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引領宜章大發展 翻開中國地圖,如果在廣州和長沙之間劃壹條直線的話,那麽這線段的中點就是郴州。而屬郴州管轄、壹腳踏湘、粵兩省的宜章則正好是這線段的黃金分割點。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坪梅鐵路支線縱貫宜章全境,南至廣州,北至長沙,均可朝發午至。 建制於隋煬帝大業十三年的宜章(古稱義章),雄居湘南邊陲,地處楚尾粵頭,居七澤之末,聯五嶺百粵之徽,進可制韶關,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勢險要之當防,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湖南的“南大門”,史稱“楚粵之孔道”。 由於南嶺的阻隔,郴州在歷史上就被視為大陸的終點。但現在,它已成為湖南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橋頭堡,而宜章則是郴州連接“泛珠三角”的前哨站,是“粵港澳後花園”、“粵港澳產業梯度轉移的基地”。 “沒有比宜章更合適做粵湘合作的‘二傳手’了”在南中國的經濟加速跑中,自信、意識超前的宜章人早已找準了自己的位置。 宜章境內以莽山、騎田嶺瑤崗仙聞名。莽山是地球同緯度最大的壹片原始森林,為“中國原始生態第壹山”,被中外學者譽為“生物基因庫”、“動植物王國”,而且被相繼評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稱譽,宜章還享有全國“有色金屬、建材、煤炭之鄉”的美譽,現已探明可供開采的礦產資源多達9類36種。國土資源部對外發布騎田嶺為迄今世界最大的錫礦資源基地。煤炭已探明表層儲量達1.5億噸。 “宜章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資源優勢,還有什麽比宜章經濟發展更優越的條件呢?”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和談起宜章的發展就頗為激動。 “但我們不能急於求成。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加速發展經濟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激動過後的張長發顯得頗為冷靜。 “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張長發壹語中的。 旅遊興縣:宜章發展的動力 宜章境內奇山異水、鬼斧神工的自然傑作是宜章手中的壹張王牌。善於推銷自己的宜章人不遺余力地向路過宜章的全國各地客商展示這張王牌。 徜徉在宜章的街頭,到處可以看到“粵港澳後花園”、“生態旅遊王國”、“中國原始生態第壹山歡迎您”等標語。 為了向世界展現魅力無比的宜章,2004年9月中旬,宜章成功承辦了2004年中國郴州(莽山)生態旅遊節、中國湖南旅遊節閉幕式。本屆節會***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及各級媒體近2000人,是宜章有史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壹次活動。節會籌備歷時近16個月,***投入資金1.84億元。 政府塔臺,企業唱戲。在這次節會中,數宜章縣莽山瑤族食品廠、惠澤百合有限公司等壹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笑得合不攏嘴。這些企業,抓住兩個節會發展契機,保質保量生產莽山四季寶、惠澤百合等壹批名優土特產,新增產值760萬元,實現增加值258萬元。制作企業以莽山風光為背景制作的永久性巨型廣告、為節會制作的會標、會徽、彩旗等標誌物收入190萬元,實現增加值80萬元。帶動工業增加值338萬元,拉動GDP增長0.12個百分點。 開心的不只有這些獲得盈利的企業,還有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 “僅從建築業看,以兩個節會為主的旅遊開發前所未有,形成投資1.8億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200萬元,拉動GDP增長1.16個百分點。在這次活動中,我縣發布項目30個,簽約項目5個,合同利用外資達7.6億元,有力地推動了我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張長發談起宜章舉辦這次前所未有的大型活動,還顯得津津樂道。 佳績頻傳,2004年,宜章縣***接待遊客32.5萬人,同比增長40%,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555.2萬元,同比增長276%。宜章的旅遊業出現了“井噴”的局面。 宜章縣抓住“兩個節會”為發展契機,聘請全國著名的旅遊規劃專家對縣境內具有開發價值的景區進行科學論證,詳細規劃,有效地推進全縣旅遊產業整體開發。目前,宜章縣境內形成了“三大旅遊區,四條旅遊線路”:莽山風景區、壹六溫泉區、白石渡八角寨丹霞風景區等三大旅遊區;以縣城為中心,形成了縣城——壹六溫泉群——莽山風景區;縣城——城南萬畝水果基地——漿水石虎山——琦石革命紀念室;縣城——沙坪三仙洞——太平裏法官坦;縣城——白石渡八角寨丹霞風景區等四條旅遊線路。 “宜章要打好旅遊興縣這張牌,就必須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在大力開發旅遊資源的同時,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宜章縣委副書記、縣長周笑春這樣詮釋著他眼中的科學發展觀。 工業強縣:宜章發展的希望 宜章人不但擅長推銷自己旅遊資源品牌,而且善於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向別人取經。 與廣東毗鄰,宜章在經濟上壹直都想沖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做粵湘合作的“二傳手”,與珠三角融為壹體,崛起於湘南。 “建立壹體化的經濟區,半徑500-1000公裏比較合理”郴州市湘南學院社科系主任曾天雄認為,只有在這樣的範圍內,才能保證人流、物流、市場的暢通。 這就越發有理由讓宜章比京廣沿線上任何壹個城市更早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 而讓人為之欽佩的是,宜章人對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思考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國人恐怕還不知道改革開放是何概念的時候,開放意識強烈的宜章人就在思索如何突破行政區域的限制,崛起於湘南。 宜章人終於盼來了。 1988年國務院批準郴州設立“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可以不受湖南省的政策限制,其目的就是對接廣東。1992年3月,宜章縣委縣政府提出創辦南京洞開發區的設想,這成了湖南與廣東“全面對接”的最早嘗試。憋了若幹年的宜章人終於突破了政策的限制,可以大幹壹番了。 之後,南京洞開發區連續創造了幾個“湖南第壹”:1992年第壹次公開拍賣土地;1995年成為湖南第壹批“三來壹補”加工基地;1996年開辦第壹家省級“邊境貿易市場”;1997年設立第壹家縣級證券交易市場。 雖然宜章在變,郴州也在變,但現實中的宜章與廣東的差距沒有縮小,反而拉得更大。 “這說明廣東比我們進步更快。因此,僅僅政策對接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產業對接、文化對接、經濟對接、觀念對接”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這樣解釋著的疑問。 對於宜章來說,“泛珠三角”計劃也許姍姍來遲了。但在多年的盼望之後,它畢竟是來了。宜章人的迫切就寫在這座城市的外表,也刻在他們的內心。 外企、粵企北伐宜章,正在“泛珠三角”的春潮湧動下加速進行…… 壹些先行探路的企業已經在宜章落地生根了: 2003年10月12日,菲律賓康達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獨資興建的康達水泥項目落戶宜章,將於今年6月試機投產。 2004年1月19日,廣州環球動物藥品有限公司投資創辦的高科技生物制藥企業——東方紅藥業有限公司落戶南京洞開發區。將於今年6月建成投產。 2004年4月7日,澳籍華人蔣恒亮獨資創辦的高科技電子企業——恒維電子有限公司落戶南京洞開發區。將於今年4月建成投產。 …… 行走在宜章縣各個開發區,到處可見靜待投資者光臨的平整過的地塊,它們大多有上百畝的面積,都已經做好了迎接外企、粵企的準備。 在家坐等外商來投資,這不是宜章人的性格。他們深知:在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的同時,要四面出擊,崛起湘南。 2004年初夏,對於湘粵合作來說,又是壹個劃時代意義的開始。 宜章縣和廣東省的連州市黨政領導壹個大膽構想橫空出世:建立環南嶺縣市的經濟網站協作圈,把同處南嶺地帶的宜章、連州、陽山、樂昌、乳源甚至連南、連山、臨武等縣市聯合起來,為粵北、湘南兩地攜手經貿發展與合作,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就拿旅遊資源而言,宜章的莽山國家森林公園、連州的地下河、陽山的廣東第壹峰、乳源的大峽谷、樂昌的九隴十八灘漂流,都是旅遊名勝。如果今後幾地能夠打破地域壁壘,把各地的旅遊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勢必形成省內甚至國內的旅遊強檔品牌。因此,旅遊項目將是南嶺地帶縣市攜手發展的重點”張長發對南嶺地區經濟協作圈充滿了期盼。 如今,經歷數十年之癢的宜章人開始發力了。 科學發展觀:宜章發展的命脈 新年伊始,宜章縣委、縣政府延續著去年的喜悅。 他們沒有理由不高興,2004年,宜章縣各項經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GDP37.33億元,其中第壹、二、三產業增長值分別為7.03億元、14.1億元、16.2億元,同比增長4.3%、22.2%、12.1%;農業產值5.7億元,同比增長20.6%;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9億元,同比增長58.7%;實際利用外資2040萬美元,內聯引資75027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31201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32億元。截止到今年1月份,宜章縣規模工業企業總數達77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1319萬元,同比增長131.96%。 宜章縣委副書記、縣長周笑春告訴,宜章工業快速發展主要是因為,沿海企業的內移效應凸現以及旅遊業帶動工業的快速發展等因素。 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對說,宜章要取得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要深化認識,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是宜章發展的命脈。科學發展觀是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創新,要始終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觀念。 “這就要求我們,在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資源的同時,要統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最終建設壹個開放宜章、平安宜章、誠信宜章、文明宜章、小康宜章”張長發最後說。(王曉紅喻向陽)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參考資料:
/user1/10055/archives/2005/94101.shtml
請采納答案,支持我壹下。
上一篇:全國“兩票制”政策頒布半年,各地落實情況如何,出現了哪些新問題下一篇:泰國旅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