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蒸餾酒的歷史

蒸餾酒的歷史

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制造過程中多了壹道蒸餾工序,關鍵設備仍然是。所以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前提條件,但蒸餾器的出現並不是蒸餾酒起源的絕對條件。因為蒸餾器不僅可以用來蒸酒,也可以用來蒸餾其他物質,比如香料和水銀。

蒸餾酒的起源自古以來就備受關註。壹直以來都有不同的看法。國內外現代學者仍在搜集資料,研究這個問題。隨著考古資料的豐富和古代文獻的查詢,人們對蒸餾酒起源的認識逐漸加深。因為這涉及的不僅僅是酒的蒸餾,更是壹個劃時代的蒸餾器。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主要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壹是蒸餾酒起源於何時?其次,我們的蒸餾器或蒸餾技術是從國外引進的還是國內發明的,或者說我們的蒸餾器或蒸餾技術是出口國外的?所謂的“跑酒”(即蒸餾酒),在先秦時代是不存在的。有,從唐朝就有。法國《世界風俗與葡萄酒》載:“中國的釀酒早在公元前就已為人所知;阿吉酒是800年前印度制造的。”曹禁止飲酒,人們偷偷地喝。稱清酒為聖人,濁酒為聖人。“毫無疑問,它的非蒸餾酒。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十二)田邊說:“燒(溜)酒,非古法。自元代開始發明,用烈性酒和壞人來蒸氣,用容器取露珠。任何酸葡萄酒都可以蒸。“從元朝開始太晚了,但也有問題。“六九”之名在唐詩中早已有之。《荔枝樓對酒》詩雲:“荔枝初熟雞冠色,燒酒初香琥珀香...“唐詩也有‘久聞成都有好酒,不思自己長安’這句話,說明蒸餾酒在唐代就已經存在了。(摘自黃先帆《古籍解讀初探》)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首先提出了這壹觀點。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自元代始創。其方法用烈性酒和劣酒,蒸蒸汽,用容器取點滴。任何酸酒都可以蒸著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和蒸餾器的記載。比如吃喝即將寫到1331年。所以,14世紀初,中國就有了蒸餾酒。但是否創作於元代,史料中並無明確記載。清代譚崔《雲南於海的智恒》說:“名酒蓋時,元初傳入中國,中國人到處喝。”張穆的《飲食之辨》說:“燒酒又叫火酒,“吃即將”叫“阿拉吉”。梵語也(外來詞——作者註),蓋此酒非古法,暹羅、荷蘭之人,元末始傳其法於中國。”

現代的吳德多先生認為《飲酒與飲食》的作者胡思慧(蒙古族)是用當時的蒙古語音譯寫的“阿拉吉”,而不是用中國的舊名(燒酒)。所以,不應該把它當成壹個外來詞。胡思慧並沒有把“阿濟記”看成是從外國引進的。

對於燒酒從元代傳入的可信度,曾宗業先生認為“它在元代曾傳入中國可能是事實,也可能是從西亞、東南亞傳入,因其新奇而引起人們的重視,這是可以理解的”(曾宗業:《中國白酒起源問題討論》,& gt, 1978).這壹觀點是現代學者經過大量考證後提出的。主要依據列舉如下。

(1)宋史中還有記載。

現存的宋代蒸餾器是支持這壹觀點的最重要依據之壹。張士南在南宋

(2)考古發現的金代遺存。

20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發現了壹個銅蒸餾鍋(& gt,1976第9號,有人認為很難確定是阿津王朝的產品)。邢潤川認為:“現存的宋代蒸餾酒應該沒有問題”(邢潤川:“蒸餾酒起源於中國什麽時候?”& lt& lt微生物雜誌> & gt,1981,第八卷第壹期)。從這個蒸餾器的結構來看,與元代朱德潤的蒸餾器不同& gt中描述的蒸餾器具有相同的結構。容器內的液體受熱後,蒸汽垂直上升,被盛有冷水的上部容器內壁冷卻,從內壁冷凝,沿壁流下被收集。而元朝& gt南帆蒸餾器用的蒸餾器沒有用過這種方法,和阿拉伯蒸餾器壹樣。蒸餾器內蒸汽左右傾斜,酒流通管較長。從器皿結構來看,中國的蒸餾器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特色。所以也有可能是中國在宋代發明了自己的蒸餾技術。

(3)宋文獻中關於“燒酒”的記載更符合蒸餾酒的特點。

在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壹詞出現的頻率較高,推測燒酒壹詞為蒸餾燒酒。如宋代宋詞& gt卷四記載:“蛇傷人,...,使人口中有米醋或燒酒,吸之以吸其毒。”有人認為這裏所指的燒酒應該是蒸餾燒酒。術語“蒸酒”也被認為是指酒的蒸餾過程。比如洪邁的《gt;& gt有句話叫“壹個釀酒師因為蒸酒掉進火裏”。這裏的蒸酒並不表示是煮飯還是蒸餾酒。但“蒸餾酒”壹詞在清代是蒸餾酒的意思。& lt& lt《宋代食貨誌》> >漢語中有很多關於“蒸酒”的記載。壹種通過“蒸酒”操作獲得的“大酒”,也被壹些人認為是燒酒。然而,宋代幾部重要的釀酒專著(朱的& gt,還是蘇軾的& gt等等。)和酒精百科全書& gt書中沒有提到蒸餾燒酒。北宋和南宋都實行酒的專賣,大部分的酒庫都被相關的政府機構所控制。如果蒸餾酒真的出現的話,普及速度應該會很快。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壹直是人們關註的焦點。燒酒壹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獻中。如白居易(772-846)新熟荔枝梳色,燒酒先開琥珀光。陶勇(唐大和的中年男子)自到成都後就熟讀其詩,從未想過要去長安。李昭在唐& gt書中列舉的壹些名酒是劍南燒春。所以有些現代人認為提到的燒酒是蒸餾燒酒。

但是從& gt按照燒酒的記載方法,是壹種加熱促進酒的陳釀的方法。書上記載,南方喝酒是‘燒’,就是滿滿的酒,上面有泥,用火烤熟,否則不會醉。顯然,這不應該是酒的蒸餾操作。在宋代& gt這個操作也叫“火逼酒”3。因此,唐代的蒸餾燒酒很難成立。上海博物館發現了壹個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蒸餾器的年代經青銅器專家鑒定為東漢早期或中期的產品。用該蒸餾器進行蒸餾實驗,蒸餾出酒精度為26.6-20.4的蒸餾酒。此外,在安徽滁州黃泥鎮還出土了壹件看似相同的青銅蒸餾器。專門研究這壹課題的吳德鐸先生和馬承元先生認為,早在公元初或壹、二世紀,青銅蒸餾器就已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了。但是,他們並沒有決定蒸餾器是用來蒸餾酒的(吳德多:阿拉吉和蒸餾酒,& gt,成都出版社,1993)。吳德鐸先生於65438-0986年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科學技術史國際研討會上發表這壹研究成果後,這篇在世界科學技術史上引起轟動的論文引起了人們對《中國科學技術史》的關註。中國科學技術史>:& gt這部巨著的主編、英國劍橋大學東方科技史圖書館館長李約瑟博士非常重視。並表示會修改自己原著中關於蒸餾器的這壹部分。該論文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註。有人認為蒸餾酒在東漢就已經存在了(王有鵬:中國的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gt,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

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結構與金代相似。蒸餾器分為甑體和壺體。高度53.9cm .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糟醅的部分,有冷凝室。冷凝室有管接頭,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釜體上部有入口,隨時進料。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說法暫時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僅僅用壹個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很多東漢以前釀造的史料中,都沒有蒸餾酒的痕跡,也沒有文字證據。在古希臘,亞裏士多德曾寫道:“通過蒸餾,水可以變成蒸汽,然後變成液體,海水可以變成飲用水”。這說明當時人們就發現了蒸餾的原理。古埃及人用蒸餾來制造香料。中世紀早期,阿拉伯人發明了葡萄酒的蒸餾法。在十世紀,壹位名叫阿維森納的哲學家詳細描述了蒸餾器。但是,當時並沒有提到酒精。有人認為,雖然沒有提到酒精,但那時候壹定出現過。公元1313年,壹位名叫卡塔琳的教授,分布在西班牙等國,他很可能是記載蒸餾酒精的第壹人(以上資料來自亞歷克西斯·利欽的,

國外有證據表明,大約在12世紀,人們第壹次制造蒸餾酒。據說當時蒸餾出來的白酒不是用來喝的,而是作為引起燃燒的東西,或者作為溶劑,後來用於醫藥(引自

世界上最早的蒸餾酒是由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古代居民凱爾特人在公元前發明的。當時凱爾特人用陶瓷蒸餾器釀造酒精含量高的烈性酒,這也是威士忌的起源。威士忌壹詞來自凱爾特語,意思是“生命之水”。公元43年,羅馬軍隊征服英國,帶來了金屬制造技術,改進了傳統的凱爾特蒸餾方法,提高了蒸餾器的密封性,減少了酒精蒸汽的逸出,提高了蒸餾效率,導致威士忌產量大增。到10世紀,威士忌的釀造技術基本成熟。

在中國,漢代的許慎怕《說文解字》中記載:“少康,狂亂之人,先作簸箕酒。”邵康就是杜康,意思是高粱。這段話的意思是杜康最先發明的簸箕和高粱酒。這說明中國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前就用糧食釀酒了,但那時候做的都是黃酒。直到公元10世紀,中國人掌握了蒸餾技術,才開始釀造白酒。中國的蒸餾酒大多是用陶罐在粘土窯中釀造的,所以不含色素。而國外的蒸餾酒多采用各種木桶釀造,並添加香料和焦糖,所以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白蘭地是以葡萄為原料的蒸餾酒,純度為40%-50%。白蘭地起源於西亞。10-13世紀十字軍東征期間,白蘭地的釀造技術從阿拉伯人手中帶回了歐洲。

朗姆酒,也譯為朗姆酒,是糖蜜蒸餾酒。它誕生於1650左右的西印度群島巴巴多斯,深受美國人的喜愛。曾被稱為“rumhullion”,從1667開始,簡稱為朗姆酒。味道濃厚的朗姆酒含酒精43%-49%。伏特加是壹種無色透明的蒸餾酒,沒有獨特的香氣和風味,含酒精33%-45%。它最早是在14世紀由俄羅斯發明的。伏特加用最便宜的發酵材料制成,俄羅斯和波蘭用土豆,其他產區用谷物。因為在加工過程中去除了香氣成分,所以質地非常純正。伏特加——這個名字來源於俄語中的水(Voda)。它首先流行於俄羅斯和波蘭,二戰後傳播到美國和西歐。因為伏特加無色無味,所以歐美經常用它代替其他烈酒配制雞尾酒和其他混合飲料,沒有原來烈酒的顏色和味道。

  • 上一篇:丹麥留學必備物品清單
  • 下一篇:生發頭盔什麽牌子好 推薦韓國Ulike生發儀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