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氟尿嘧啶凝膠的說明書由國家醫藥產品管理局於2002年3月7日在《關於公布第三批化學藥品說明書目錄的通知》中發布。國家醫藥產品管理局出版的說明書是修訂規範的參考樣本。如有疑問,企業可提出修改意見。適應癥應與原批準內容壹致;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等內容,企業提供的說明書不能少於樣稿中所列內容。對於樣本手冊中的空項或不完整項,應要求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填寫,如商品名稱、規格等。
藥品名稱
通用名:氟尿嘧啶凝膠
曾用名:
商品名稱:
英文名:氟尿嘧啶凝膠
漢語拼音:伏鳥迷頂寧角
本品的主要成分及其化學名稱為:5氟2,4(1H,3H)嘧啶二酮。
化學結構式:
分子式:C4H3FN2O2
分子量:130.08
性格;角色;字母
本品為無色透明凝膠。
藥理學和毒理學
藥理學
本品在體外有較強的細胞毒性,在體內對各種移植性腫瘤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在體內被酶轉化為5-氟尿嘧啶脫氧核苷,與胸苷合成酶的活性中心形成價鍵,抑制酶的活性,減少胸苷的生成,導致DNA生物合成受阻;此外,還可轉變為氟尿嘧啶三磷酸核苷,作為假代謝物混入RNA中,從而幹擾RNA的正常生理功能,影響蛋白質的生物合成。近年來發現本品的活性代謝產物5-氟尿嘧啶脫氧核苷和亞甲基四氫葉酸可與胸苷合酶形成三元復合物,阻止胸苷合酶活性發揮,從而抑制DNA合成。
本品對增殖細胞,特別是S期細胞有明顯的殺傷作用,但也能延緩G1期細胞向S期的遷移,從而表現出自限性。
毒物學
藥物動力學
用14C同位素標記的人體經皮吸收研究表明,將5%制劑1g(含藥物50mg)單次塗於整個面部和頸部12小時後,約有5.98%的藥物被吸收。如果壹天給藥兩次(含100mg),進入系統循環的藥物量為5 mg ~ 6 mg。
本品吸收入系統後,易進入細胞,分布於全身各組織,也可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代謝為壹種神經毒性代謝產物氟檸檬酸。在肝臟等組織中被二氫尿嘧啶脫氫酶代謝為氟尿嘧啶,然後進壹步代謝為α氟β丙氨酸、尿素和CO2。
本品從血液中的消除呈現房室模型,半衰期為10-20分鐘。尿嘧啶和胸苷都能抑制其代謝,延長半衰期。約10% ~ 30%從尿中排出,60% ~ 80%分解後以CO2的形式從呼吸道排出。
指示
光角化病、日光性唇炎、鮑恩氏病、Queyrat紅斑增生性疾病、鮑恩氏丘疹病、尖銳濕疣、白癜風、澱粉樣苔蘚、播散性淺表汗孔角化病、尋常疣、扁平疣、銀屑病、著色性幹皮病、淺表基底細胞上皮瘤等。
[劑量和用法]
外用1 ~ 2次,每日塗於患處。
反作用
1.局部不良反應有:接觸性皮炎、皮膚發紅、糜爛、炎癥後色素沈著、* * *、疼痛、光敏感、瘙癢、瘢痕、皮疹、潰瘍、甲床變黑(可恢復)。
2.白細胞減少是最常見的血液不良反應。
禁忌癥
孕婦和服藥期間可能懷孕的婦女;對該產品過敏的患者。
需要註意的事項
1.面部外傷用藥時註意色素沈著,治療前告知患者,避免醫療糾紛。
2.角質化明顯的疾病可以加大劑量。
3.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象。
4.肝腎功能不全、感染、水痘、心臟病等應慎用。
5.不要在粘膜上使用。
6.用藥期間如有毒性反應,應立即停藥。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用藥]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用。
兒童用藥
老年患者用藥
藥物相互作用
本品與甲酰四氫葉酸或順鉑合用,抗腫瘤效果明顯提高。
本品也與甲氨蝶呤相互作用。先用氟尿嘧啶,後用甲氨蝶呤,產生耐藥性;相反,先用甲氨蝶呤,4 ~ 6小時後再用氟尿嘧啶會產生抗腫瘤協同作用。
過量
規範
儲存
包裹
有效期間
註冊認證號
生產企業
企業名稱:
地址:
郵政編碼:
電話號碼:
傳真號碼: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