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相比,人類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社交上都發展得非常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大腦足夠大,可以用他們的智慧解決各種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哺乳動物出生後很快就可以獨立生活,但人類至少需要幾年才能做到,部分原因是我們的大腦在出生後需要再次發育。
然而,我們不應該低估地球上其他動物的生存智慧。很多動物在發現人類的“力量”後,選擇“抱大腿”,與我們形成* * *關系。比如,自古以來在人類生活中起著關鍵作用的各種家畜,尤其是狗和貓,可以說是與人類互利共贏的。
即使在人類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這些動物來陪伴我們,幫助我們。它們已經是人類最親密的夥伴之壹。但是,世界上有很多動物是依賴人類生存的,比如蟑螂、老鼠等。,我們不“歡迎”卻壹直存在。
老鼠和人類共同生活了壹百多萬年,人類歷史上有很多關於老鼠的記載。對於我們來說,老鼠偷吃的習慣無疑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危害。
雖然人類會用殺鼠劑、貓等方法消滅嚙齒動物,但這種繁殖能力強、身材靈活、生命力頑強的小型哺乳動物壹直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中。人類科技發展之後,我們也開始逐漸發現這種小動物對於人類的作用。
研究發現,作為哺乳動物,小鼠的基因與人類相似,存在於人類身上的基因99%都在小鼠身上找到。此外,老鼠的外形和繁殖能力容易控制,因此成為實驗室裏特殊的動物實驗對象。
我們今天吃的很多藥物,可以進行的現代醫學方法,只有經過老鼠等動物實驗才能繼續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老鼠也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不能只把它們當成壹種有害的動物,但它們的存在對人類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們觀察人類發展的過程,往往只從科技入手,因為科技發展非常迅速,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影響很大。但根據生物學家和醫學家的研究,人體實際上正在進化,變得更適合我們當代的生活。
例如,研究人員此前通過解剖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手中開始擁有全新的血管,與壹百年前的人類相比,現代人擁有這種血管的比例要高得多。既然人類在不斷進化,那麽和我們生活在壹起的動物是否也在不斷進化?
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那些經過基因選擇的動物,比如各種家養動物和寵物,老鼠是壹個極好的參照物,因為我們幾乎沒有選擇過任何野生老鼠,它們的變化完全是自身適應環境的結果。
因此,有研究人員隨機捕捉了壹些生活在城市的家鼠和生活在農村的家鼠,對兩組家鼠進行綜合比較。在體能方面,兩種家鼠基本沒有區別。那麽在智力這個影響我們人類發展的關鍵因素上,城市老鼠和鄉村老鼠有區別嗎?
研究人員制作了壹個簡單的裝置。塑料積木搭建的房子裏有壹些食物。要想進入房子,需要“破解”壹些簡單的機制。為了防止老鼠利用嚙齒動物的本能破解,研究人員特意選擇了不太容易被咬到的材料。
實驗開始後,幾乎所有城市家鼠都能成功打開“器官”,但農村家鼠的成功率只有壹半。經過反復實驗,改變具體對象,結果不變,也就是說城市的老鼠確實比農村的老鼠聰明。
那麽,除了生活環境不同,是什麽讓兩個幾乎相同的生物種群如此不同呢?經過研究,科學家認為這種變化很可能是人類帶來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生活在壹個幾乎完全由人造事物構成的城市裏。如果壹個動物只有在純天然環境中生活的經歷,顯然是無法適應城市生活的。
因此,為了繼續從人類那裏獲取食物,城市中的老鼠也開始“學習”城市中的壹切,包括克服壹些簡單的障礙和制度。相比城市老鼠,農村老鼠處於更“自然”的環境,所以智商會更低。
換句話說,人類在發展的時候,其實也在影響著周圍的動物,老鼠的智商也是在與人類共同生活的歲月裏進化出來的。得知這壹消息後,有人不禁擔憂:如果老鼠的智商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最終會不會進化成像人類壹樣的智慧生物,甚至建立自己的文明?
的確,有很多描寫類似情節的科幻文學作品。比如壹種地球生物經過各種巧合進化,最終挑戰人類文明,甚至毀滅人類文明。
我們知道,在哺乳動物“占領”地球之前,恐龍是世界上的絕對霸主。它們已經存在了壹億多年,它們是食草動物,食肉動物,有些甚至有飛行能力。僅僅在幾千萬年前,壹顆小行星的墜落讓這種生物徹底滅絕。
於是有人想,如果當時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會不會進化出強大的智慧,成為“恐龍人”,就不會有人類了?同樣的猜想也出現在今天的老鼠身上。變得越來越聰明的老鼠會成為“超級鼠人”嗎?
雖然老鼠在基因上與人類相似,但這並不意味著老鼠真的可以成為壹個新的智慧物種。人類確實是壹步步進化過來的,但也有壹些先天優勢,比如直立行走,腦容量大。直立行走解放了我們的雙手,使我們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制造和使用工具。更大的腦容量提高了我們智力發展的上限,使我們能夠繼續進化數百萬年。
顯然,老鼠作為壹種既不會直立行走,也沒有大腦袋的動物,不可能這樣進化,自然也就不會成為“超級老鼠”。
至少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城市家鼠越來越“聰明”,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麻煩。比如我們在家裏設置的捕鼠器會被破解,老鼠過去不會發現的通道和縫隙也會被發現。其實很容易理解,這也是老鼠為了繼續從人類身上獲取食物而形成的“對策”。
至少在短時間內,老鼠會繼續和我們生活在壹起,成為無處不在的“小鬼”。雖然從宏觀層面;老鼠確實對我們有貢獻,但是城市老鼠不僅偷吃還會傳播病毒,所以平時也要做好防範。
人類很難從我們的生活中徹底消滅壹種伴生生物,無論是老鼠、蒼蠅、蟑螂還是蚊子。
但是,現在人類已經逐漸明白了壹件事,那就是我們人類也是這個大自然中的壹員,我們不能僅僅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徹底毀滅壹個生物,這很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連鎖反應”。因為對於大自然來說,每壹個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獨特的功能,而它的某些功能可能直到它存在了才被發現,那時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只是壹個在地球上創造了文明的物種,而不是地球的統治者或主人。人類在本質上與其他生物具有平等的地位。因此,面對地球自然環境的變化,人類無法完全抗拒。
比如消滅恐龍的小行星那麽大的物體再撞上地球,有科技的人類也會遭到毀滅性打擊。現在我們甚至不能抵抗地球上經常發生的自然災害,更不用說那些可以改變地球生物歷史的劇烈變化。
對於未來的人類來說,如何與自然保持發展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有強大的科學技術,不僅要造福人類當下,更要為人類的未來做出貢獻,讓我們這個種族壹直延續下去,而不是帶來自身的毀滅。
現在,科技這把“雙刃劍”已經被人類掌握了。如果以後不重視,我們真的會毀滅自己,讓其他動物“進化”成下壹批智慧生物。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此有充分的警覺,從自身做起,保衛我們唯壹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