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春,我八路軍野戰衛生部在太行山區山西潞城市西白免鄉南村創立衛生材料廠,她見證著武藥的誕生,銘刻著先輩的足跡。
1940年,八路軍衛生材料廠與129師制藥所合並於安樂莊,定名為第十八集團軍野戰衛生部衛生材料廠,毛主席為衛生材料廠親筆題詞:“制藥療傷,不怕封鎖,是戰勝敵人的條件之壹。”朱德總司令也寄望全並的衛生材料廠:“加緊團結,努力生產,多造藥品,輸送前線,打大勝仗。”
當年,前線很多戰士瘧疾發燒,軍工戰士根據衛生部部長錢信忠指示,利用當地豐富的柴胡資源,以重蒸餾法提取有效成份試制柴胡註射液。壹九四三年五月,《新華日報》(太行版)發表了題為《醫學界的新貢獻——利華制藥廠發明柴胡註射液》的報道,稱之為封鎖線的壹大創舉,成為我國最早有關中藥西制成功的史料記載。
1947年夏,衛生材料廠隨劉鄧大軍轉戰南下,於1949年秋進駐武漢,1957年7月移交地方,定名為武漢制藥廠。1955年,遷入漢江之濱陳家墩。
1953年7月,根據周總理的指示,武藥開始研制胰島素,1956年投產,其技術指標超過前蘇聯同期標準。
1958年——1960年,為打破國際上對中國的經濟封鎖,武藥試制成功新產品***59種,投入生產12種。其中正腎上腺素、副腎素、安絡血、胃復康二巰基丙醇成為全國唯壹的產品;安乃近、氯黴素成為優質產品;胰島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為全國壹流產品。
1960年,武藥國內生產的二巰丙醇,“為了六十壹個階級兄弟”的生命立下頭功。武藥類似的“救命藥”還有正腎上腺素、副腎素、硫酸鈉、速尿等註射液。
1960年初,武藥率先研制成功甲硝羥乙唑,同年十月正式生產。六十年代制劑原料開始出口。
1966年,胃舒寧片出口外銷,1969年甲硝唑原料藥出口創匯。
1976年武藥獨家研制的白內停滴眼液用於臨床,1977年4月其原料藥和制劑放大生產, 1978年上市以來深受白內障患者信賴,突破銷售量3億支大關。曾於1982年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
八十年代末,武藥成功研制第四代喹諾酮藥物——依諾沙星,成為我國實行《新藥審批法》後的第壹個抗生素二類新藥。在此基礎上,迄今已開發出諾佳系列——依諾沙星原料及其制劑產品輸液、小針、粉針、片劑、膠囊、滴眼液。
1991年武藥被審定為國家二級企業,1992年獲得“全國五壹勞動獎狀”。
1994年武藥改制為武漢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更名為武漢諾佳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武藥獲武漢市高新技術企業。
2002年中國遠大集團進入武藥,股本金增至8500萬元。
2004年武藥成功研制的國家火炬計劃項目、二類新藥欣維寧(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註射液)在國內率先上市,目前全國已有近300家醫院臨床應用,5000多例病人接受治療,成為目前急性冠脈綜合征介入治療的保駕藥品。
2005年武藥榮獲國家科技部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湖北省優秀民營企業”。
2006年武藥榮獲“武漢市五壹勞動獎狀”。
2005年8月武藥成為中外合資企業。
2007年4月,武漢遠大制藥集團攜手國際奧比斯飛機眼科醫院防盲治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