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鶯塔“蟾音”之謎終於揭開了。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周浦古城。迎迎塔,位於普救寺,是壹座方磚砌的寶塔,檐密,原名佛塔。因為《西廂記》中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座寶塔下,所以俗稱“迎迎塔”。
西臨黃河,南臨中條山。這座浪漫的古塔,以其獨特的聲學效果聞名數百年,與北京天壇回音壁、河南佳縣蛤蟆塔、四川潼南大佛寺“秦時”壹起,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築”。“救癩蛤蟆”的聲音已經被發現了幾百年,其中的奧秘壹直是個謎。1986起,永吉縣政府聯合陜西大學、xi交通大學、黑龍江大學、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等單位,對鶯鶯塔的聲學機理進行了系統科學的調查,首次揭開了“蛤蟆音”的神秘面紗。壹般來說,鶯鶯塔蛙聲回聲的原因是壹種相當窄的擊石脈沖,大約100毫秒到達人耳,形成壹種與蛙聲非常相似的感覺。
著名歷史劇《西廂記》描寫張生赴京趕考,途中淋了雨,去普救寺遊玩。碰巧的是,我看到了崔鶯鶯,他在幫助父親的棺材回家時被困在了寺廟裏。那是壹見鐘情。現在,遊客壹到這裏,就可以看到張生和盈盈幽會的梨花深院,然後擡頭看看墻外的杏枝。“月下西翼,迎風門半開。隔墻在動,疑是玉人。”這是壹首會唱壹輩子的情詩,脫口而出。也是情侶們結同心鎖的聖地。
海會寺琉璃雙塔中有壹座宏偉的懸閣。
海會寺的琉璃雙塔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專家譽為“國寶”。他們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城東15公裏的北流鎮大橋村。這兩座塔分別屬於宋朝和明朝。宋塔是壹座六角十層的亭子,磚結構。塔內有三排規整的俑,工藝精湛,造型古樸。塔外磚墻密布佛龕,龕內嵌滿全坐佛,故又稱“千佛塔”;明塔是壹座13層的八角形樓閣,也是磚結構。它是壹座精致小巧的琉璃塔,是仿照西湖的六和塔建造的,但比六和塔更漂亮、更美觀。建造者在塔身添加了許多玻璃構件,使這座玻璃寶塔更加絢麗多彩。特別是在塔的第十層,壹圈平座被放出,四周是玻璃欄桿,形成壹個宏偉的懸亭,是中國亭式塔的典範。遊客可以登上塔頂,從欄桿向外眺望太行美景。
寺北大雄寶殿後有泉,水位高,水量大。泉水從地下流出,從壹個巨大的龍口噴湧而出,註入深潭,形成壯觀的瀑布,被稱為“海會龍泉”。
海會寺距離故宮僅壹公裏,故宮是清代著名人物陳廷敬的住所。他是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首席讀本。九女仙湖環抱,北國小南國,景區風光無限,步步清靜。遊客可以乘坐遊艇,聽聽山上粗獷而纏綿的歌聲,感受迎面而來的水氣芬芳,壹定會讓他們心曠神怡。
千佛石塔盼塔身與塔剎合壹。
千佛塔是山西壹座有著1500多年悠久歷史的塔。此塔位於山西省朔城區崇福寺托米殿。它建於北朝天安元年。千佛石塔的形狀非常獨特,反映了中國北朝的佛教藝術和文化。
這座九層古塔是中國高層建築和印度風格古塔的巧妙結合。它是中國現存唯壹的五世紀古塔,是獨立個人雕刻佛像最多的作品。樹立了“中國塔”的新典範,是國寶中當之無愧的瑰寶。
由於歷史原因,這座石塔歷經磨難,顛沛流離。至今與頭分離,隔水相望。寶塔和佛塔隔在臺灣海峽兩岸。佛塔在阿彌陀佛殿,佛塔現在在臺灣歷史博物館。根據塔底碑文,塔身平面呈方形,九級實心亭式,高約3米,由石頭砌成。很像大同雲岡石窟第二窟、第二窟、第八窟的塔,如壹人所制。
壹件珍貴的文物隔在海峽兩岸,實在令人惋惜。但我們堅信,這座千佛塔的國寶級石塔,終有壹天會與佛塔重聚,屹立在它誕生的雁北地區。
除了佛塔,崇福寺還有壁畫,面積超過340平方米。壁畫描繪了佛教傳教的場景。托米廳的匾額、雕像、壁畫、雕花門窗、脊飾玻璃被稱為“金代五大奇觀”,值得壹遊。
羊頭山寶塔位於石塔的最高峰。
羊頭山寶塔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高坪以北神農鎮羊頭山上。在山峰的南坡,有壹座古廟,名為“清華寺”,建於北魏。據統計,山上壹直有十二座古塔,其中十座現存,兩座被毀。兩座被毀建築中,壹座在羊頭山中峰羊頭石附近,有殘存的圓形重疊檐砂巖構件為證;上清華寺後面院子裏的另壹座塔上有壹塊明鄭德三年的石碑為證,這座塔應該和清華寺同時被毀。
現存的十座寶塔中,有壹座微型石塔受損,只有壹個屋檐,已非原貌,其余九座寶塔較為完整,散落在羊頭山頂和山腰。
羊頭山北魏造像塔矗立在羊頭山最高峰。塔身由壹大塊天然沙子雕成,底座雕成壹只健壯蹲伏的綿羊。羊背雕有方形塔身,兩側各雕有壹佛龕,內有壹佛二菩薩,頂部用四邊形石頭雕成屋頂,橫放在塔身上。山西的造像塔很多,但以羊為底座,雕刻四坡水塔頂部的並不多見。寶塔造型獨特,古今中外罕見,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壹個創舉,也是這壹時期上黨地區建築造型的獨特自然表現。羊頭山石塔群中的石塔雖不雄偉高大,但造型獨特,年代久遠,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