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醫學界治療頸椎病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手術和非手術。大多數頸椎病患者經過非手術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只有少部分患者因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病情嚴重需要手術治療。1.非手術治療目前,據報道90-95%的頸椎病患者通過非手術治療得到治愈或緩解。目前非手術治療主要采用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及康復治療、中西醫結合消炎止痛等綜合療法。(1)中醫治療1。中醫辨證治療:基本方法應以辨證用藥為主。(1)頸椎病:祛風解表、散寒通絡為宜。常用桂枝加葛根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葛根)或葛根湯(葛根、麻黃、桂枝、白芍、生姜、大棗、甘草),玄參、板藍根、金銀花等。補充(2)神經根型頸椎病:疼痛為主要癥狀,瘀血阻滯寒凝,宜化瘀通絡,常用止痛化瘀湯(當歸、川芎、沒藥、桃仁、羌活、紅花、五靈脂、秦艽、香附、牛膝、地龍、炙甘草);濕熱者,宜清熱利濕。當歸拈痛湯(當歸、黨參、苦參、蒼術、白術、升麻、防己、羌活、葛根、知母、豬苓、茵陳、黃芩、澤瀉、甘草、大棗)和止痙散(蜈蚣和全蠍主要麻木,伴有肌肉萎縮,采取益氣化瘀通絡的方法,常用補陽還五湯(黃芪(3)椎動脈型頸椎病,分為:頭暈頭痛,宜祛瘀通絡,宜祛濕平肝。常用血府逐瘀湯(當歸、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紅花、牛膝、柴胡、枳殼、桔梗、甘草);痰濕者,以半夏白術天麻湯(半夏、白術、天麻、茯苓、陳皮、甘草、大棗)為宜。頭暈腹脹、脅痛、口苦、失眠的人,屬於膽胃不和,痰熱內擾。宜理氣化痰,清膽和胃,常用溫膽湯(半夏、茯苓、陳皮、竹茹、枳實、甘草)。頭暈、乏力、面色蒼白者,常用益氣聰明湯(黃芪、黨參、白芍、黃柏、升麻、葛根、蔓荊子、甘草)。(4)脊髓型頸椎病:肌張力增高,胸腹部有束帶感者,宜采用化瘀通腑法,用復元活血湯(大黃、柴胡、紅花、桃仁、當歸、天花粉、穿山甲、炙甘草)。對於下肢無力、肌肉萎縮的患者,采用補中健脾益腎的方法,地黃飲子(附子、桂枝、肉蓯蓉、山茱萸、熟地、巴戟天、石菖蒲、遠誌、石斛、茯苓、麥冬、五味子)與余省湯(黃芪、黨參、當歸、赤芍、川芎、熟地)合用,交感型頸椎病癥狀較多,應根據病情進行治療2.中藥外治法:將具有行氣化瘀、溫經散寒、舒筋活絡或清熱解毒等不同功效的中藥制成不同劑型,敷於頸椎病患者的相關部位。中醫外治頸椎病常用的方法有蒸藥、敷藥、噴藥。3.按摩正骨手法:具有調節臟腑功能,平衡陰陽,促進氣血生成,活血化瘀,促進組織代謝,緩解肌張力,調節肌腱復位的作用。基本手法有揉、捏、指、按、拉。特別強調的是,按摩必須由專業醫務人員進行。4.針灸療法:包括針灸。針灸是用精制的金屬針刺入人體的某些部位,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刺激,而艾灸是用艾條或艾杯點燃並熏烤穴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調節人體經絡、臟腑、器官的氣血功能,通過刺激預防疾病的目的。(2)西醫治療1。物理因子療法物理因子療法的主要作用是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痙攣,消除神經根、脊髓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炎癥和水腫,減少粘連,調節自主神經功能,促進神經和肌肉功能的恢復。常用治療方法:(1)直流電離子導入常用各種西藥(冰醋酸、VitB1、VitB12、碘化鉀、奴佛卡因等。)或中藥(烏頭、鐵線蓮、紅花等。)放置在頸部背面,根據藥物性質連接到陽極或陰極,並與另壹個電極相對或斜相對。(2)低頻調制中頻電療壹般采用2000Hz-8000Hz中頻電作為載頻,1-500Hz不同波形(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的低頻電。)作為調制波,用不同的方式調制,編成不同的藥方。使用時根據不同情況選擇處方,電極放置方法與直流電相同,每次治療壹般為20-30分鐘,適用於各種類型的頸椎病。(3)超短波療法采用波長約7m的超短波進行治療。壹般將兩塊中等大小的電極板放置在後頸和患肢前臂延長部,或單極放置在後頸。急性期不發熱,每天壹次,每次12至15分鐘,慢性期微熱,每次15-20分鐘。10-15次為壹個療程。適用於神經根型(急性期)和脊髓型(脊髓水腫期)。(4)超聲治療頻率為800kHz或1000kHz的超聲治療機,聲頭與頸部皮膚緊密接觸,沿椎間隙和椎旁運動,強度為0.8 ~ 1w/cm2,接觸劑可選用氫化可的松乳膏,每日壹次,8分鐘,15-20次為壹療程。可用於治療脊髓型頸椎病。超聲波頻率同上,聲頭沿頸部兩側及兩丘上窩移動,強度0.8 ~ 1.5w/cm2,每次8 ~ 1.2min,其余同上,用於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5)超聲電導靶向經皮給藥治療采用超聲電導儀器和超聲電導凝膠貼劑,選擇2%利多卡因註射液作為滲透藥物。將貼片固定在儀器的治療發射器中,將65438±0毫升的已配制好的利多卡因註射液分別加入兩片耦合凝膠片中,然後將貼片與治療發射器壹起固定在患者頸部前方。治療參數為電導率強度6,超聲波強度4,頻率3,治療時間30分鐘,每天壹次,10天為壹個療程。可用於治療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6)高電位療法使用高電位治療儀。患者坐在平板電極或治療椅上,每次踩在絕緣墊上30-50分鐘。可用滾動電極在頸部或患處同時滾動5-8分鐘,每日壹次,每12-15天為壹療程。可用於各種類型的頸椎病,其中以交感型頸椎病效果最佳。(7)光療加紫外線治療:頸背至第二胸椎平毛,有紅斑(3 ~ 4生物質),隔日1次,3次為1個療程,配合超短波治療神經根型急性期。紅外線療法:可使用各種紅外線儀器,照射頸後0.20 ~ 30min/次。用於軟組織頸椎病,或配合頸椎牽引治療(頸椎牽引前紅外線治療)。(8)其他療法:如磁療、電刺激療法、音頻電療、幹擾電療、蠟療、激光照射等。,也是頸椎病物理治療的常用方法,只要選擇得當,都可以取得壹定的效果。2.牽引是治療頸椎病常用而有效的方法。頸椎牽引有助於解除頸部肌肉痙攣,放松肌肉,緩解疼痛;松解軟組織粘連,拉伸攣縮關節囊和韌帶;改善或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擴大椎間孔,減輕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擴大椎間隙,減少椎間盤內的壓力。調整小關節細微的異常變化,使滑膜或關節突關節脫位復位;頸椎牽引治療必須掌握好牽引的方向(角度)、重量和牽引時間,才能獲得最佳的牽引治療效果。(1)牽引方式:常用枕頜布帶牽引法,壹般為坐位牽引,但當患者病情較重或不能坐位牽引時,可采用水平牽引。可以使用連續牽引、間歇牽引或兩者的組合。(2)牽引角度:壹般視病變部位而定。如果病變主要在上頸椎段,牽引角度應為0-10。如果病變主要在下頸椎段(頸5-7),牽引角度應稍向前,可在15-30°之間。同時註意結合患者的舒適度調整角度。(3)牽引重量:間歇牽引的重量可確定為自身重量的10%-20%,連續牽引應適當減少。壹般初期體重較輕,如6kg起步,以後逐漸增加。(4)牽引時間:連續牽引20分鐘,間歇牽引20-30分鐘,每日壹次,10-15天為壹療程。(5)註意事項:應充分考慮個體差異。年老體弱者應以較輕的重量和較短的牽引時間牽引,而年輕強壯者可以用較長的重量牽引。牽引時註意病人的反應。如有不適或癥狀加重,立即停止牽引,查明原因並調整改變治療方案。(6)牽引禁忌癥:牽引後有明顯不適或癥狀加重,但調整牽引參數後仍無改善者;脊髓明顯受壓,節段性不穩定嚴重;脊椎關節退行性變嚴重,椎管明顯狹窄,韌帶和關節囊鈣化、骨化嚴重的老年患者。3.手法治療是頸椎病治療的重要方法之壹。它基於頸椎關節的解剖學和生物力學原理。根據其病理變化,對脊柱和脊柱小關節進行被動的推、拉、旋轉治療,以調整脊柱的解剖和生物力學關系,同時松解和伸直與脊柱相關的肌肉和軟組織,從而改善關節功能,緩解痙攣,減輕疼痛。常用的方法有中式和西式。中醫手法是指我國傳統的按摩手法,壹般包括關節復位和軟組織按摩。西式手法在中國很常用,如麥肯基手法、梅特蘭手法和脊椎指壓療法。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頸椎病的手法治療必須由訓練有素的專業醫務人員進行。手法治療應根據個人情況適當控制,盡量柔和,不宜暴力。難以排除椎管內腫瘤、椎管發育性狹窄、脊髓受壓癥狀、椎體及其附件骨質破壞、後縱韌帶骨化或頸椎畸形、咽、喉、頸、枕部急性炎癥、明顯神經官能癥、診斷不明確等病變,故任何按摩、正骨手法均應慎用或禁用。4.運動療法頸椎運動療法是指采用適當的運動方法,對頸部及其他相關部位乃至全身進行鍛煉。運動療法可以增強頸、肩、背部肌肉的肌力,穩定頸椎,改善椎間關節的功能,增加頸椎的活動範圍,減少神經刺激,緩解肌肉痙攣,消除疼痛等不適,糾正頸椎的異常或排列異常,糾正不良姿勢。長期堅持運動療法,可促進機體的適應性代償過程,從而鞏固療效,減少復發。頸椎運動療法常用的方法有徒手操、棒操、啞鈴操等。,有條件的話也可以用機械訓練。類型通常包括頸椎柔韌性訓練、頸椎肌力訓練、頸椎矯正訓練等。此外,還有跑步、遊泳、球類等全身性運動,也是頸椎病常用的治療性運動。可指導頸椎病患者采用“頸肩疾病運動處方”運動療法適用於各型頸椎病緩解期和術後恢復期患者。具體方法根據頸椎病的不同類型和個人體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5.骨科支具應用頸椎骨科支具主要用於固定和保護頸椎,糾正頸椎的異常力學關系,緩解頸部疼痛,防止頸椎過伸、過伸和過度旋轉,避免脊髓和神經的進壹步損傷,減輕脊髓水腫,減輕椎間關節的創傷反應,幫助組織修復,緩解癥狀,同時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可鞏固療效,防止復發。最常用的是頸圈和頸托,可應用於各種類型頸椎病的急性或嚴重癥狀患者。頸托也用於頸椎骨折脫位,椎間不穩或半脫位患者早期治療後仍有。乘坐高速汽車等交通工具,無論是否有頸椎病,都需要佩戴頸圍保護。但應避免不合理的長期使用,以免頸部無力,頸椎活動能力差。無論什麽類型的頸椎病,其治療的基本原則都是遵循先非手術治療,失敗後再手術的基本原則。這不僅是由於手術本身帶來的痛苦和容易造成損傷和並發癥,更重要的是頸椎病本身。大部分可以通過非手術治療來阻止、改善甚至治愈。除非有少數病例有明確的手術指征,正常的非手術療法壹般應先開始,持續3 ~ 4周,壹般可見效。對於個別進行性發展的患者(多為脊髓型頸椎病),要果斷行動,盡早手術。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主要是解除椎間盤突出、骨贅形成或韌帶鈣化對脊髓或血管的嚴重壓迫,重建頸椎的穩定性。脊髓型頸椎病壹旦確診,對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病情不斷加重者,應積極手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癥狀較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或有肌肉運動障礙;對於保守治療無效或療效不穩定、反復發作的其他類型頸椎病,應考慮手術治療。微創治療的適應癥(髓核溶解術、經皮穿刺抽吸術、PLDD、射頻消融術等。)壹定要嚴格掌握。手術方法分為頸椎前路和頸椎後路。1.前路手術:經頸前路切除病變椎間盤和後骨刺,椎體間植骨。其優點是直接減壓脊髓,植骨融合後頸椎永久穩定。鈦板內固定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維持頸椎生理曲度。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間融合手術適應證:1-2節段神經根或脊髓腹側受壓致椎間盤突出或骨贅;節段性不穩定。植骨材料可以是自體髂骨、異體骨、人工骨如羥基磷灰石、磷酸鈣、硫酸鈣、珊瑚陶瓷等。Cage具有維持椎體間高度,增強局部穩定性,提高融合率的作用。同時,由於其切口較低,可明顯減輕術後異物感和咽內吞咽困難。專用髂骨取骨裝置可以實現微創取骨。對於孤立的OPLL;;局部椎管狹窄可采用椎體次全切除、大塊椎間植骨、鈦板內固定治療。如果用鈦籠填充自體骨(切除椎體)並用鈦板內固定,可以避免去骨。對於椎間關節輕度退變且椎間隙無明顯狹窄的患者,可在切除病變椎間盤後進行人工椎間盤置換。2.後路手術:通過頸椎後路擴大頸椎管,對脊髓進行減壓。常用的手術方法有單開門和雙開門椎板成形術。手術適應證:脊髓型頸椎病伴發育性或多節段退行性椎管狹窄;多段Multi;脊髓腹側壓迫引起的頸椎黃韌帶肥厚或骨化。節段性不穩定的患者可采用側塊鈦板螺釘或經椎弓根螺釘內固定,同時植骨融合。3.頸椎病的康復治療“圍手術期康復治療”有利於鞏固手術的療效,彌補手術的不足,減輕手術對局部和全身的創傷,從而達到恢復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圍手術期治療的基本方法離不開頸椎病的康復(如中藥、理療、理療、高壓氧等。),但也不能忽視壹些新的病理因素,比如手術帶來的精神負擔,比如手術創傷和術後體質虛弱。“頸椎病康復保健”用於頸椎病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可以有計劃地推廣到社區,體現康復預防的學術思想。4.療效評價日本矯形外科協會制定了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脊髓功能評價標準(簡稱17評分),已被國際學者所接受。根據中國國情制定了適合的標準(簡稱40分法),並在中國推廣應用。
上一篇:中日韓自貿區龍頭股?下一篇:魚油膠囊質量越大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