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桑根白皮(《本經》),桑根皮、桑皮(孟詵),白桑皮(《山西中藥誌》)。
來源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植物形態詳"桑葉"條。
采集冬季采挖,洗凈,趁新鮮刮去背棕色栓皮,縱向剖開,以木槌輕擊,使皮部與木心分離,剝取白皮,曬幹。
藥材幹燥根皮多呈長而扭曲的板狀,或兩邊向內卷曲成槽狀。長短寬狹不壹,厚1~5毫米。外表面淡黃白色或近白色,有少數棕黃色或紅黃色斑點,較平坦,有縱向裂紋及稀疏的纖維。內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平滑,有細縱紋,或縱向裂開,黴出纖維。體輕,質韌,難折斷,易縱裂,撕裂時有白色粉塵飛出。微有豆腥氣,味甘微苦。以色白、皮厚、粉性足者為佳。
主產安徽、河南、浙江、江蘇、湖南等地;其他各地亦產。
化學成分含傘形花內酯、東莨菪素
和黃酮成分桑根皮素、桑素、桑色烯、環桑素、環桑色烯等。又含有作用類似乙酰膽堿的降壓成分,並含鞣質5.6%,粘液素9%。
藥理作用①利尿作用
家兔以桑白皮煎劑2克/公斤灌胃,6小時內排尿量及其氯化物均有較顯著增加,7~24小時恢復正常。
②降壓作用
日人早年即報告桑樹煎劑給動物口服有輕微而緩慢的降壓作用,又稱必須用根或枝的皮方有降壓效果,根及新梢葉則無作用。用乙醚、熱水或溫甲醇的提取液對兔皮下註射1克(生藥)/公斤時,可使血壓下降15~25毫米汞柱。從桑白皮中提得壹種物質,給兔靜脈註射10毫克/公斤,血壓立即顯著下降;切斷頸迷走神經或頸椎,此作用仍存在。它能抑制離體蛙心、興奮兔離體腸管,此等作用皆可被阿托品阻斷,故推測可能是乙酰膽堿樣物質。對兔耳血管有擴張作用,對蛙下肢血管則為收縮。能興奮離體兔子宮,輕度促進兔耳下腺的分泌,註射(動脈或靜脈)給藥對貓瞬膜收縮並無影響,但如直接塗於頸交感神經節上,則可抑制電刺激節前纖維引起的瞬膜收縮。對水蛭背肌單用無作用,如先加依色林後再用,則可使水蛭背肌的緊張度有顯著上升。此物質對小鼠靜脈註射之半數致死量為32.7毫克/公斤。據日人報道,中國產桑白皮的提取物較日本產者降壓作用強,毒性亦大,所含乙酰膽堿樣物質的成分較多。
③其他作用
桑白皮提取物對小鼠有鎮靜作用。在狗身上,初步證明用桑白皮線縫合之傷口可無需拆線。
炮制桑皮:刷去灰屑,洗凈,潤透後切絲,曬幹。蜜桑皮:取桑皮絲,加煉熟蜂蜜與開水少許,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變為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桑皮絲100斤,用煉熟蜂蜜30斤)
《雷公炮炙論》:"凡使(桑白皮)采十年已上嫩根,銅刀剝上青黃薄皮壹重,只取第二重白嫩青涎者,用銅刀銼了,焙令幹,勿使皮上涎落,涎是藥力。此藥惡鐵並鉛。"
性味甘,寒。
①《本經》:"甘,寒。"
②《別錄》:"無毒。"
③《藥性論》:"平。"
④《醫學啟源》:"氣寒,味苦酸。"
歸經入肺、脾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肺二經。"
③《藥品化義》:"入肺、大腸二經。"
功用主治瀉肺平喘,行水消腫。治肺熱喘咳,吐血,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①《本經》:"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
②《別錄》:"去肺中水氣,唾血,熱渴,水腫,腹滿臚脹,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縫金瘡。"
③《藥性論》:"治肺氣喘滿,水氣浮腫,主傷絕,利水道,消水氣,虛勞客熱,頭痛,內補不足。"
④孟詵:"入散用,下壹切風氣水氣。"
⑤《滇南本草》:"止肺熱咳嗽。"
⑧《綱目》:"瀉肺,降氣,散血。。
⑦《本草求原》:"治腳氣痹攣,目昏,黃疸,通二便,治尿數。"
⑧《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風濕麻木。"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入散劑。外用:搗汁塗或煎水洗。
宜忌肺虛無火,小便多及風寒咳嗽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續斷、桂心、麻子為之使。"
②《本草經疏》:"肺虛無火,因寒襲之而發咳嗽者勿服。"
③《得配本草》:"肺虛,小便利者禁用。"
選方①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壹兩,甘草(炙)壹錢。銼散,入粳米壹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
②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鮮:桑根白皮壹斤。米泔浸三宿,凈刮上黃皮,銼細,入糯米四兩,焙幹,壹處搗為末。每服米飲調下壹、二錢。(《經驗方》)
③治水飲停肺,脹滿喘急:桑根白皮二錢,麻黃、桂枝各壹錢五分,杏仁十四粒(去皮),細辛、幹婪各壹錢五分。水煎服。(《本草匯言》)
④治小便不利,面目浮腫:桑白皮四錢,冬瓜仁五錢,葶藶子三錢。煎湯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⑤治卒小便多,消渴:桑根白皮,炙令黃黑,銼,以水煮之令濃,隨意飲之;亦可納少米,勿用鹽。(《肘後方》)
⑥治糖尿病:桑白皮四錢,枸杞子五錢,煎湯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⑦治傳染性肝炎:鮮桑白皮二兩,白糖適量。水煎,分二次服。(《福建中醫藥》(3):26,1961)
⑧治產後下血不止:炙桑白皮,煮水飲之。(《肘後方》)
⑨治小兒尿竈丹,初從兩股起,及臍間,走陰頭,皆赤色者:水二升,桑皮(切)二升,煮取汁,浴之。(《千金方》)
⑩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蜀桑根白皮,陰幹搗末,烊膠,以酒和敷腫。(《千金方》)
⑾治蜈蚣毒:桑根皮搗爛敷或煎洗。(《湖南藥物誌》)
⑿治墜馬拗損:桑根白皮五斤。為末,水壹升,煎成膏。敷於損處。(《經驗後方》)
名家論述
①李杲:"桑白皮,甘以固元氣之不足而補虛,辛以瀉肺氣之有余而止嗽。又桑白皮瀉肺,然性不純良,不宜多用。"
②《綱目》:"桑白皮,長於利小水,乃實則瀉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氣及肺火有余者宜之。"十劑"雲,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矣。宋醫錢乙治肺氣熱盛,咳嗽而後喘,面腫身熱,瀉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皆能瀉火從小便去,甘草瀉火而緩中,粳米清肺而養血,此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元醫羅天益言其瀉肺中伏火而補正氣,瀉邪所以補正也。若肺虛而小便利者,不宜用之。"
③《藥品化義》:"桑皮,散熱,主治喘滿咳嗽,熱痰唾血,皆由實邪郁遏,肺竅不得通暢,借此滲之散之,以利肺氣,諸證自愈。故雲瀉肺之有余,非桑皮不可。以此治皮裏膜外水氣浮腫及肌膚邪熱,浮風燥癢,悉能去之。同甘菊、扁豆通鼻塞熱壅,合沙參、黃芪止腸紅下血皆效。"
聖蠶丸
《永樂大典》卷九七五引《小兒保生要方》。
藥物組成:白僵蠶(直者微炒)1兩,天南星(漿水煮5-7沸)1兩,防風(去蘆)1兩,半夏(先洗凈,用漿水煮5-7沸)1兩,白附子(漿水煮5-7沸)1兩,人參1兩,藿香半兩(去塵土)。
主治 小兒諸般生風,壯熱,精神恍惚,痰涎壅塞,目睛上視,睡臥不安,頭痛頰赤,多驚恐,肢體倦,不喜乳食。
蠶蛻
出處《綱目》
別名蠶退、馬鳴退(《嘉佑本草》),馬明退(《儒門事親》),蠶蛻皮(《本草蒙筌》),佛退(《眼科龍木論》),蠶退皮(《本草求原》),蠶衣、蠶兒衣(《山東中藥》)。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幼蟲的蛻皮。收集家蠶起眠時的蛻皮,曬幹即可。
性味《綱目》: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治崩漏,帶下,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牙疳,口瘡,堠風,目翳。
①《嘉佑本草》:主血風病,益婦人。
②《本草蒙筌》:止帶漏崩中,赤白痢疾,除腸風下血,吐衄鼻洪。疔腫取灰敷,牙疳加麝貼,牙宣灰擦齦上,口瘡灰敷患間。
③《綱目》:治目中翳障及疳瘡。
④《握靈本草》:燒灰治牙癰,牙痛,牙疳,纏喉風。
⑤《本草求原》:主熱淋。
用法用量內服:煆存性,作散劑。外用:研末撒。
註意《本草經疏》:婦人血虛無風濕者不宜用。
附方
①治牙疳:枯礬、人中白(火煆白色)、五倍子各三錢,蠶退(燒存性)二錢。為細末。先以米泔水,用蠐螬蟲翻轉蘸水洗凈瘀血,以藥敷之。(《赤水玄珠》蠶退散)
②治疳瘡:馬明退(燒灰)三錢,輕粉少許。上研為細末。先以溫漿水洗凈,幹摻之。(《儒門事親》)
③治婦人吹奶:馬明退五錢(燒灰),輕粉三錢,麝香少許。上為細末。每服二分,熱酒調下服之。(《儒門事親》)
各家論述《本草經疏》:蠶退如蟬蛻、蛇蛻之類,各因其本質以為用,蠶退得蠶氣之余,故能治血風病,血熱則生風,婦人以血為主,故尤益婦人也。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雜諷九首 唐 作者:陸龜蒙
紅蠶緣枯桑,青繭大如甕。人爭捩其臂,羿矢亦不中。微微待賢祿,壹壹希入夢。縱操上古言,口噤難即貢。蛟龍在怒水,拔取牙角弄。丹穴如可遊,家家畜孤鳳。兇門尚兒戲,戰血波澒溶。社鬼茍有靈,誰能遏秋慟。童麋來觸犀,德力不相及。伊無愜心事,只有碎首泣。況將鵬虱校,數又百與十。攻如餓鴟叫,勢若脫兔急。斯為朽關鍵,怒犖抉以入。年來橫幹戈,未見拔城邑。得非佐饔者,齒齒待啜汁。羈維豪傑輩,四駭方少縶。此皆乘時利,縱舍在呼吸。吾欲斧其吭,無雷動幽蟄。鴚鵝慘於冰,陸立懷所適。斯人道仍閟,不得不嗚呃。當時布衣士,亦作天子客。至今東方生,滿口自誇白。終為萬乘交,談笑無所隔。致君非有書,乃是堯舜畫。只今侯門峻,日掃貧賤跡。朝趨九韶音,暮列五鼎食。如聞恭儉語,謇謇事夕惕。可拍伊牧肩,功名被金石。赤舌可燒城,讒邪易為伍。詩人疾之甚,取俾投豺虎。長風吹窾木,始有音韻吐。無木亦無風,笙簧由喜怒。女媧煉五石,天缺猶可補。當其利口銜,罅漏不復數。元精遺萬類,雙目如牖戶。非是既相參,重瞳亦為瞽。東南有狂兕,獵者西北矢。利塵白冥冥,獨此清夜止。無人語其事,偶坐窺天紀。安得東壁明,洪洪用墳史。搜揚好古士,壹以罄雲水。流堪灑菁英,風足去稗秕。如能出奇計,坐可平賊壘。徐陳羲皇道,高駕太平軌。攫疏成特雄,濯垢為具美。貢賢當上賞,景福視所履。永播南熏音,垂之萬年耳。有檗何青青,空城雪霜裏。千林盡枯槁,苦節獨不死。他遭匠石顧,總入犧黃美。遂得保天年,私心未為恥。高從宿梟怪,下亦容螻蟻。大廈若掄材,亭亭托君子。左右佩劍者,彼此亦相笑。趨時與閉門,喧寂不同調。潛機取聲利,自許臻乎妙。誌士以神窺,慚然真可吊。天之發遐籟,大小隨萬竅。魁其壚冶姿,形質惟所召。鼗笙磬竽瑟,是必登清廟。伊聖不可欺,誰能守蓬藋?橫笛喝秋風,清商入疏越。君居不夜城,肯怨孤戍月。吳兵甚犀利,太白光突兀。日已費千金,廑聞侵壹撥。豈無惡年少,縱酒遊俠窟。募為敢死軍,去以梟叛卒。豈無中林士,貫穿學問骨。兵法五十家,浩蕩如溟渤。高懸鹿皮睡,清澗時依樾。分已諾煙霞,全遺事幹謁。既非格猛獸,未可輕華發。北面師其謀,幾能止征伐。何妨秦堇勇,又有曹劌說。堯舜尚詢芻,公乎聽無忽。朝為壯士歌,暮為壯士歌。壯士心獨苦,傍人謂之何。古鐵久不快,倚天無處磨。將來易水上,猶足生寒波。捷可搏飛狖,健能超橐駝。群兒被堅利,索手安馮河。驚飆掃長林,直木謝橢科。嚴霜凍大澤,僵龍不如蛇。昔者天血碧,吾徒安嘆嗟。
采桑女 唐 唐彥謙
春風吹蠶細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侵晨探采誰家女,手挽長條淚如雨。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愁聽門外催裏胥,官家二月收新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