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冷鏈物流包括對貨品的冷藏(凍)加工、冷藏(凍)存儲、冷藏(凍)運輸及配送、冷藏(凍)銷售四個部分,其中冷藏運輸及配送環節是目前冷鏈物流的短板。認為,對冷鏈物流,尤其是運輸和配送環節中對溫度控制的較高要求將拉動RFID在此間的應用。
背景回顧
新華網消息,目前我國僅有10%的肉類、20%的水產品和少量的牛奶、豆制品通過規範的冷鏈系統流通,遠低於發達國家85%左右的比例。
易觀分析
冷鏈物流包括對貨品的冷藏(凍)加工、冷藏(凍)存儲、冷藏(凍)運輸及配送、冷藏(凍)銷售四個部分,其中冷藏運輸及配送環節是目前冷鏈物流的短板。在運輸和配送過程中,由於環境變化較大,且限於技術和成本因素,致使貨品溫度發生改變而造成質量事故的風險相對其他環節要大。
易觀國際認為,對冷鏈物流,尤其是運輸和配送環節中對溫度控制的較高要求將拉動RFID在此間的應用。
具體的應用通過RFID和感溫裝置***同實現:通過感溫裝置獲取實時溫度數據,然後傳送給與之連接的RFID標簽儲存,RFID標簽獲得的數據則在讀卡器接近時被讀出,以供利用。
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實現對運輸/配送過程中溫度發生改變時的預警,或是對過程中的溫度變化進行記錄,從而幫助辨識可能由溫度變化引發的質量變化及具體發生時間,並有助於質量事故的責任認定。
例如,在醫療用血液的運輸中,溫度應該嚴格的控制在4℃(±2℃),若利用傳統溫度監測手段,只能監測端到端的節點溫度,但即使節點測量溫度正常,並不能保證運輸過程中的溫度始終正常。而利用RFID,則可以了解血液在運輸過程中是否發生了溫度變化以及可能由此引起的質量變化。
易觀國際認為,我國冷鏈系統與發達國家之間較大的差距意味著此市場具有不小潛力。隨著物流業全開放,物流產業投資將進壹步增加,冷鏈物流市場規模也將相應加大,將給RFID應用帶來機會。
就目前而言,RFID冷鏈物流應用已經沒有技術障礙,而成本仍是應用瓶頸。由於必須大量使用可反復寫入的標簽,標簽成本較高,物流商應註意對標簽的回收和反復利用。另外,感溫裝置、讀卡器等設備也將增加成本。目前RFID應用集中在敏感或貴重商品領域,如移植用器官、醫療用血液、骨髓、疫苗、藥品以及名貴酒品、貴重花卉、高價值海產品等。除了在敏感領域和貴重領域的應用,運輸距離越長和周轉次數越多的冷鏈系統,RFID的應用需求也在相應增加。
而在普通冷鏈應用中,雖然RFID成本較高,但與自行開發壹套“黑匣子”溫度監控系統相比(如麥當勞目前正在使用的貨物跟蹤和溫度跟蹤系統),RFID還是具有大規模應用的成本優勢。
易觀觀點
易觀國際認為,隨著技術不斷進步使得成本降低,冷鏈物流RFID應用將普及化,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冷鏈物流管理讓RFID標簽感受細微溫度變化 (1)作者:孫
冷鏈物流管理
冷鏈物流管理泛指溫度敏感性產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物品質量,減少物流損耗的壹項系統工程。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冷鏈由冷凍加工、冷凍貯藏、冷藏運輸及配送、冷凍銷售四個方面構成。典型的溫度敏感性產品—乳制品;其他生鮮食品(果蔬12%、水產品50%、面食18%、肉類20%、冷飲28%);園藝品(花卉等);血液、疫苗、藥品。
我們時常能從媒體上看到食品、藥品因在生產運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冷鏈物流管理,而造成重大的人身事故、經濟損失的新聞報道。對此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相關的食品安全監管法律法規來規範冷鏈供應鏈的管理。例如:2005年4月,北京市工商局開始著手在全市經銷企業推行“冷鏈”銷售管理,要求肉類、熟肉制品、豆制品、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將“從出廠到入口前壹直處在低溫環境”,最大限度地保證食品質量;2005年4月19日,國務院也頒布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
而現階段我國還缺乏行之有效的冷鏈物流的管理方法,原有監測技術手段滯後是最大的技術瓶頸。現階段我國技術手段的主要癥結是:人工測量和紙面記錄;無統壹數據系統支持;實時性差、監管脫節;取證困難、無法確定責任;無法進行預警、損失率大等。
對此,NEC信息系統(中國)有限公司在近期推出了“RFID冷鏈溫度管理系統”。 通過先進的RFID技術,在需要恰當的溫度管理來保證質量的生鮮食品和藥品的物流管理和生產流程管理中,將溫度變化記錄在“帶溫度傳感器的RFID標簽”上,對產品的生鮮度、品質進行細致地、實時地管理。可以簡單輕松地解決食品、藥品流通過程中的變質問題。此系統的特點有:
1. 帶溫度傳感器的RFID標簽和應用程序壹起作為套餐提供,操作簡單。
a) RFID標簽可重復使用,使用成本低,內置高能鋰電池供電,電池壽命長(5年)。
b) RFID操作簡便,遠距離讀寫(最遠30米)。不需人工幹預,不需脫離物品。
c) RFID標簽提供ID碼,並可連續記錄溫度數據、有準確時間記錄、容易責任界定,方便信息追溯。
d) RFID標簽數據存儲量大,4 KB標準存儲容量,可擴展至256 KB存儲容量。
e) 標簽體積小:8cm (長) x 2.5cm (寬) x 1.5cm (高)。
2. 可以快捷把握生鮮度管理中最重要的運輸途中的溫度狀況。
3. 促進流通過程中的生鮮度管理的改善(改善出貨方法、選定物流路線)。
4. 如有需要,可擴展為由企業或聯盟建立覆蓋全冷鏈流程的冷鏈監測中心數據平臺。
5. 可以向消費者宣傳生鮮食品的安全性,樹立品牌形象。向消費者提供“放心”服務,樹立品牌形象;提供溫度數據記錄,提升核心競爭力,滿足較高層次的“綠色食品消費”需求。
6. 符合食品安全監管要求。食品安全質量控制HACCP要求:根據HACCP體系的要求,原料采購接受時除了檢驗食品的保質期、外包裝、食品外觀等外,還必須對食品的內部溫度及運輸過程中溫度的連續性進行嚴格檢查。
7. 溫度指標可動態設定,方便使用。
簡便快捷的實施
系統的工作方式非常簡單,將溫度傳感器采集的溫度定時寫入RFID標簽的芯片中,當RFID標簽接到RFID讀寫器天線信號時,將RFID芯片內的溫度數據上傳給RFID讀寫器,交由後端系統處理。此系統可實時監控某被管理物的溫度變化,實現實時監視、預警管理;也可以壹次性讀取所有點對點的供應鏈溫度數據,生成靜態的溫度變化圖表,簡單地完成對供應鏈的溫度變化的監管。
以監管醫院藥品櫃中需溫度管理的藥品為例,可以將“帶溫度傳感器的RFID標簽”放置在藥品櫃之中,通過RFID讀寫裝置實時掌控藥品櫃中的溫度變化,並在溫度超出設定溫度時及時報警,形成早期預警功能。又比如在點對點的冷鏈供應鏈中,收貨方預先將“帶溫度傳感器的RFID標簽”交給發貨方,在發貨方發貨時將標簽放置在包裝內,當貨物到達時,收貨方通過RFID讀寫裝置讀取RFID芯片內的溫度數據,系統自動生成整個供應鏈之中溫度變化靜態圖,如溫度超出預設的規定溫度時,溫度靜態圖的溫度超出部分的曲線將變成紅色報警。溫度靜態圖的橫軸是時間,縱軸是溫度,所以能準確地知道在什麽時間溫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容易責任界定,方便信息追溯。而且預設的規定溫度是在收貨方系統內設定,所以難以被不法修改,而收貨方卻可以根據貨品不同簡單方便地預設溫度。
2005年澳大利亞的葡萄酒供應商和法國的葡萄酒協會曾經對澳大利亞產的葡萄酒的質量發生過爭執。澳大利亞的葡萄酒供應商通過船運向法國出口葡萄酒,法國人對葡萄酒的品味是世界知名的,法國葡萄酒進口商在品嘗澳大利亞產葡萄酒是發現味道過酸,由此產生了爭執。法國人認為是澳大利亞產葡萄酒質量有問題,而澳大利亞人不認為自己的葡萄酒會有任何質量問題。對此,澳大利亞供應商在葡萄酒包裝裏加入了“帶溫度傳感器的RFID標簽”,當葡萄酒到達法國後使用RFID讀寫裝置讀取了芯片內的溫度信息,發現在貨船經過赤道的壹段時間內,葡萄酒包裝內的溫度超過了30攝氏度。由此證明了葡萄酒味過酸不是酒的質量問題,而是運輸問題。
在解決這樣的長途冷鏈物流,特別是國際物流時,我們需要壹個由企業或聯盟建立覆蓋全冷鏈流程的冷鏈監測中心數據平臺。將RFID溫度監測器放入物品包裝或貨箱中。監控器按照系統預定的時間間隔周期性地記錄測量到的溫度,並將溫度數據傳送給安裝在倉庫、配送中心等各節點的讀寫器,各個溫度監測接點的數據通過數據傳輸網絡集中上傳至數據中心存儲和處理,最終匯總至中心數據平臺,實現冷鏈溫度監測的高效、集中數據管理。
企業或聯盟成員通過口令獲取相關數據,實現對冷鏈溫度的全程、實時監控和預警;同時向消費者提供方便的查詢手段,向社會公布產品的安全溯源信息,例如:消費者可根據產品序列號,通過互聯網追溯產品的冷鏈數據,或者提供短信告知服務,發送溫度總體指標數據;相關監管機構和單位也可以在固定場所提供查詢信息終端,方便用戶查詢。
NEC的“RFID冷鏈溫度管理系統”在前期系統設計時考慮到客戶的需求不同,在軟件架構初期,著重考慮了系統的可平滑升級,可擴展性。在此基礎上可以很容易地將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加入到該系統中。從而形成依托強有力的RFID數據采集底層構建的信息平臺。系統同時支持消息中間件,從而使該系統可以很輕易地與客戶現有系統進行集成。
RFID應用無疑是未來信息系統集成領域的亮點,其中“RFID冷鏈溫度管理系統”和RFID食品安全解決方案相結合,勢必會給消費者提供讓人放心的食品和藥品,為人類福祉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