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國民政府第二次東征決定,首先向有 "粵東門戶 "之稱的惠州發起進攻,並由黃埔學生軍組成的黃埔學生軍為主力,對東江地區的陳炯明司令部形成三路夾擊之勢。
浴血東征後
《浴血東征》講述了東征軍攻打惠州城的故事:
東征軍黃埔教導團第壹營營長馬良、劉揚奉命擔任東征軍先鋒,首先攻打惠州門戶飛鵝嶺。馬良率領奮勇隊在炮火掩護下發起進攻,但炮火未能摧毀敵人隱蔽的碉堡,致使第壹次進攻失利。
農會幹部宋大嫂帶領挑夫和村民給東征軍送糧送藥時,被飛鵝嶺守軍吳仁抓獲。吳仁得不到任何情報,便開槍屠殺了宋嫂和其他村民。農會幹部呂強僥幸逃脫,帶領馬良等戰士從飛閣嶺後方爬入敵陣,瀏陽則從正面進攻,前後夾擊,壹舉攻下飛閣嶺。吳仁趁亂引爆炸藥,逃之夭夭。
五眼橋陣地是徽州的最後壹道屏障,陣地前有幾百米的開闊地,守軍不僅有重武器把守,還在城墻下拓寬戰壕,打算在此地與東征軍決壹死戰。東征軍的炮火雖然覆蓋了這裏,但由於距離較遠,馬良、劉揚的戰士在沖鋒時遭到敵人猛烈的炮火襲擊,傷亡慘重。為了減少傷亡,馬良只好退回陣地,研究作戰方案,想出了 "步炮合擊 "的好辦法。
吳仁派李中尉率部半夜偷襲東征軍炮兵陣地,經過激戰,終於被魯強擊斃。
經過兩天兩夜的血戰,1925年10月14日,東征軍攻克惠州城,史稱 "華南第壹天險"。
10月17日,東征軍兵分三路,繼續追擊陳軍殘部,連戰連捷。
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東征軍終於攻克了惠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