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怎樣才能讓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

怎樣才能讓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

過去,漁業和水產養殖大多采用無組織、粗放甚至掠奪式的生產方式。這種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暴露出其負面效應,帶來了漁業資源枯竭、生態環境破壞、漁業新技術引進不力等問題,直接關系到漁業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中國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持續發展”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末興起的壹種整體和諧的社會發展觀。所謂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利益的發展。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漁業生產的增長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要盡可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危及後代人的需要。從其歷史背景來看,是對過去經濟發展帶來的諸多生態環境問題和人口、能源、糧食、資源等壹系列難題的回應,是對單純追求產出和產值增長的傳統發展觀的沈重反思。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國內外漁業界的熱門話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個基本原則:?(1)正義原則強調發展要追求兩方面的正義。壹個是當代人的正義,即同壹代人中壹些人的發展不應損害其他人的利益,消除貧困應被視為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壹個特殊優先事項;二是代際正義,即這壹代人的發展不能以犧牲後代人的利益為代價。(2)可持續原則,其核心是人類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能超過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因此人類對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汙染必須得到抑制。(3)同性原則:地球是全人類的家園。雖然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的具體目標、政策和實施步驟不壹定是唯壹的,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總目標應該是世界各國政府、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所遵循的。1?中國海洋漁業目前面臨的困境是1.1?漁業資源枯竭主要表現為:壹是漁業產量逐年增加,但漁船整體經濟效益逐年下降;二是部分優質魚類產量大幅下降;三是海洋汙染嚴重,赤潮頻發;四是海洋生態環境惡化。1.2?該水域的生態環境正在惡化。漁業水域汙染嚴重,漁業資源和漁業生產遭到破壞。南海沿海地區每年向近海排放約30億噸廢水,造成近海水域汙染和海洋環境惡化。近岸海域環境汙染對漁業的影響和危害日益嚴重,環境汙染已成為我國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1.3?縮小遠洋捕撈作業範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導致我國遠洋捕撈作業範圍縮小。隨著專屬經濟區的劃定,中國近海漁場將減少。如果不能壓縮和控制捕撈力量,就會進壹步加劇“過度捕撈-單位產量下降-漁獲物種低值-資源下降”的惡性循環。200海裏專屬經濟區建立後,世界公海漁獲量從5%增加到8% ~ 10%,公海漁業資源受到過度捕撈的威脅。對公海漁業的管理和限制將更加嚴格,遠洋漁業的發展將面臨更新的問題和挑戰。2?中國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於中國海洋漁業來說,如何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計劃來保護和恢復各種漁業資源,以實現漁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為此,筆者提出以下策略。2.1?更新觀念,強化生態養殖理念,有效解決環境汙染問題。壹是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環保意識。在農漁民中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引導農民用長遠的眼光和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自覺抵制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強化生態養殖觀念,提高生態養殖的自覺性和積極性。2.2?綜合開發要遵循資源經濟替代原則,走綜合開發之路,引導漁民合理轉移;進壹步調整和優化“抓養”結構,堅持“抓養並舉,以養殖為主”的發展方針,大力發展高產、高效的名優養殖品種,提高養殖比重;實施創新生態養殖模式,有效提高綜合經濟效益;還要重視產品的采後加工,不斷提高水產品加工業水平。擴大生態養殖規模,延伸水產品產業鏈。第壹,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為實施生態養殖創造條件。二是創新裝備,加快加工流通產業發展。通過技術和設備的創新,生態水產養殖可以真正形成生產、加工、銷售壹條龍的運作體系,從而提高水產養殖的整體效益。2.3?保護海洋資源、防止汙染和破壞的可持續發展思想源於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和基礎。壹是控制漁船增長,實行限額捕撈制度,完善現有休漁制度,緩解資源衰退,抑制捕撈能力增長,切實鞏固休漁成果。二是控制海洋環境的汙染源,防止汙染物進入海洋環境,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保持海洋載體的良好狀態。三是加強管理,嚴厲打擊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四是加快水產養殖內部結構調整。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應盡量減少容易造成環境破壞的水產養殖,加快發展生態友好型水產養殖。2.4?加強漁業法制建設,實施海洋資源法制化管理。從根本上確定海洋自然資源的具體經濟實現形式,逐步完善海洋法律法規,通過立法確定作為海洋資源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地方海洋主管部門與各類海洋相關部門之間協調、動態的職能關系。建立和完善與新的國際海洋體系相適應的漁業法律體系;建立壹支高素質、規範化的漁業執法隊伍;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的綜合經濟素質和執法水平,嚴格執法,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強化執法手段,提高指揮調度協調能力。2.5?科學技術的實施可以提高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漁業資源的浪費,更加合理地利用和開發漁業資源,從而提高漁業資源的安全性;科技進步促進經濟增長,經濟發展支撐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實施“科技興漁”,向科技要資源、要產出、要效益,是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實施漁業可持續發展的科技手段有很多:壹是要培養壹支綜合素質高的漁業科技隊伍,提高參與水產養殖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加強水產科技新品種的引進、培育、推廣和應用;第三,要組織科學技術研究,發展生物技術;四是要加強與國內外科研單位的聯系與合作,提高科研成果應用和漁業生產的轉化率;第五,推廣實用技術;第六,提高漁業標準。此外,還應建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采取優惠政策引進國內外高層次海洋人才,搞好海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海洋科技人才的作用,積極開展國際和港澳臺海洋科技合作,博采眾長,為我所用。發展我國水產生物技術,需要盡快加大投入力度,借鑒國外魚類生物技術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果,利用生物技術開發生物資源,提高魚類的生長速度、抗逆性和品質,廣泛應用基因工程疫苗,解決主要養殖對象的退化和病害問題,恢復中國養殖品種的優良特性,調整我國養殖類型和結構,避免養殖品種的基因耗竭。實現水產品的改良,以減少投資,提高產量和效益,是我國海洋漁業資源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的高科技手段。21世紀將是壹個高密度集約化水產養殖的時代。隨著水產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池塘老化,水質環境汙染,管理和技術落後等諸多原因,水生動植物病害不可避免,新病害不斷出現,有的已呈爆發趨勢。“水產動物健康養殖”將疾病的控制與環境的改善緊密聯系在壹起,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研究水生動植物健康養殖模式,加強病原、病理和傳播途徑研究,優化養殖生態環境和養殖模式,提供具有經濟意義和快速推廣應用的新種質資源,推廣疫苗、免疫診斷等應用技術。“健康養殖”已成為控制水生動植物病害大規模爆發、提高水產品質量、減少水體汙染、維護良好生態環境、保障水產養殖穩定持續發展的關鍵。為了保持和促進我國漁業生產的穩定、持續、健康發展,應采用標準化來實現漁業生產的現代化,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建立壹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規、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建立我國漁業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首先,我們應該提高漁業生產的環境標準;二是要制定和完善水產養殖品種、親體、苗種的質量標準,以及水產養殖各環節的技術標準或規範。第三,要制定飼料、漁藥、疫病防控的技術標準。四是要制定包裝、運輸、儲存等配套標準,以及水產品進出口檢疫標準,並與國際接軌。近十年來,我國海洋漁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21世紀,隨著海洋漁業的快速發展,必須保證我國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漁業產業化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進入良性健康發展的軌道。參考【1】龍華。論中國淡水漁業資源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湖北農學院學報,2004.24 (4) [2]王妙全.中國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農業經濟,2003.2008+0?[3]吳·。加入WTO對北海漁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調查報告,編號51 [4]李珠江。對廣東海洋經濟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廣東通信,2005.438+0。
  • 上一篇:野生天麻與人工種植天麻圖片區別,與種植環境和條件有關
  • 下一篇:國外藥品退市原因查詢網站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