,即便他跟妳壹樣沒天賦,他的學習狀態就跟吸了鴉片壹般,吸收速度是飛快的,這跟壹個看見英語就想打瞌睡的人,有著天壤之別。

關於這壹點,在“誤解二”的部分,根據大腦的特點,會有更多的解釋。

2,模仿效果的刺激

在英語處於學科鄙視鏈頂端的時候,大多數人判斷英語學得好與壞的標準,通常是發音是否標準,而不是他對這門學科的實際掌握程度。這裏有兩個原因,第壹,前者判斷起來簡單,而後者太過復雜;第二,較強的模仿能力可以讓人擁有接近標準的發音,而“發音跟老外似的”很容易讓人產生過分的聯想,就像在改革開放初期,壹個國外回來的人常常會被認定是個站在世界前沿的老板和富豪。

1982 年的電影《牧馬人》,從國外回來的父親(右)是旅美華僑企業家,兒子(左)在西北敕勒川牧場當牧馬人,父親隨便吃壹頓飯都能花出兒子認為的“天價“。

因此,前者也更容易獲得贊揚。然而壹旦獲得贊揚,他就進入了第 1 點所說的沖動模式當中,同樣,他有可能比沒有受到贊揚,但實際能力比他好的人進步得更快。而他也通常被錯誤地視為“更有語言天賦”。

3,重復的作用

事實上,沒有什麽比“不斷重復”更能讓人學好語言。簡單來說,就是壹個單詞反復記 100 遍肯定就記住了。這就是最好的訣竅。以上兩點中談到的人都無形中在千百次地踐行這個訣竅,只是因為他們處於享受當中,所以沒有感覺。而盯著單詞壹個壹個背的人會覺得自己每分每秒都是拼出來的。

當然,“重復”兩個字包括了多種重復的辦法,比如有的人會覺得使用觸發情感和幽默風趣的方法來學習語言是最有效的,但無論如何它都逃不過重復的原理,它與早早退化的語言天賦無關,與大腦的“神經可塑性”有關。

安德斯·漢森舉了壹個例子,有個叫米歇爾·麥克的女性天生沒有左腦(左腦 90% 的部分都消失了)。左腦是用來幹嘛的?左腦負責分析和理性,是學習數學和語言的地方。也就是說,米歇爾天生不能正常說話,她的大腦裏天生沒有管理語言的部分。

如今,生於 1973 年的米歇爾·麥克在弗吉尼亞州做著壹份兼職工作,過著與普通人多方面都壹樣的生活。她能夠說話,能夠閱讀,水平與普通人相當,只是學得慢了壹點而已。她的局限體現在右臂和右腿活動能力有限,以及在抽象思維裏存在壹些困難。

這是“神經可塑性”最好的例子,妳的大腦跟她的壹樣,“具有極好的重塑能力,而且大腦的結構和運行模式也可以改變,”安德斯·漢森說。那麽,就選擇壹種妳認為最能堅持下去的重塑方法吧,只要不抱怨自己沒有天賦就行。

經典電影《雨人》裏,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雷蒙德(左)的原型是美國人金·匹克。他天生大腦受損,但通過後天的練習擁有了驚人的能力。跟失去左腦的米歇爾壹樣,他得益於大腦的神經可塑性。

誤解二: 驕兵必敗

妳應該還沒忘記剛才說的“顯擺的沖動”,那麽我們繼續說。

我們的文化從古到今都在竭盡全力地強調謙虛的必要性。壹個人即便不做錯任何事,只要他表現得不夠謙虛,就很容易遭到他人的非議。然而妳沒有意識到的是,妳正是靠這種不謙虛來進步的。

讓我們先來看壹下,在什麽樣的情況下,壹個人可以排除萬難、堅持不懈,直到實現最終的目標。對,就是做那些令人上癮的事——抽煙、打麻將、玩電子遊戲、賭博,還有什麽,問問自己有哪些戒不掉的習慣就知道了。這些東西的***同特點,都是能讓人盡情地享受每壹次“小成功”,這種成功帶來的喜悅和獎勵又可以讓我們每壹次都在心裏誇下海口,告訴自己下次壹定會更好,然後繼續奮不顧身地投入其中。

說白了,都是不夠謙虛。

電影《華爾街之狼》

那我們為什麽不能對學習和工作上癮?我們拿到壹張 20 分的數學試卷時會充滿喜悅地告訴自己下次考 80 分壹定穩操勝券嗎?別嚇人了。但是如果妳有這種離譜的心態,同時又上癮般地壹頭紮進對數學課本的研究當中,妳的確有很大勝算。阻止我們上癮的,是中間的挫折、懷疑、驚嚇,妳甚至會認為這個分數代表著對壹個人的徹底否定;阻止我們實現目標的,是我們看不到“小成功”的出現。

“小成功”,就是“顯擺的沖動”裏講到的,那些學英語的人嘗到的甜頭。他每前進壹步,都可以預期自己能收獲多少獎勵,學英語的人可以收獲的獎勵是別人的誇張贊揚,以及對自身品味和地位的額外想象;賭博的人可以收獲的獎勵是意料之外的金錢,抽煙的人可以感受到壹種不可言說的刺激和快感。如果這樣的“小成功”長期清晰地出現人們面前,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繼續下壹個動作——繼續抽煙、繼續賭博、繼續學習。

電影《國產淩淩漆》

“小成功”,是《紐約時報》商業調查記者查爾斯·杜希格在他的暢銷書《習慣的力量:我們為什麽會這樣生活,那樣工作?》裏提到的詞。他解釋了以上的原理,並寫道:“小成功能夠帶來改造性的變化,因為它能夠將細微的優勢轉變為壹種模式,讓人們相信更大的勝利即將到來。”

如果相信了更大勝利的到來,種種讓人們堅持不下去的因素都不再會是絆腳石,而那些時刻在領略成功滋味的“驕兵”都在專註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呢。

誤解三: 可以通過益智遊戲來益智

遊戲規則:以最快的速度辨認當前出現的圖案與上壹個圖案是否相同。

人們總在永不停歇地尋找捷徑,比如會相信讀完壹本書人生就改變了,比如順理成章地認為益智遊戲可以益智。

如果妳持續玩壹種益智遊戲,妳會發現自己能玩得越來越好,反應力和各方面的協調度也越來越高,這難道不是說明妳變得更聰明了嗎?是的,妳可以說,妳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變得更聰明了。但妳在其他方面不會有什麽進步。

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支持下,世界上 70 位最傑出的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對這些益智遊戲、認知訓練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堅決地否認了它們的功效。“遊戲和應用程序所提供的認知訓練方法,並不會讓妳變得更聰明、更專註或更有創意,也不會改善妳的記憶。”安德森·漢森援引這個科學結論的時候說。如果妳是個填字遊戲大王,那麽妳全身上下變強的,只有填字遊戲這壹項。

那怎麽才能變聰明啊?安德森·漢森提出的方法是鍛煉身體。註意力、記憶力、創造力都可以通過規律的體育鍛煉來提高。簡單地說,當大腦獲得更多血液,它就可以更有效地工作,更快地處理信息,讓大腦資源更合理地分配,這正是壹個頭腦清醒的人所需要的。

誤解四: “我再也不會有以前的壞習慣了”

妳可以改掉壹個壞習慣,但是它會永遠存在於妳的大腦裏。

《習慣的力量》記錄了美國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拉裏·斯奎爾博士對壹個叫做尤金的腦膜炎病人做過的詳細研究。尤金的大腦嚴重受損,簡單的說,他失憶了,不記得過去的事情,別人對他說了什麽,幾秒鐘之後,他就會忘。

但是他記得壹件事:回家的路。

他記得回家的路是出於習慣。壹個習慣的形成需要三個條件:暗示 - 慣常行為 - 獎賞。我們依照他的例子來演示壹下:1)通往他家門的路上會有街角的樹和信箱這些不變的東西,這是暗示;2)這個暗示在告訴他,家在那邊,於是觸發了他的慣常行為,回家;3)這個慣常行為把他成功帶到了家,這是獎賞。

煙癮也是這樣的:1)興奮、空虛、煩惱等情緒,或者是想到、看到了煙(暗示);2)聯想到了煙帶來的不可言說的刺激,於是抽煙(慣常行為);3)獲得快感(獎賞)。

獲得獎賞之後,習慣的強度就加深了,他下次會更加堅定地重復這套習慣,就像壹個人得到了表揚,會更有自信地去做壹件事那樣。而當這個習慣重復千百次之後,完成這套動作不僅不需要動腦,還深深地潛入了大腦結構當中。所以,即便得了腦膜炎,記憶只有幾秒,尤金的這套動作依然存在。

抽煙、刷手機都是很好的例子——還記得之前講的,學英語的人為什麽能學出吸鴉片的快感,為自己每壹個“小成功”而興奮的驕兵為什麽可以不斷奮進嗎?同樣是這個原理。

習慣的形成,會在大腦裏出現壹種對欲望和失望都有強烈反應的神經模式,能夠改變壞習慣的人非常了不起,也非常聰明。改變的辦法,便是用壹種新的替代習慣來創造新的獎賞。但是,由於它曾經的強烈反應,即便妳的行為裏不再出現這種習慣,它已經潛入了大腦結構當中,只是退到後臺休息了,所以,不要覺得改變了壹個壞習慣它就會永遠消失,妳要做的,是千萬不要讓它再回來。

誤解五: 我們只利用了 10% 的大腦

妳可能聽過這種說法:我們的大腦只被利用了 10%。

為了印證這種說法,它還附帶了壹個生動的解釋:我們之所以能力有限,就是因為大腦只被開發了這麽多,如果能夠把另外 90% 都開發了,我們也許可以學會世界上所有的語言,個個都是腦力超人。而愛因斯坦之所以有那麽大的成就,正是因為他能夠利用到超過 10% 的大腦。

這種說法是絕對錯誤的。

至於最初是怎麽傳出來的,已經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深入人心。2014 年著名導演呂克·貝松的科幻電影《超體》就是以這個理論為基礎的,片中摩根·弗裏曼飾演的神經學教授諾曼就有這樣的臺詞:“據估計,大多數人類只利用了 10% 的大腦,想象壹下,如果大腦的利用程度達到了 100%,會是什麽樣?”他根據這個想象,用藥物激發了壹個叫做露西的女人大腦的潛力,導致她大腦中另外 90% 的神經元相繼蘇醒,成為了女超人。

斯嘉麗·約翰遜飾演的露西就是這樣的女超人,看上去漂亮麽……不對,聰明麽?

事實上呢?妳跟這個女超人並沒有區別,都利用了自己 100% 的大腦。

2008 年的《科學美國人》舉了壹個例子:壹個早晨,妳要給自己倒壹杯咖啡,妳走向咖啡壺,伸手去拿這個壺,然後把煮好的咖啡倒進杯子裏,再在杯子裏留壹點空間放奶油,這壹整套動作進行的過程中,幾乎整個大腦都會參與神經元活動。

那麽,大腦只利用了 10% 的時候是怎麽樣的?比如,妳休息的時候,妳讀這篇文章的這壹句話的時候,或者,妳聽壹個無聊笑話的時候,妳可能真的只利用了 10%。但下壹秒妳如果突然想起來有個任務要交,有個約會沒去,或者回憶 B 站跨年晚會補課補到哪個節目的時候,就不止 10% 了。《科學美國人》引述美國明尼蘇達州梅奧醫學中心的約翰·亨利的話說:“證據已經表明,在壹天之內,妳就會利用到自己大腦的 100%。”

安德森·漢森也表示:“今天我們知道,電傳導和葡萄糖及氧氣(大腦的主要燃料)的消耗在大腦裏持續進行。這意味著大腦總是醒著的,沒有壹個健康的區域會壹直閑置著。”

這個時候妳也許在想:那完了,本來只開發 10% 我還覺得自己挺有希望的,現在我的大腦其實 100% 的開發了,我看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然而,大腦被利用了 100%,恰恰證明了它還有無限的潛力。

還記得我們之前講到的“神經可塑性”嗎?那個失去了左腦的米歇爾·麥克正是因為挖掘了自己大腦的潛能,才從壹個天生不會說話和走路的人,成為了壹個有了工作,過著普通人生活的人。如果妳希望學會壹項技能,通過不斷地練習,就可以逐漸掌握。壹個人 10 歲的時候和 30 歲的時候,都用到了自己 100% 的大腦,但妳 10 歲和 30 歲的人擁有的智慧是明顯不同的。

電影《海上鋼琴師》

然而,不僅是電影《超體》,2011 年的布拉德利·庫珀主演的電影《永無止境》、1991 年梅裏爾·斯特裏普主演的《陰陽界生死戀》、1986 年的《領航員》,以及美國 NBC 的熱門電視劇《英雄》都用到了這個謬誤的理論。

也許他們只是對人類有限的能力表達壹種遺憾吧。但更遺憾的是,謠言總會讓人類的能力變得更有限。其實,我們本來可以變得更聰明,只要我們不用那另外的 90% 來湊體重就可以了。

參考資料:

1,[瑞典]安德斯·漢森《大腦健身房》

2,[美]查爾斯·杜希格《習慣的力量》

3,?2008 年 2 月 7 日,Robynne Boyd?在《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發表的 “Do People Only Use 10 Percent of Their Brains?”.

4,2014 年 7 月 24 日,Christian Jarrett 在《連線》(Wired)發表的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10 Percent Brain Myth, in 60 Seconds".

  • 上一篇:華東醫藥品牌設計招聘
  • 下一篇:學化工的朋友:“暴利”行業下為何妳的收入不高?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