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兒童科學活動:唱歌的瓶子娃娃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和判斷往往是有限的,老師在這個時候就是他們的引導者、傾聽者和促進者。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對五顏六色、吵鬧、移動的物體感興趣,喜歡反復擺弄。另外,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較弱,選擇這項活動可以發展孩子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也通過活動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於是我選擇了“唱瓶娃娃”這個活動。
活動目的:
1.試著通過操作讓瓶子發出聲音。對探索聲音感興趣。
2.積極參與活動,和同齡人壹起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1。課件。2.大豆、大米、沙子、輕泡沫、破布和棉花;每個人都有壹個空的礦泉水瓶和壹個勺子。3.每人壹張奶瓶公仔卡;大豆、大米、沙子、光泡、破布、棉花等掛圖。
活動流程:
首先,老師帶領孩子們進入會場,伴隨著春雨沙沙的音樂找地方坐下。
老師:小朋友,剛才妳和吳老師唱的是什麽歌?(春雨薩沙·武賈西奇)每個人都唱得很好。孩子們還記得我們用什麽打擊樂器為這首歌伴奏嗎?(沙球)我們今天也要用沙球陪我們嗎?(好)但是我們班只有壹個沙球。我們做什麽呢孩子,想想什麽是最好的辦法。(兒童暢所欲言)
(解析:兒童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由發展想象力。)
二、播放課件,‘瓶子娃娃’:“我也有主意了!我也有個想法!”
老師:“餵,誰在說話?”
瓶子娃娃:“是我,是我,我是瓶子娃娃,還帶了好多朋友。”
老師:“瓶子娃娃,妳有什麽好主意嗎?”
瓶子娃娃:“別小看我,孩子們。我可以通過扭動身體發出像沙球壹樣好聽的聲音。”
老師:“哇,那我們歡迎壹個娃娃給我們表演。”
(視頻:奶瓶娃娃扭動)
老師:“咦?為什麽沒有聲音?”
瓶子娃娃:“嗯,我現在肚子空空的,好餓。我得讓我的孩子幫我餵點東西,這樣我的身體才能發出好聽的聲音。”
(分析:我通過播放瓶子娃娃的漫畫與老師進行對話。這種對話就像平時孩子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壹樣。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年齡,能有效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寶寶餵奶瓶娃娃,讓奶瓶娃娃在它肚子裏發出聲音,自然就進入了下壹個環節。)
第三,猜猜,哪個東西會在寶寶肚子裏發出聲音。
1.展示掛圖。讓孩子們根據他們的猜測把小卡片貼在掛圖上。
2.幼兒操作,老師總結幼兒的猜測結果。
(解析:掛圖中各種物品的展示吸引孩子的註意力。通過讓孩子猜測和操作,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也為接下來的活動做了鋪墊。
第四,激發興趣,讓孩子壹起探索。
老師用語言激發孩子的操作興趣:讓我們用棉花、黃豆、沙子等“餵”瓶子娃娃。上桌,而奶瓶娃娃吃完會“唱歌”。
1.介紹材料和操作規程。
2.說明註意事項。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操作材料,用勺子給奶瓶娃娃“餵食”。
3.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解析:針對幼兒園小朋友喜歡摸索的學習特點,考慮到幼兒小肌肉動作發展的關鍵,在這個環節融入了擰瓶蓋的細節。要餵奶瓶娃娃吃“東西”,必須先擰開瓶蓋,然後從瓶口放入豌豆和沙子,餵完奶瓶娃娃後再擰緊瓶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嘗試將各種各樣的東西餵進瓶子娃娃的“肚子”裏。在反復操作的過程中,孩子不僅知道瓶子娃娃會發出什麽聲音,還知道如何把東西放進瓶子裏,從瓶子裏拿出東西。孩子們餵完奶瓶娃娃後迫不及待地搖著奶瓶。當他們聽到瓶子娃娃“唱歌”時,他們非常興奮。孩子們不僅受到了腦、手、耳的刺激,還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有很多收獲。)
第五,交流分享。
1.老師:“妳在瓶子裏放了什麽?洋娃娃發出聲音了嗎?
2.組織小朋友交流分享。展示活動掛圖。根據小朋友的猜測和操作,總結出什麽東西放進瓶子裏會發出聲音,什麽東西不會。
(解析:幼兒通過猜測和驗證體驗到了科學活動的神奇和樂趣,並願意與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悅。)
第六,結尾:在音樂中,讓孩子們搖著瓶子娃娃來伴奏音樂《春雨薩沙·武賈西奇》。
1.老師:“瓶子娃娃今天幫了我們大忙。讓我們感謝壹個娃娃。(播放課件)瓶子娃娃:“不客氣,不客氣。"
孩子們,現在妳們每人手裏都有壹個“沙球”,讓我們用沙球來為“春雨薩沙·武賈西奇”伴奏。
2.全班小朋友壹起唱,還伴有《沙球》。
(解析:這個環節讓孩子放松下來,重新體驗活動的快樂。音樂響起,孩子們跟著老師歡快地移動著,搖晃著手中的瓶子娃娃。)
七、活動延伸:請拿著奶瓶回家,看看還有什麽東西餵進奶瓶會發出好聽的聲音。
(解析:這個環節是復習鞏固幼兒的教學。就是把教學的效果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啟發孩子去探索和發現身邊事物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