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老是拉稀怎麽辦?需要做哪些檢查?

老是拉稀怎麽辦?需要做哪些檢查?

正常人壹般每日排便壹次,個別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壹次,糞便的性狀正常,每日排出糞便的平均重量為150~200g,含水分為60%~75%。腹瀉(diarrhea)是壹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診斷

腹瀉的原發疾病或病因診斷主要須從病史、癥狀、體征、常規化驗特別是糞便檢驗中獲得依據。許多病倒通過仔細分析病史和上述檢查的初步結果,往往可以得出正確診斷。如診斷仍不清楚,可進壹步作X線鋇灌腸和鋇餐檢查,和(或)直、結腸鏡檢查。如仍無明確結論,則須根據不同情況選用超聲、CT、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等影象診斷方法以檢查膽、胰疾病,或進行小腸吸收功能試驗、呼氣試驗、小腸粘膜活檢以檢查小腸吸收不良。高度懷疑腸結核、腸阿米巴病等有特效治療的疾病,經過努力都不能確診時,可在壹定限期內進行治療試驗。

治療措施

腹瀉是癥狀,根本治療要針對病因。認識腹瀉的發病機理有助於掌握治療原則。

(壹)病因治療 不言而喻,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必需抗感染治療,以針對病原體的抗菌治療最為理想。復方新諾明、氟哌酸(諾氟沙星)、環丙氟哌酸(環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對菌痢,沙門菌或產毒性大腸桿菌,螺桿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對溶組織阿米巴、梨形鞭毛蟲感染有效,因此,這數種藥物常用於急性感染性腹瀉,包括預防和治療所謂旅行者腹瀉。治療乳糖不耐受癥和麥膠性乳糜瀉所致的腹瀉在飲食中分別剔除乳糖或麥膠類成發。高滲性腹瀉的的治療原則是停食或停用造成高滲的食物或藥物。分泌性腹瀉易致嚴重脫水和電解質丟失,除消除病因,還應積極由口服和靜脈補充鹽類和葡萄糖溶液,糾正脫水。膽鹽重吸收障礙引起的結腸腹瀉可用消膽胺吸附膽汁酸而止瀉。治療膽汁酸缺乏所致的脂肪瀉,可用中鏈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長鏈脂肪,因前者不需經結合膽鹽水解和微膠粒形成等過程而直接經門靜脈系統吸收。

(二)對癥治療 選擇藥物時,應避免成癮性藥物,必要時也只能短暫使用。病因治療是主要的,凡病因不明者,盡管經對癥治療後癥狀已有好轉,絕不可放松或取消應有的檢查步驟,對尚未排除惡性疾病的病例尤其如此。

1.止瀉藥 常用的有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鉍、氫氧化鋁凝膠等,日服3~4次。藥效較強的復方樟腦酊(3~5ml)和可待因(0.03g),每日2~3次。因久用可成癮,故只短期適用於腹瀉過頻的病倒。復方苯乙哌酊(每片含苯乙哌啶2.5mg和阿托品0.025mg),每次1~2片,2~4/d,此藥有加強中樞抑制的作用,不宜與巴比妥類、阿片類藥物合用。氯苯哌酰胺(咯派丁胺,loperamide)的藥效較復方苯乙哌啶更強且持久,不含阿托品,較少中樞反應。初服4mg,以後調整劑量至大便次數減至1~2次/d,日量不宜超過8mg。培菲康可調節腸道功能。

2.解痙止痛劑 可選用阿托品、普魯本辛、山莨菪堿、普魯卡因等藥。

3.鎮靜藥 可選用安定、利眠寧、苯巴比妥類藥物。

4.調節腸道植物神經紊亂藥 可選植物神調膠囊等藥物。

  • 上一篇:萊州藥科大學校長鄧
  • 下一篇:楊培東的偉大成就:研發人工光合作用,讓二氧化碳變成汽油、藥品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