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皮埃羅
最近,筆者收到不少車迷的私信,詢問在目前光罩產能缺口如此之大的情況下,車企能否轉產光罩。從而為國家為人民在困難時期做出更大的貢獻,所以應該請大家分析如下:
口罩缺口之壹
眾所周知,目前國內的疫情形勢不容樂觀,截止到今天14:00,官方公布的數據為確診病例40235例,疑似病例23589例,而且這個數據還在迅速攀升。已經有大量的醫務工作者、交通、社區等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口罩是所有這些人做好自身防護的必需品,但目前國內口罩等防護物質的產能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在目前口罩廠家布局的基礎上,需要迅速擴大產能。
二、口罩生產工藝
紫鑫藥業證券部人士曾向記者解釋:"口罩生產工藝並不是很復雜,主要是對生產環境要求很嚴格。那麽具體的生產流程是怎樣的呢?
原材料:1.PP無紡布、2.熔噴布、3.鼻條、4.耳帶等材料。
設備:1.口罩沖孔機,2.口罩耳帶點焊機,3.口罩包裝機。
生產工藝:將無紡布原料掛在口罩切片機料架上,調試好後機器自動生產口罩片,口罩片轉入耳帶機進行點帶,成品出現,消毒滅菌後解決(壹般14天)。當然,N95 和 KN95 級口罩的生產工藝更為復雜。
三、汽車企業的優勢
1.人員素質高
汽車企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沈澱了大量的自動化、質量控制等人才,其質量保證體系和人員素質經過了長期的考驗。由於汽車零部件本身對精度、安全性等要求極高,在質量控制方面成熟運用了五大工具:?APQP(Advanced?Product?Quality?Planning)產品質量先期策劃;PPAP(Production?Part?Approval?Process)生產零部件審批程序;FMEA(Failure to produce);以及久經考驗的質量保證體系和人員素質。計劃;FMEA(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統計過程控制;MSA(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測量系統分析。
因此,在大量自動化人才的控制下,產品工藝可以迅速穩定下來,實現產能的快速攀升,產品質量也能得到有效保證。
2.場地
汽車行業壹般會預留壹部分土地,部分汽車電子行業本身就有很多無塵車間、防靜電車間,所以要進行改造和重新布局,可以快速投入使用。
3.設備
車企在產品采購和供應商管理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其中壹部分就是對設備供應商的把控;眾所周知,車企廠房內有大量的各種機器人、全自動化設備、自動化運輸設備等,所以掩膜設備的快速采購和安裝到位應該不成問題。
據中新社報道,山西晉城壹家企業在24小時內完成采購和運輸談判,48小時內引進落地,兩條醫用口罩生產線恢復生產,每天可生產10萬只醫用口罩。
4.資質
雖然口罩的生產工藝並不復雜,但醫用生產資質的取得並不容易;但在當前抗疫的關鍵時期,在產品質量能真正達到相關標準的情況下,相信各種資質的審批和審查會大大加快。
四、車企的擔憂與應對
1、?疫情消退,產能有余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由於汽車行業進入寒冬,大量汽車產能出現過剩。車企可能會擔心,在大量投入設備和原材料後,壹旦疫情褪去會導致產能過剩,影響企業效益。為此建議地方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轉產口罩,並根據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新增產能給予包括汽車生產等在內的企業整體稅收減免。
此外,在疫情褪去之後,國家也將吸取這壹次的教訓,將大量口罩等防護物質作為應急戰略物質收歸國有,這也意味著口罩的生產不會隨著疫情的結束而立即結束,訂單仍將持續相當長的壹段時間。
此外,由於目前很多人家裏都有少量口罩,能夠維持使用的時間很短,因此如果國內口罩產能無法提高,由於人員防護不到位而導致大規模感染,將會對企業產生毀滅性打擊。
2.場地問題
由於生產口罩需要壹部分無塵車間,所以這部分場地即使壹年半載過去了,即使生產設備獨家賣給了相關專業廠家,隨著汽車行業的電氣化、網聯化、智能化,該場地也可以迅速改造為生產汽車電子等相關產品的場地。
3.人員問題
目前面罩的批量生產對自動化程度要求也很高,因此面罩改造所招聘的相關人員經過培訓後可以很快進入汽車行業;另外,汽車行業本身也有大量的自動化人才,因此也可以很快安排這部分人到面罩企業接受相關培訓。
所以,汽車企業應該迅速行動起來,像火神山、雷山醫院建設那樣在各方面抓緊時間,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場地、設備、人員、操作規程和相關標準等安排到位。
另外,在當前***帶戰 "疫情 "的關鍵時期,企業不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成本和利潤上,對疫情防控進行疏導才能真正促進汽車行業的整體發展,否則行業此前的庫存將持續高企,而新車型的開發和相關實驗驗證也將受到很大影響。新車型的開發和相關實驗驗證也會受到很大影響。當然,在此之前已經有不少車企進行了捐贈,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截至發稿前,已有三家車企宣布改用口罩生產,這三家車企分別是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和廣汽零部件。在此向敢為人先的三家車企表示由衷的敬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汽車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