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地處長江中下遊南岸,北襟長江 "黃金水道",東臨中國對外開放港口城市九江,交通便利,信息靈通,歷史上有 "通衢 "之稱。全市總面積1442平方公裏,總人口42萬人,轄22個鄉(鎮、場、街道)。
瑞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大陸性溫濕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5℃,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上下,年無霜期240-260天。
地理位置優越,雨量充沛,氣候溫暖,為農、林、牧、漁綜合開發和農、工、商綜合經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全市耕地面積28.4萬畝,林地面積111.5萬畝,可蓄水面積12.4萬畝。全市盛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芝麻、紅薯和茶葉。當地農產品苧麻被譽為 "綠色黃金",曾獲南陽國際博覽會優質獎,纖維含量高達 73.7%,在全國苧麻品種中獨樹壹幟。瑞昌山藥菜藥兼用,在唐代就被列為貢品,是營養保健食品中的上品。瑞昌培育的 "廬山香 "中華獼猴桃是全國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曾多次獲得農業部金獎,為第十壹屆亞運會指定產品。近年來,高山反季節蔬菜異軍突起,形成產業化格局,成為當地經濟新的增長點。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豬、牛、羊等畜牧業已趨於規模化;水產養殖品種繁多,魚、蝦、蟹、鰻魚等水產品年產量達1250萬斤,發展潛力仍然很大。
瑞昌礦產資源極為豐富。金屬礦產以金、銀、銅為主,鐵、錫、鉛、鋅、鉬、鈷、鎂的儲量也很大。黃金產量居全省之首,享有 "兩金之都 "的美譽,現已探明黃金凈儲量80噸,礦點56處。儲量在2噸以上的礦點有7處,且埋藏淺、品位高(5.3克/噸左右)。非金屬礦產主要有大理石、白雲石、方解石、滑石、石灰石、雲凝灰巖、煤、硫磺、鎂質粘土、瓷土等。以大理石為主的石材資源儲量巨大,已探明儲量 3.5 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南義、下範、黃金、橫欄等鄉鎮。產品遠銷全國各地。石灰石儲量超過 25 億立方米,全市大部分鄉鎮都有儲量,特別是碼頭鎮儲量大、品質好,已成為亞東水泥廠年產 150 萬噸水泥的原料基地。與金屬礦伴生的硫礦床儲量也很大,僅巫山銅礦區、楊家山金礦區已探明儲量1246萬噸。夏畈鎮鎂質粘土,南義瓷土資源有待開發,前景看好。
瑞昌市是江西省重點工業縣市之壹。江西銅業公司吳山銅礦、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江州造船廠、九江船用機械廠、江西船用儀表廠、寶鋼集團人民機械廠、江西油泵廠等壹批中央、省、九江市屬大中型企業雲集瑞昌,其技術力量雄厚,設備精良,基礎良好。市屬企業大膽改革,激活機制,產銷兩旺。目前已形成紡織、機械、建材、礦冶、食品、化工、造紙等眾多門類的工業體系,其中礦冶、紡織、機械、建材已成為四大支柱產業。臺商投資的江西亞東水泥廠,總投資 28 億元,遠景年產量 600 萬噸,是建材行業的航空母艦。水泥壓力管道、煙花爆竹、山藥面條、木螺釘等產品榮獲省優部優;"瑞亞 "板雞榮獲世界金獎;竹編產業、根雕家具、壁爐、刀剪等壹批產品走出國門,銷往世界各地。
瑞昌擁有大量的人力資源和閑置資產。壹般技術人員1600人,高、中級職稱400人,其中高級200人,各行業技術工人5000多人,具有相當的開發設計能力。全市僅廠礦壹塊,閑置資產近億元,閑置廠房近2萬平方米。經過近40年的發展,其產品已形成壹定的市場優勢和品牌優勢。這些國家部委定點生產企業及其產品,亟待鞏固和發展。
瑞昌山水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峨眉山溶洞群險峻奇特,規模宏大,素有 "江南第壹洞 "之稱;青城山省級森林公園,自然品質優良,各種風景遊道,郁郁蔥蔥,古樸自然,與廬山遙相呼應,素有姊妹山之稱。自古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也是休閑避暑的理想之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嶺殷商銅礦冶煉遺址,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用木質樹枝保護的礦冶遺址,可開發成集考古和旅遊為壹體的綜合性景區。赤湖壹碧萬頃,漁歌晚照,風景秀麗,是遊覽的好去處,也是聞名遐邇的水上寶庫。
瑞昌投資環境優越。
交通便捷。初步形成了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北臨長江水道,東距九江開放口岸城市32公裏,水運通達漢大水,直接開通日本、香港、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航線。南武(南昌-武漢)鐵路貫穿全境,連接鷹廈線、浙贛線,直通京廣線、京九線。九揭高速、九武高速兩條省道和 316、315 國道分別交織貫通。距九江機場45公裏,已開通北京、惠陽、廣州等航線,即將開通上海、福州、廈門等新航線,並不定期承辦客貨包機業務。
基礎設施完備。我市由華中電網供電,電力安全充足。全市已建成110千伏和220千伏大中型變電站各1座,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達標,城區日供水能力2萬噸,正在新建2萬噸水廠。通訊發達,擁有程控電話4萬門,並擁有光纜、微波等現代化通訊手段,可提供圖像傳真、電傳、手機等服務,開通了國際互聯網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