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南船北馬楚漢風,綠水青城鮮美。
3、萬卷生態畫,千年運河之都
4、魅力淮安水清天藍
5、南船北馬,大湖明珠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位於長三角,[1]是蘇北重要的中心城市,[2]是南京都市圈的緊密圈層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是率先推進的城市[3]。它位於古淮河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上,擁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它是全國文明城市[4],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壹,江淮流域古代文化的發源地之壹。面積為10030平方公裏[78]。
淮安有2200多年的歷史。秦朝位於該縣,境內有著名的“青蓮崗文化”遺址。曾是漕運的樞紐和鹽運的樞紐,設有漕運總督署和江南河總督署。歷史上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運河沿岸“四大都會”。淮安曾“因交通而繁華昌盛”[5],被譽為“中國運河之都”。中國大運河淮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淮安是南北交通大動脈,長三角北部區域交通樞紐。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6月0時165438+10月1,淮安常住人口為4556230人。[76]2020年,淮安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25.37億元。[8]
淮安是偉人周恩來總理的故鄉。[6]歷史上誕生了偉大的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師梅成,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遊記》作者劉鶚。[7]
淮安有著名的紅色旅遊景點,如周恩來故裏景區、劉老莊82烈士陵園、新四軍黃花塘紀念館、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等。、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李運河文化長廊、公園等生態旅遊景區。古代
夏商周時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了中國最早的壹段大運河——漢江(即京杭大運河揚州至滁州段),連接長江和淮河,運河與之相伴。[9]因此成為春秋戰國時期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所擁有。[10]
淮安市楚州區鎮淮房屋
秦統壹六國後,實行郡縣制。市屬泗水縣、東海縣,原縣市為淮陰(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今盱眙縣東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東南)。西漢時期,城大體屬臨淮郡,又加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淮安區東南)、涪陵(今洪澤湖中部)。東漢屬下邳國,廣靈郡。
魏晉南北朝時期,城市長期處於戰爭和對抗的前沿,建築無序,隸屬關系多變。當時市區的碼頭鎮、懷城鎮都是軍事要塞,設置了許多縣郡,是邊防部隊駐紮的地方。連年戰亂帶來了“江淮千裏”的淒慘景象,經濟文化嚴重受損。南齊永明七年(489)割破釜東,淮陰鎮100戶,位於淮安縣,最早見“淮安”之名。[11]
隋唐五代時期,疆域長期處於穩定環境,建設相對穩定。總的來說,淮北屬泗州(今盱眙縣北淮河對面),淮南屬滁州(今淮安區淮城),所以經濟得以不斷發展,再度繁榮。滁州、泗州成為運河沿岸的兩座全國名城,滁州甚至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壹州”。
淮安市主城區
北宋時疆域相對和平,城界先屬淮南路,屬滁州、泗州。淮南路分為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市屬淮南東路。
南宋與金元對峙時期,市場再次成為前線,雙方反復爭奪,建設也是混亂多變。元朝在境內(治今淮安區淮安鎮)先後設立淮東綏靖署、淮東總管理處、淮安路。淮安路覆蓋蘇北、皖北大部分地區。
明代設立淮安府,隸屬南京(南直隸);轄楊珊、清河、鹽城、安東、桃源、宿遷、沭陽、睢寧、贛榆、邳州、海州9縣2州,涵蓋了今天蘇北五市的大部分地區。其間有漕運總督,淮安府南河總督。巡撫還經常兼任江淮總督,控制著淮(安)、揚(周)、魯(周)、豐(陽)四州和徐(周)、楚(周)、賀(周)三州,範圍包括今天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
清代明代設立淮安府,隸屬江南省,康熙年間改為江蘇省。政府管轄範圍縮小,海州直隸州(沭陽縣、贛榆縣)被分割,邳州(宿遷縣、睢寧縣)隸屬於新成立的徐州府。直到清末,淮安府轄楊珊、清河、鹽城、阜寧、安東、桃源六縣,俗稱“淮六屬”。
淮安淮海廣場商務中心
摩登時代
光緒三十壹年(1905),壹度設立江淮行省,淮安為江淮總督府邸,即省會所在地,隨即廢止。
民國二年(1913),廢府存縣,撤銷淮安府,各縣直屬於江蘇省管轄;次年,山陽縣改稱淮安縣,清河縣改稱淮陰縣。後淮安市隸屬淮陽路(路署設在淮安市),後屬淮陰行政監察區和第七行政監察區。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裏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華中局、新四軍軍部、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均駐境內。由於敵後環境的原因,根據地和解放區的行政區域變化較大,線索較多,壹般分屬淮海區、鹽阜區、淮南區、淮北區。從抗戰勝利到9月1946這段時間,淮安是華中解放區的中心,是蘇皖邊區的首府。當時的蘇皖邊區南臨長江,北依隴海鐵路,東臨黃海,西至裕溪口,橫跨蘇、皖、豫、魯四省,轄53個老縣。[11]1948 65438+2月,城市徹底解放。
1949年設立淮陰特區,轄淮陰、淮寶(由淮安、寶應兩縣運河以西部分地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汊河鎮)、泗陽、沭陽、灌雲、宿遷、睢寧、新安(由沭陽、宿遷兩縣部分地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新安鎮)、淠綏。專員公署設在淮陰縣。
淮安水渡口廣場
1950,郾城區李安東縣並入淮陰區漣水縣;撤銷淮寶縣,分別並入淮陰、淮安、揚州地區的寶應3縣;淮陰縣設立清江市;淮陰地區轄1市9縣。
1953 1蘇南蘇北行政公署與南京合並,恢復江蘇省,淮陰區屬江蘇省,設在清江市。同年,睢寧、皮綏、新沂三縣劃歸徐州地區。
1954,淮安縣由郾城區劃歸淮陰區;同年65438+2月,原屬安徽省蘇仙區的泗洪縣和原屬楚仙區的盱眙縣劃入淮陰區,轄9縣。
1970淮陰地區更名淮陰地區,位於清江市。
1971年,六合地區所屬的盱眙縣、金湖縣劃入淮陰地區,轄1市、12縣。[12]
淮安市園林風光
1983年,清江市更名為淮陰市,省直管,淮陰地區撤銷。市區有兩個區,清河區和青浦區。漣水縣、洪澤縣、盱眙縣、金湖縣、灌南縣、沭陽縣、宿遷縣、泗陽縣、泗洪縣、淮陰縣、淮安縣劃歸淮陰市領導,兩區管轄11縣。同時,灌雲縣劃歸連雲港市領導。[13]
1987,淮安縣、宿遷縣改為縣級市。
1996年8月,宿遷、沭陽、泗陽、泗洪四縣脫離淮陰市,設立地級宿遷市。同時將灌南縣納入連雲港。[14]
2001年,江蘇省政府實施“三淮壹體化”戰略,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縣級淮安市更名為淮安市楚州區,淮陰縣更名為淮安市淮陰區。
2012淮安市楚州區更名為淮安區。
2016淮安市清河區、清浦區合並更名為清江浦區,洪澤縣更名為淮安市洪澤區。
至此,淮安下轄4區3縣:清江浦區、淮陰區、淮安區、洪澤區、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