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麽會得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發病可由多種因素誘發,其中藥物濫用、精神刺激、壓力大是常見因素。精神疾病發作後,意味著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隱私完全暴露,甚至無辜者受到傷害,這對精神病人和家屬都是巨大的打擊。所以,尋找精神疾病的病因,積極給予治療,是不可忽視的。
為什麽會得心理疾病?
到目前為止,精神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還沒有完全弄清楚;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精神疾病的病因與遺傳因素和兒童期發育有很大關系,心理刺激也與精神疾病有壹定關系,但不是主要原因。
所以,患上精神疾病後,最重要的是去正規醫院接受正規治療,爭取最大限度的恢復,而不必努力尋找或消除尚未完全明確的病因。
精神刺激使人患上精神疾病。當人遇到不良情緒刺激(醫學上稱為生活事件)時,無論這個事件是如何引起的,總會產生壹定的心理壓力,心理學上稱之為“應激反應”。
當生活事件發生時,心理應激反應改變大腦皮層的功能,從而影響大腦邊緣系統,引起垂體K內分泌活動的病理改變。在心理應激反應初期,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催乳素分泌增加,迅速達到高峰,然後迅速降至正常基線以下(心理負性期),並維持較長時間。
正是這種變化引起了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致病性變化。如果這種變化達到壹定程度,超過了身體的調節能力,就會導致心理失衡,大腦功能失調,出現精神疾病。
精神因素與精神疾病有兩種關系。壹種是因果關系,即精神因素是疾病的直接原因。沒有精神刺激,就不會出現精神障礙。精神刺激壹旦消除,精神癥狀就會消失。臨床上稱之為“心因性反應”。另壹種是互助,即精神因素只是誘發心理疾病,沒有精神刺激遲早會發生。精神因素只是加速了疾病的進程,疾病發生後,會按照自己的進程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對生活事件的正確認識和處理與精神疾病的緩解和消除密切相關,因為人受到急性生活事件打擊後,有壹段心理否認期,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嚴重失衡。如果在此期間進行預防性心理治療,給予安慰、勸導、鼓勵、解釋等心理支持,或者咨詢心理醫生,可以使人體的內分泌功能盡快恢復正常。這是
患有精神疾病怎麽辦?
患有精神疾病,或者疑似患有精神疾病,首先要去正規的精神科專科就診,找專業的醫生進行治療,按照醫囑在醫院或者門診進行治療。壹般來說,內外科醫生對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並不擅長,所以去綜合醫院進行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是不合適的。當然,去其他非正規機構甚至搞迷信活動也是不可取的。
精神病治療的意義是什麽?
精神疾病的病因還沒有完全搞清楚,所以目前的治療方法還不能完全消除病因,讓疾病“生根發芽”;然而,現代醫學在精神病治療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通過正規、系統的治療和康復,大部分精神病人可以消除癥狀,恢復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像正常人壹樣過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與其把精神病治療的目標定為不切實際的“根除”,不如采取現實的態度,把治療目標定為“控制癥狀,減少復發,恢復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精神病的癥狀表現
1、情緒障礙:情緒變得冷漠,對親人冷漠,對周圍的事情不感興趣,脾氣開始變得暴躁,經常為壹些小事發脾氣;會無緣無故的笑或者哭。
2.性格突變:原本活潑開朗,熱情好客的人,突然變得對人冷淡,與人疏遠,不合群,懶惰,不守紀律。我對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往日的熱情。
3、奇怪的行為:行為開始變得奇怪。喜歡發呆,喜歡壹個人。精神疾病的早期癥狀使患者很難與他人交流。
4.敏感多疑:對壹切都敏感,把周圍的壹切都依附在自己身上。以為其他人都在談論他;不吃不喝,以為有人要害他;有時甚至會出現幻覺和幻覺的癥狀。
5、睡眠障礙:逐漸或突然變得難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很容易驚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失眠多夢或睡眠過多。這是精神疾病的早期癥狀之壹。
6、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持續的、令人苦惱的精神疲勞(如感覺無精打采、感覺遲鈍、註意力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力差、健忘、思維和工作效率下降)和身體疲勞,休息或娛樂後無法恢復。
心理疾病能治好嗎?
精神疾病對患者自身和周圍人都是潛在的危機,需要高度重視,及時治療。越早治療,病情發展越慢,避免壹些突發事故的發生,從而保護患者自身和身邊親人的身心安全!所以心理疾病不是不治之癥,通過科學規範的治療是可以治愈的。以下是關於早期精神疾病的治療:
1,藥物治療:精神病人必須遵醫囑按時服藥,切勿自行停藥或改變藥物劑量,以防病情進壹步惡化。
2.心理治療:通過語言或非語言因素,用心理學方法對患者進行訓練、教育和治療,以減輕或消除軀體癥狀,改善心理和精神狀態,適應家庭、社會和工作環境。包括:心理咨詢、支持性心理治療、理解療法或推理療法、信念療法、放松療法、系統脫敏療法、行為療法、團體療法等。
3.團體治療:團體治療是在精神病人之間形成互助關系,包括團體咨詢和團體心理教育,提高精神病人解決問題和適應生活的能力。
4.家庭輔助治療:家庭治療必須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家屬要觀察患者的行為,遵醫囑定時服藥。
精神病人應該註意什麽?
1,註意均衡飲食:特別註意吃壹些對大腦有營養的食物。比如富含脂類的食物有肝臟、魚類、蛋黃、黃油、大豆、玉米、羊腦、豬腦、芝麻油、花生、核桃等。脂質是構成腦組織的重要物質,其含量比身體其他器官都要豐富,其中以卵磷脂最多。大量服用卵磷脂,可軟化腦細胞膜,有利於細胞間的聯系,可增強記憶力,改善腦功能,對精神疾病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
2、提高心理素質:提高心理素質,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不僅增強治療的信心,還有助於患者培養良好的人生觀。很多患者由於對治療缺乏信心,無法堅持治療,病情遷延,非常痛苦。因此,提高心理素質也是治療精神疾病的關鍵壹項。
3.面對患病的事實:每個人都有可能患上精神疾病,所以患者要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面對現實,同時處理好與家人朋友的關系。不要讓病情影響自己的人際關系和社交能力,讓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不要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太大的影響。家屬和醫護人員也要幫助患者了解壹些心理健康知識,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壹定的了解,這樣也會有助於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4.積極配合治療:治療期間,積極配合醫生,遵醫囑,按時服藥。不要因為覺得自己的病好了就拒絕吃藥,或者擅自把藥扔掉,要和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回應自己的病情,讓醫生給妳出主意、提建議。
總之,如果壹個人現在看起來和過去不壹樣了,明顯和別人不壹樣了,那麽他就可能患有精神疾病,必須及時去專科醫院治療,否則會加重癥狀,增加治療難度,增加復發幾率,增加住院時間和費用,增加自殺風險,降低社會功能,造成精神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