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漳州古縣旅遊景點介紹 漳州各縣旅遊景點

漳州古縣旅遊景點介紹 漳州各縣旅遊景點

請問漳州有幾個遊覽區?

陳元光墓 位於市郊浦南鎮石鼓山,距市區15公裏。陳元光(公元657—711年),字廷巨,號龍湖,光州(今河南省潢川)人,為唐朝歸德將軍陳政之子,博通經史韜略,自著兵書,父亡後,他接替父職,受命任鷹揚將軍。唐垂拱二年( 公元686年 )獲準在泉、潮之間建置漳州郡治,並首任刺史長達26年。他厲行法治,重視墾荒,興修水利對開發漳州作出卓越貢獻。公元落711年,陳元光死於征戰之後,被尊奉為“開漳聖王”,初葬於漳浦,後移葬今址。墓碑題“唐開漳陳將軍墓”墓前有石羊、石獅及華表各壹對。近年來臺灣及海外陳氏後裔常常到此尋根祭祖。 木棉庵 木棉庵位於龍海市九湖鎮木棉村口,距漳州市區13公裏。庭前左側壹座八柱方形石亭,名為“木棉亭”。亭後立六塊石碑,其中壹塊上題“宋鄭虎臣誅賈似道於此”,為明代抗倭名將俞大遒所立。兩旁石柱雕刻壹副對聯:“為天下除奸,明春秋大義”。宋德冶元年(1275年),會稽縣尉鄭虎臣押解被貶黜的大奸臣賈似道往循州(今廣東龍川),途經木棉庵時,憤然將賈似道推落糞坑處死。後人屢次在此建亭立碑以抒褒貶之意, 銅山古城 東山島是福建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壹。省政府已批準為省級旅 遊經濟開發區,這裏海灣遼闊,沙灘平坦,綠樹成蔭,勝景眾多,極 具南國海濱風光特色。 東山島古稱銅山,銅山古城即位於東山島東北部銅陵鎮,距漳州 市區157 公裏。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禦倭寇侵犯江夏侯周德興在此以石壘城,設立水寨,堅守海防。古城幾經戰爭洗禮,如今雄風依存,城樓宏偉壯觀。古城內有壹座回廊曲徑、玲瓏雅致的關帝廟,又稱武廟,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廟門曰“太子亭”,是壹間宮殿結構琉璃瓦屋頂的亭閣,廟內木雕石刻之人物造型,呼之欲出;彩瓷剪貼之飛禽走獸,栩栩如生。廟門兩側,有數椽古老廬舍,是黃道周出生地。關帝廟附近海濱石崖上,有壹塊重約200噸的臨海巨石,狀似玉兔蹲伏,底部接觸僅數寸,風吹石動,搖搖欲墜,故名風動石。該石以“天下第壹奇石”載入《世界地理之最》。附近另有壹石,側後恰似披著袈裟、躬身朝拜的和尚,前方正好是隔海相望的壹座寶塔,巧成“石僧拜塔”奇景。古城東門外海邊有壹天然石洞,形如張開虎口,幽深清爽,石縫有清泉滴落,故名虎蛇滴玉。古城西北面,九仙山聳立海疆,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和民族英雄鄭成功,都曾在此安營紮寨,訓練水師。山頂壹塊鐫刻“瑤臺仙”的巨石,是當年的水操臺,周圍古榕遮蔭,樹根在石縫之間攀附盤紮,景色獨特。 趙家堡 俗稱趙家城。座落在漳浦縣湖西鄉碩高山麓,距漳州市區90公裏。宋朝末代皇族閩沖郡王趙若和(宋太祖趙匡胤之弟趙匡美第十世孫)曾逃難隱居在此。初建於宋祥興二年(1279年),明萬歷二十八年(1500年)、四十八年(1620年),趙若和第十世孫趙範及其於趙義又兩次重修擴建,形成今天完整的仿宋建築群。城堡分內、外城。內城建壹座三層四合式“完璧樓”,取意“完璧歸趙”。樓內掛著宋朝18位皇帝的肖像。外城圍墻是條石砌基的三合土墻,高6,厚2米,周長1200米。外城主要建築為五座五進並列的府第。城堡內還有卞派橋、禹碑、宋代書法家米芾乎跡“墨池”石刻、聚佛寶塔等珍貴文物。 漳州土樓 漳州土樓遍布在漳州市南靖、華安、平和、詔安、雲霄、漳浦等縣山區。以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聞名於世,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築”。土樓以生土為主要材料,摻上石灰、細砂、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反復揉、舂壓、夯築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盜、防震、防獸、防火、防潮、通風采光、冬暖夏涼等特點。 土樓壹般高三至五層,壹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樓起源於唐朝陳元光開漳時的兵營、城堡和山寨,是閩南地區自唐宋以來“外寇之出入,蟊賊之內訌”的特殊社會環境的產物。漳州土樓數量最多:並800多座。建樓最早:華安縣沙建鎮“齊 雲樓”,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古老、有確切紀年的土樓,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規模最大:直徑超過70米的大型土樓有5座,最大的是詔安縣宮陂鄉“在田樓”,直徑達94.5米,有“超級土樓”之稱。結構最奇:有圓方、橢圓、半月、交椅、雨傘、風車、八卦等形狀,各具特色,各領風騷,尤其是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的土樓群,由壹方壹橢三圓五座土樓組合而成,氣勢磅礴,令人震撼。 [林語堂紀念館] 座落在薌城區天寶鎮五裏沙村,是中國大陸第壹家林語堂紀念館。這裏天藍水碧,十裏蕉香,紀念館依山而建,主體為二層環型建築,正面古色古香,環型結構卻近於西化。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為“林語堂紀念館”題寫館名。館前,安放壹尊林語堂先生的塑像,由中國著名雕塑家李維祀教授設計制作。館內展示各種版本的林語堂著作200多部,不同時期的林語堂照片100多幅,還有林語堂手跡、林語堂使用過的物品等。紀念館從建築設計、館名題寫,到塑像雕刻皆為中國壹流專家所創作,展現極高的藝術水準,堪稱“名人名館”。 [威鎮閣] 位於薌城區新華北路南端,俗稱八卦樓,始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是閩省十大古建築之壹,1971年因建橋需要拆除,1997年毗鄰原址重建。重建的威鎮閣為三層八角形樓閣,高51.88米,依九龍江畔,望漳州府城,與建在芝山上威鎮亭遙相呼應,是漳州城的標誌,也是人民心目中穩定與安寧的象征。站在“勢若華表撐空”的威鎮閣上極目遠眺,令人心曠神怡,倍感自豪。 天福茶博物院 茶博物院於2000年元月8日奠基,2002年元月7號開院,整個博物院總占地80畝(5.3公頃),建築總面積6000余平方米,是目前界最大之茶博物院。 博物院4幢主建物:(1)主展館:主要展示茶的歷史、中國茶文化及茶葉產銷狀況、世界主要產茶國的茶情及天福集團的發展歷程等;(2)茶道教室:壹樓高有專業茶藝表演廳和溢和軒、品茗閣等優雅的品茗場所,兼作茶道教學。二樓為設施先進的國際會議廳;(3)日本茶道館(福慧庵):日本式庭院及茶室,設有精亭、儉亭、敬亭分別代表三個不同的時代風格的日本茶室;(4)書畫館(廳石齋)內設三個展廳。主展廳展示本館收藏字畫,活動展廳不定期個人工主題書畫展;二樓設聊誼廳不定期舉辦筆會及現場揮毫;廳石齋主要展售各種廳石、雕刻等工藝品。 博物院內還有漢亭、唐山、宋橋、元塘、明湖、清池、蘭亭曲水、武人茶苑、茗風石刻、示苑茶園等造景設施。環境幽雅自然,是壹個集學術研究、文化傳承、教育娛樂為壹體的茶文化大觀園,參觀者能在娛樂中獲得茶學知識,認識茶葉,了解茶藝及傳承茶文化。 雲洞巖 雲洞巖位於龍海市步文鎮,距漳州市區10公裏,屬省級風景名勝區。山上有壹石洞,每當天將降雨,雲霧從洞中飛出,待雨霽天晴,雲霧又飄回洞中,故名雲洞巖。相傳隋開皇年間,曾有潛翁隱居山上養鶴修道,山下時聞鶴鳴,故又名鶴鳴山。雲洞巖海拔280米,山上布滿花崗巖石,奇形怪狀,層層叠叠,構成無數幽深石洞和奇特的山石風光。最大石洞為千人洞,最高石峰為天柱峰。還有壹線天、月峽、風動石等景觀。雲洞巖被譽為“閩南第壹碑林”,摩崖石刻比比皆是,行、草、楷、篆各體兼備,琳瑯滿目,***150余處。最早的是五代時期的“許昔尋偃月子至此”題刻,至今已1000余年。在天柱峰百丈峭壁上,刻有“搔首”二字,每字2米見方,是雲洞巖最大的石刻。明代翰林學士豐熙的《鶴峰雲洞遊記》石刻,書法遒麗,全文1100多字,為國內碑林所罕見。宋代理學家朱熹曾在雲洞巖講學,並留下“溪山第壹”、“石室清隱”兩處題刻。明代道學家蔡烈也曾在此隱居著書講學,現尚存蔡烈墓及碑亭 漳平生態旅遊! 漳平、永安兩市旅遊部門人員及有關專家從漳平雙洋鎮至赤水鎮香寮村的天臺山進行生態旅遊考察。沿途遊寧洋古城,訪景弘故裏,探嶺兜溶洞,攬天臺勝景。有關專家認為:這是極具開發價值的北部自然生態旅遊區。 漳平雙洋、赤水兩鎮原屬寧洋古縣轄區,毗鄰永安,自然、人文景觀資源豐厚。位於赤水鎮香寮村西北的天臺山,主峰海拔高1478米,山麓在宋朝時就建有上下天臺庵各壹處,據古籍記載:“天臺山在香寮離城四十裏,去地千百丈,流水花開自為勝景。”天臺山有壹片開闊的沼澤盆地,面積約3萬多平方米,中間有三條山澗匯集於此,澗水清澈見底,壹塵不染。這裏人跡罕至,自然植被保護完好,還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珍稀動植物繁多:娃娃魚、雲豹、熊、獼猴,紅豆杉、花櫚木等野生動植物數百種。極具開發生態旅遊市場潛力。 從人聲喧囂的雙洋鎮,登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麟山塔,寧洋古城盡收眼底;走進古老的民居,斑駁而沈重的黑漆大門後,是昏暗深長的過道。屋內門聯以及匾刻洋溢著濃郁的封建文化氣息,或懸掛門頭,或嵌於廊柱,或文字飛揚,或圖文並茂;天臺山的所在地——赤水鎮香寮村,這裏是王景弘的故裏,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始他先後8次參與組織和領導鄭和下西洋活動,先後到達亞洲、非洲37個國家和地區。 王景弘下西洋的壯舉,已被福建省教委收入初中鄉土教材;從小橋流水、古民居到深山古寺,在這兒應有盡有。青山碧樹,小橋流水,走不了多遠就有這麽壹座。這裏還有唐代始建的香山橋、嶺兜萬安橋、化龍橋、登嬴橋等十幾座古橋。上山了,山上的壹切都是綠色的,沒沾上壹點塵埃。極目遠眺,只見山野由嫩綠到青綠到碧綠再到墨綠,清晰的色帶在耀眼的陽光下壹派寧靜柔滑,似綢似緞。壹路上,兩旁的樹木郁郁蔥蔥、煥發著勃勃生機。`來到山頂,視野極為寬闊。只有山下的鎮子,盡收眼底。山上還存有南宋舍利塔、明朝崇禎進士王鏡讀書處以及漳平最古老的寺廟天天庵遺址、古驛道等風景名勝古跡及歷代文人留下的吟詠天臺山風光的詩賦多篇。明朝進士戶部員外郎劉銳有詩雲:“石馨壹聲天地曉,白雲卷地鶴歸來。” 2002年5月華僑大學旅遊系、旅遊科學研究所的專家、教授,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充分肯定了雙洋、赤水兩鎮壹帶豐富的旅遊資源,“極具開發價值”。並將其定位為“北部自然生態旅遊區”。同年被省旅遊局資源法規處審定為“近期開發的旅遊景區”。目前,永漳公路已全線動工,到今年底將全程貫通。 雙洋經赤水嶺兜到達香寮、香寮通往永安上石村等旅遊路段也在配套實施中。 —————————————————————————— 永福之行,是與"花"的約會。 福建有兩個天然大花園,壹個是廈門"海上花園",另壹個就是永福"高山花園"。永福,處福建最南端的高山盆地,是漳平市高山區的壹個鄉鎮:群山環抱,壹馬平川|,四季如春,有"小廬山"的美譽。這裏不愧為國十大花卉生產基地之壹,處處洋溢著花的氣息,處處渲染著花的色彩。 走進永福,如同走進壹個花花世界。花圃、田壟,是花,房前屋後,街上店內,是花;眼裏看到的是花,嘴邊"咀嚼"的是花,鼻中嗅到的也是花;紅的,白的,紫的,黃的,花色繽紛$蘭花、杜鵲、瑞香、鐵樹、山茶花等花卉百余類壹千多個品種,見過的,沒有見過的,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花樣實在繁多。在這裏,才真正體驗到古人言"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個中滋味。 永福人"拈花惹草"並非壹時之興,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早在南宋時,永福所產蘭花、茶花、瑞香等名花便已螢聲江南,清代時遠銷東南亞各國。據說,清嘉慶八年,永福仙宮李鄒春向朝廷進貢的壹盆珍品素心蘭,四季開花,馨香四溢,令皇顏大悅,而賜封"進寶狀元"。當地族譜中記載的這則逸事,還有當地廣為傳頌的"八仙"之壹花仙鐵拐李與永福的神話傳說,泄露了花鄉永福的底蘊。 花為緣。花與永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演繹出瑰麗多彩的花的故事與傳說。花為媒。花結出了永福"中國杜鵲花之鄉"的果實,花又成就了永福的壹方經濟。 有了花,永福福祥永駐g有了花,永福人永遠有福。而尋花永福,看壹看花色,聞壹聞花香,沾壹沾"花鄉"的福氣也有福!

臨汾市古縣旅遊景點有哪些?

1、古縣牡丹文化旅遊區

古縣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東北部,太嶽山南麓。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縣城內風光宜人,旅遊資源豐富,有被譽為“天下第壹牡丹”的石壁三合千年牡丹、戰國名相藺相如墓、宋代道觀—延慶觀、清代民居—張家大院、太嶽山國家森裏公園等。

牡丹文化景區則位於古縣城南25公裏處的石壁鄉,包含三合千年牡丹園、張家大院兩處景點。張家大院是太嶽腹地保存較為完整的民居大宅,現存建築為清同治九年至光緒五年重修。

北方傳統的四合院、寬敞豪華的會客廳凸顯著主人的富足,門側楹聯“泰而不驕正乎內外厚德載物,勤且尚儉永自春秋書劍傳家”,是張氏家族的治家準則。

自起初以務農為本的張氏家族在清嘉慶、道光年間,成為壹個集習武從文、務農經商、出仕為官於壹體的官宦富庶家族,百余年間從大院走出大學士、舉人、秀才等十余人,有“父子登科”、“兄弟同榜”的美譽。

2、藺相如公園

相如公園,以古縣歷史名人——戰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命名,是壹處集遊樂、晨練、少兒活動、垂釣、停車為壹體的休閑廣場,總造價960萬元,占地面積104719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積29414平方米,綠化面積12000平方米。園內設計有藺相如塑像、紀念館各壹座,塑像氣宇非凡,紀念館疏朗大器。

整個公園曲橋幽徑別賦風韻,山石亭閣錯落有致,百花灼芳,波光粼粼,呈現出壹幅“風鳴兩岸楊柳舞,月照壹舟翩翩浮”的怡人畫卷。相如公園的建成,不但提高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居民生活品質,而且解決了我縣多年來“有城無園”的尷尬局面,在我縣城建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3、古縣張家大院

山西古縣石壁張家大院是太嶽腹地保存較完整的深宅大院。張氏家族自明末清初遷居石壁,挖窯洞,紮籬笆,務農為本,慘淡經營。至清嘉慶、道光年間,張氏家族成為壹個集習武從文、務農經商、出仕為官於壹體的官宦富庶家族,百余年間,從大院走出大學士、舉人、秀才、廩貢十余人,有“父子登科”、“兄弟同榜”的美譽。民國初年,以張慶瀾為代表的張氏家族盛極壹時,富甲壹方,成為當時嶽陽縣最大的“萬石侯”。

傳統的家族制度和文化理念,主要根植於廣布鄉村的院落之中。以宗族聚居的院落,均呈現出井然的秩序感與等級特征,並使圍繞血脈的人以居住方式壹脈相承。

落葉歸根的傳統,也使得鄉村成為古代中國的財富聚集地,數代人苦心經營的財富,逐漸匯聚成鄉村的豪宅大院和良田萬畝。

4、臨汾延慶觀

延慶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古縣城東北屏風山上,創建於宋宣和二年(1120),竣工於遼延慶初年(1124),故名延慶觀。距今八百七十余年,由城東登延慶,山道崎嶇盤旋,非健者,力不能支。延慶觀內上院,建三清殿,古樸典雅,為舊時供神之所。殿前有古樅壹株,高18米,圍4米余。

樹冠為黛青色,形似傘狀,時有異禽翔集其上。殿東為神龍祠,石崖間有泉水汩汩而出,鑿石匯水,則清流潺潺。泉水冰寒震齒,但嚴冬卻不結冰。

泉水潛流出祠,循院中明暗二渠,經石龍之口,註入魚池之中,人稱其為“活水龍吟”。池內錦鱗遊泳,碧藻沈浮。晴空倒映,泉聲淙淙。臨池精神頓感清爽,而塵煩盡滌矣。神龍寺南有石窯三孔,上建小亭。登亭,北可仰望霍頂,西可鳥瞰縣城。

5、熱留關帝廟

熱留關帝廟(第四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古縣古陽鎮熱留村據碑文記載,創建於宋,後世屢有修葺。坐北朝南,壹進院落布局,現存建築有山門、戲臺、獻殿、正殿及東西廊房,占地約1220平方米。正殿為廟內主體建築,面寬七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柱頭鬥_六鋪作。

屋頂琉璃剪邊,菱形方心,殿內采用減柱造,六椽_直通前後檐外,元代手法顯著。2019年10月7日,熱留關帝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古縣牡丹文化旅遊區怎麽樣?

古縣牡丹文化旅遊區是壹處以“天下第壹牡丹”即三合千年神牡丹為主看點,以石壁河流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多處別具風格的人文景觀為輔看點。

  • 上一篇:求幾篇有關物流的論文
  • 下一篇:益母草顆粒能排淤血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