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藥治療:應以健脾補腎、益氣除濕為治本之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治標之用,辨證施治,最忌長期應用大苦大寒之劑,亦可配合中藥針如麥註參麥註射液、黃芪註射液等靜滴以扶正。
2、西藥治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如炎癥明顯時可短期使用抗生素,配合口服麗珠腸樂、得舒特等藥物調節腸道功能。
3、中西藥結合灌腸:采用獨有中藥配方“腸炎I號方”配合西藥研粉混合保留灌腸,經臨床驗證療效滿意。
4、心理治療:該病患者常有焦慮、憂郁、緊張、多疑等精神心理改變,嚴重者可予抗抑郁治療。
5、其它治療:如①營養飲食治療:可予高營養、低脂、少渣易消化飲食,或囑患者可予山藥、白扁豆、苡米等煮粥,常食健脾養胃;②高壓氧治療: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療效尢佳。
水針療法降服慢性結腸炎,中醫水針療法是根據中醫臟腑經絡學說,將針刺與藥物相結合的壹種全新療法,即針對患者的不同病情,將有效藥物通過穴位皮下註射註入相關穴位,使局部產生酸、麻、脹的感覺。其主要特點是見效較快,療效確切,不易復發。其機理是通過針刺的機械作用、藥物的藥理作用以及穴位開闔與傳導作用,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對機體產生強烈刺激,從而達到恢復腸道正常功能,使病竈愈合的目的。
參考資料:
慢性結腸炎的食療藥膳
(1)飲食治療:
腹瀉期要註意補充營養,適當減少飲食中纖維素成分,以易消化富含葉酸、鐵、鈣、鎂、鋅等微量元素的流質飲食為宜。避免牛奶及乳制品。嚴重者最初幾天宜禁食,可用靜脈高營養治療,使腸道得到休息。
(2)心理治療: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盡量全身放松,精神過度緊張者,可用鎮靜劑如安定、舒樂安定等。
(3)食療:
①健脾止瀉糕:
鮮山藥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實米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烏梅4枚、果料及白糖適量。制法:赤小豆成豆沙加適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實米***研成細末、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藥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勻成泥狀,在盤中壹層鮮山藥粉末泥,壹層豆沙,約6-7層,上層點綴適量果料,上鍋再蒸。烏梅、白糖熬成膿汁,澆在蒸熟的糕上。分食之有健脾止瀉之功。
②百合粥:
芡實、百合各60克。上兩味藥放入米粥內同煮成粥,主治脾虛泄瀉。
③紫莧菜粥:
紫莧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莧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之。
④銀花紅糖茶:
銀花30克,紅糖適量,泡水飲用。
⑤石榴皮紅糖茶:
石榴皮1-2個,紅糖適量,泡水飲用。
⑥車前草60克,竈心土60克,生姜3克,水煎服。
慢性結腸炎常用西藥
(1)柳氮磺胺吡碇(SASP):
[作用與用途]本藥在腸道內分解為5-氨基水楊酸(5-ASA)與碘胺吡碇,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或白細胞介導的氧自由基形成,能消除炎癥。
[用法和劑量]口服:發作期1克/次,3-4次/日,病情緩解後為0.5-1克,2-3次/日,維持治療1年。保留灌腸:以粉劑2.0克加白芨3.0克,溶於生理鹽水。20-30ml中,均勻混搖後進行灌腸,每日1次。
[不良反應和註意事項]偶有胃腸道癥狀,皮疹等變態反應。
(2)甲硝唑:
[作用與用途]主要用於各種厭氧菌感染、阿米巴病及絲蟲病等。
[用法和劑量]口服,成人每次0.4克,每日3-4次,用15日為1療程。靜滴:成人每次0.5-1.0克,分2次。
[不良反應和註意事項]
①胃腸道癥狀最為常見,與劑量呈正相關。
②肝病患者慎用。
③偶見頭暈、感覺異常、肢麻、***濟失調,停藥即可緩解。
④個別患者可有白細胞減少。
(3)激素類(具體藥物有:氫化可的松、強的松、地塞米松等):
[作用與用途]此類藥物可減少白三烯B4的釋出,抑制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作用,防止氧自由基的形成。
[用法和劑量]靜滴:200-300毫克/日,維持10-14天。後改用口服強的松60-80毫克/日,病情穩定後逐漸減量至10-15毫克/日,維持半年左右然後停藥。病變主要局限於直腸、左側結腸的患者,可用半琥珀酸鈉氫化可的松100毫克、21-磷酸潑尼松龍20毫克或地塞米松5毫克加生理鹽水100ml,作保留灌腸,1次/日,病情好轉後改為2-3次/周,療程1-3個月。
[不良反應和註意事項]對合並感染者不宜應用,有糖尿病、高血壓、潰瘍病活動期及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4)硫唑嘌呤
[作用與用途]此類藥物在體內產生硫嘌呤而發揮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和淋巴細胞的增殖,對T淋巴細胞的抑制作用較強。
[用法和劑量]每日1.5-2.5毫克/千克,分3次口服;療程約1年。
[不良反應和註意事項]與劑量有關,有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等作用,有惡心、嘔吐、少數有肝臟毒性;有致畸危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