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檳榔用的則是成熟種子,其果皮可另作藥材,未成熟時稱大腹皮,成熟稱大腹毛。
加工炮制方法不同:食用檳榔常由塗抹石灰或牡蠣粉、蔞葉包裹咀嚼,或經烘幹、切片、點鹵及加入調味品等多道加工工序制作而嚼食,這些輔料或添加物部分本身有毒性及致癌性,促使病變。
藥用檳榔為幹燥成熟種子,而今沿用的有凈制、切制和炒制方法,2015年版《中國藥典》收載檳榔片、炒檳榔、焦檳榔三種炮制規格。炮制後可緩和藥性,減少藥品活性成分而減毒(毒性成分亦是活性成分),免於耗傷正氣,減輕或祛除服藥後惡心、腹瀉、腹痛等副作用。
食用方式不同:很多媒體報道時都突出了 “檳榔致癌”,卻淡化了引起檳榔致癌的主要原因之“咀嚼”這壹關鍵性因素。反復咀嚼的動作對口腔黏膜的反復摩擦、刺激,即檳榔果殼本身的粗纖維以及堅硬的果核,和不同的輔料對口腔黏膜造成的機械刺激。
而藥用檳榔多作飲片煎煮成湯劑口服,或制成中成藥,不會長期刺激口腔黏膜。
安全保障不同:食用檳榔無用量、適應證、禁忌證等限制,男女老少,健康人與患者皆可食用;
且檳榔具有成癮性,是世界上繼煙草、酒精和含咖啡因的飲料之後最常見的第四類精神活性類物質。換壹個角度來說,壹旦成癮,長期咀嚼檳榔就相當於超劑量用藥,難免有毒副作用。
有管理,有質量標準,制劑標準的藥用檳榔,有適應證、用量、禁忌證等限制,服用安全多壹份保障。
功效:檳榔具有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的作用,用於絳蟲病,蛔蟲病,姜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裏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配伍與毒性:與南瓜子合用治療絳蟲病;與當歸、芍藥等配伍可增效或減毒。
有本草記載檳榔不宜與陳皮同用,《食鑒本草》:“(橙皮)多食傷肝。與檳榔同食。頭旋惡。”檳榔與青蒿的配伍使用可造成增毒效應;含檳榔制劑與抗凝藥物(如華法林)合用可對抗凝效果和凝血系統產生壹定影響。
用量:2015年版的《中國藥典》推薦用量3~10g,驅絳蟲、姜片蟲30~60g。
不良反應:目前現代文獻記載中未見中藥檳榔及其復方制劑臨床使用有致癌等明顯毒性作用,僅為幾例臨床不良事件個案報道,說明檳榔臨床應用毒副反應不明顯。
縱觀古代醫籍,檳榔相關的毒性論述並不多見,但也有不適合服用的人。
禁忌人群:檳榔損瀉真氣,脾胃虛弱、氣虛下陷者不宜用,特別是老人、虛人慎服。如《本草蒙筌》中有雲:“(謨)按:檳榔服之,苦以破滯氣,辛以散邪氣。久服則損真氣,多服則瀉至高之氣。”
由此可見,影響藥用檳榔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涉及炮制、配伍、用法用量等,不能與食用檳榔混為壹談。所有中藥都壹樣,只有辨證論治、合理用藥,才能確保在安全前提下發揮作用。
冰狼雖然是水果,但壹定要合理的吃。不要無節制,不然會對身體產生很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