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研究報告證實,服用鈣片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但研究人員只是壹味的歸咎於鈣,卻不知道其實是因為鈣與鎂不平衡才會造成問題,僅停止服用鈣片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還必須補充鎂才有效。
鈣鎂不平衡的危機二○○八至二○壹三年期間,馬克?柏蘭德博士在幾本知名期刊上發表了四篇研究報告,證實過度補充鈣質會提高女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許多年長的婦女與男士都會服用鈣片,但十多年來,專家的態度卻由鼓勵民眾服用鈣片,轉變為不建議服用鈣片來預防骨折。會產生這種重大的改變,是由於許多證據顯示鈣片降低骨折發生的功效不彰;同時,隨機抽樣的實驗發現,服用鈣片或同時服用鈣片與維他命D的人,出現了明顯的不良副作用。
在這篇報告當中,我們會討論這些證據,並且將重點放在鈣片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提高的關系,這點其實我五年前就已經提過了。無論在服用鈣片時是否同時補充維他命D,均會微幅降低整體的骨折比例,但對居住在社區的居民而言,卻都無法預防髖骨骨折的發生。鈣片還會造成腎結石、急性腸胃問題,並且增加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率。」
過度攝取鈣質所造成的疾病不僅僅只有心臟病,柏蘭德博士也指出,其他的健康問題還包括了腎結石、升糖指數急劇變化、增加中風的風險。我還要補充說明,鈣質也是造成發炎的元兇,任何以「炎」結尾的疾病名稱,都表示體內有發炎的情形,也就是與缺鎂有關。
黛安?費斯坎尼區也發現,過多的鈣質會造成某些關節炎、腎結石、骨質疏松癥、動脈鈣化(會造成心臟病發作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這份報告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中,指出牛奶與高鈣的飲食似乎都無法降低髖部骨折的風險。
身體當中有三種荷爾蒙與體內鈣質的多寡及分布有關,分別是副甲狀腺素、降血鈣素、維生素D,這些荷爾蒙的增減也與鎂有關。體內鈣質過多時,身體並不會坐視不管。蓋伊?亞伯拉罕醫師詳細地指出,身體其實具有保護機制。為了不讓細胞內的液體充滿鈣質,就會產生壹種需要鎂才能發動的機制,讓鈣質無法進入粒腺體內,但如果鈣質過多的情形持續壹段時間,粒腺體中過多的鈣就會抑制ATP合成,此時假使沒有足夠的鎂幹預粒腺體的鈣化,最後就會造成細胞死亡。
最理想的鈣鎂比是1:1
我壹直為服用鈣片的人擔心,鈣和鎂的比例應該要相等(也就是1:1)。如果攝取過多的鈣,同時還缺鎂的話,只會讓鈣化的癥狀更加嚴重,就像我在書中提到的壹樣,目前日常飲食中的鈣鎂比,約為驚人的10:1,我說這就好像是引發骨骼問題與心臟病的炸藥壹樣,在此我要重申,最理想的鈣鎂比是1:1。
別忘了,鈣鎂比應該要是1:1,這不僅限於營養補充品,而是我們日常飲食、飲水、營養補充品中總***攝取的鈣與鎂比例。此外,我認為從飲食中就可以獲得足夠的鈣,因此我們只需要補充鎂。在某些狀況下,有些人必須服用兩倍的鎂與壹倍的鈣來逆轉鈣質累積、服用藥物、壓力、身體不斷發炎等原因造成的傷害。
連醫師都會誤判在我撰寫新版的《鎂的奇跡》時,有位女士告訴我她先生就醫的經驗,正好能夠證明我的觀點,也能概括說明醫生們並不清楚鎂在臨床上的應用。
「我先生在榮民醫院接受健康檢查不久,他的醫生就問他是否服用了任何營養補充品,我們說有鎂、鈣、鉀(每天服用鈣和鎂五百毫克,鉀九十九毫克),另外還服用兩百五十毫克的鎂錠。醫生問說他為何要服用這些營養補充品,我就說研究報告顯示這些能改善他的高血壓(目前已獲控制)、腳不寧癥候群(已經消失)、背痛(還在治療中),以及其他健康問題。她說我先生不該服用這些維生素,因為過量會造成危險。
他接受了鎂與鉀的檢驗,醫生說兩項的數值都很高,應該停止服用這兩種礦物質。但您在書中提到,壹般的血中含鎂檢驗的結果並不正確,在病人壓力大或有其他疾病時更是如此,而我先生正有此情形。您是否能提供其他方式以測出體內的真正含鎂量?您是否認為他攝入過量的礦物質,或者僅是檢驗不準確造成的結果?」
我寫信給他,請他去榮民醫院或其他RequestATest網站所列的醫療院所接受紅血球含鎂量檢驗。我也提到壹般正常範圍是四?二到六?八mg/dL,但那是壹般人的平均值,其中有八十%的人都缺鎂,最佳的值應在六?○到六?五mg/dL。
榮民醫院做的檢驗很可能是血清含鎂量檢驗,所以檢驗結果的鎂值偏高其實是件好事。血清中的含鎂量必須相當高,才能讓心跳維持穩定,如果血清中的含鎂量降低,身體立刻會將骨骼或肌肉中的鎂釋放到血液中。 但血中的含鈣量過高卻不是件好事,因此我建議他不要再服用鈣片。血液中的含鈣量過高,表示妳必須釋出部分的鎂來中和鈣質,於是便只剩下少部分的鎂能夠發揮原本的作用(含鈣量檢驗的正確率壹般都相當高)。
後來我接到那位女士的感謝函,說榮民醫院的醫師不認為她先生的癥狀來自於缺乏鎂質,她說自己壹度感到十分困惑,不知道是否該聽那位醫師的話,讓先生停止服用鎂質?但她在看過《鎂的奇跡》與網路上的文章後,就相信是那位醫師缺乏對鎂的了解,如果她先生不再服用鎂質,健康狀況壹定會變差。
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細胞中鈣鎂平衡的重要,甚至連某些醫師也不清楚。沒有適量的鎂質,鈣質就無法讓骨骼生長或預防骨質疏松,道理就是這麽簡單。如果我們的骨骼全由鈣質組成,就很容易脆裂或粉碎,好像掉到人行道上的粉筆壹樣,然而,只要有相當比例的鎂,骨頭就能有適當的密度與排列方式,會較有彈性而不容易粉碎。我認為很多老年人會骨折,往往是因為鈣質太多但鎂質卻不足。
過多鈣質會造成發炎鈣質過多往往也是造成身體發炎的主因。鈣是造成發炎的主因,鎂則是消炎的關鍵,因為用鎂就能夠中和鈣,大幅降低發炎的機率。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和藥廠都十分清楚治療炎癥的重要,但他們提出的主要治療方式,卻是使用具有各種副作用的藥品,而不是用鎂。更糟的是,抗炎的類固醇和許多非類固醇藥物多半是會與鎂結合的氟類化合物,使用這類效果不彰且不安全的藥物治療炎癥,只會引發更多發炎的反應。
這些鈣質到底來自何處?坊間各處建議的鈣質補充品種類很多,在美國,醫師和保健書刊會建議五十歲以上的婦女每日服用壹千五百毫克的鈣質,英國的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則是七百毫克,但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量卻只有五百毫克。
醫院的骨質疏松門診都建議病人每日服用壹千五百至兩千毫克的鈣質,但卻沒有計入他們從食物或水中攝取的鈣質──很多食用乳制品的人,鈣質的攝取量都相當高。在美國標準的壹餐中,鈣鎂比約為10:1。由於農夫不使用含礦物質的肥料,因此所有食物中的礦物質含量都比過去低,再加上許多除草劑與殺蟲劑都會與礦物質結合──尤其會和鎂結合,導致礦物質流失,不過,土壤中的含鈣量往往比含鎂量高。
附錄的表可得知壹般食物的含鈣量,妳會發現七條帶骨沙丁魚、半條帶骨鮭魚、二十顆牡礪的含鈣量就有兩百八十到三百九十三毫克,壹杯義式菜肉餃的含鈣量則有兩百五十二毫克。有人跟我說他們不吃乳制品,我就把大骨湯的食譜給他們看──這或許是家中祖母常熬的東西。我們很難計算壹份大骨湯的含鈣量有幾毫克,因為每壹勺的數值都不同,但若同時再吃壹些高鈣的蔬菜和堅果、種子、乳酪、酦酵乳品(優格、奶酒)等,鈣質就會超過每日應攝取的數量。
我親身體驗過鈣質在飲食中的威力。只要大啖優格和羊乳酪,心悸的老毛病就會發作,這時候我知道自己需要攝取更多的鎂來平衡。
鎂與骨質疏松癥我很想知道二○壹三年美國國家骨質疏松癥指南組的建議治療方式,是否會提到鈣質與引發心臟病的關系,結果卻令我大失所望。雖然鈣質的重要性已不如以往,但當中卻對鎂只字不提,這表示未來會研發更多新藥來治療婦女的骨質疏松問題。鎂對骨骼健康的重要性明明不容小覷,但大部分醫師卻忽略了這點。
為什麽我這麽擔心不恰當的骨質疏松療法?最近關於骨質疏松的統計數字涵蓋了壹九八四到壹九九三年的資料,顯示這種疾病在過去十年來的增加比例為七百%,相當驚人。既然我們發起對抗骨質疏松的戰爭已有相當長的時間,為何還會發生這種事?答案就是我們選擇了不正確的武器,這些武器甚至會對自己造成傷害。
在兒童的骨骼中,鎂比鈣更重要我常聽見父母驚訝地說:「如果小孩不吃乳制品的話,骨骼如何能獲得鈣質?」但是他們卻從來沒問過和鎂有關的問題。終於有份新發表的報告指出,鎂的攝取與吸收是兒童骨骼健康的重要關鍵,研究人員發現,從乳制品獲得的鈣量,和骨骼整體的礦物質含量或密度相關性不大。
在二○壹三年時,有份報告發表於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小兒醫學年會中,證實了鎂的重要性,提到鎂和鈣能夠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效果,也能夠調節兒童體內的鈣量,讓鈣質直接進入骨骼當中。如果沒有鎂的輔助,鈣就會沈澱在兒童的腎臟、冠狀動脈、軟骨中,而非進入需要鈣質的骨骼中。
貝勒醫學院的小兒科教授史蒂芬?亞伯拉罕醫師指出,鈣質很重要,但是除了鈣質攝取量極低的兒童和青少年之外,鈣質還不如鎂來得重要。
只補鈣會使停經癥狀更嚴重在醫生只建議停經婦女補充鈣質的這個時代,以下的親身經驗能替很多人帶來希望。我部落格的壹位讀者寫信給我,分享了有關鎂與更年期的親身經驗,她說她發現停經的三十四種癥狀與缺鎂的癥狀恰好相同,所以她就開始補充鎂。
三天之後,她覺得自己的身體正常多了,白天熱潮紅的次數從壹天二十次左右降到壹天不到十次,癥狀也比較不嚴重,夜間盜汗的次數從每晚十次降到三次以下,失眠的癥狀也消失了,焦慮不安、心跳加快、憂郁、皮膚有昆蟲爬行感與疼痛等問題也不再困擾她。自從她三年前進入更年期後,這些問題日益嚴重,但在補充鎂十天之後,她的癥狀幾乎都消失殆盡,最後她說:「鎂是奇跡,每個人,尤其是更年期婦女都應該知道鎂。」
但很遺憾的是,停經期婦女接到的處方往往只有鈣,沒有鎂,因此停經癥狀會變得更嚴重。
《鎂的奇跡:未來10年最受矚目的不生病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