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藥渣可以找醫生。
相傳,唐朝有個叫衛慈的臧郎中,醫術高超,凡他看過的病人,三天之內就能治好。皇帝知道後,下旨請他做太醫,他不願做官,婉言謝絕了。他是壹個心裏裝著窮苦百姓的人。
他經常背著藥包,牽著黑狗,爬山涉水,走鄉串戶,為百姓看病。他告訴大家,誰家有病人,只要把藥渣倒在門口,他家的黑狗就能聞到藥渣的氣味,領著他找到病人,為其看病。就這樣,他不知道治好了多少人的病。
後來,魏慈藏死了。但人們把藥渣倒在門口的習慣並沒有停止,而且代代相傳。
- 藥渣可以查病因。
相傳,有壹個人患了咳喘病,請良醫開了壹個藥方。病人服藥後,咳喘不止,反而雪上加霜,大汗淋漓,虛弱的身體危在旦夕。
病人家屬將醫生告到官府。最後,將藥渣拿出來檢驗。經過辨認查看,原來處方中有 "熱麻黃 "壹味中藥,司藥人員炮制失敗,抓出了 "生麻黃"。
"熱麻黃 "止咳平喘,而 "生麻黃 "則解表發汗,壹字之差,作用截然相反。找到原因後,縣官對藥房進行了罰款和警訓,責令嚴格按規格炮制;病人得到安撫後,又使藥方得到調整,服藥三劑後,咳止喘止,病情痊愈。
我國許多地方都有把藥渣倒在路上的習俗,這是為什麽呢?
藥渣可以辨別好壞。
從前,某鎮有位老板開了壹家 "弘德堂藥店"。起初,由於藥材貨真價實,炮制精良,聲譽很高,四面八方的人都來這裏抓方,生意特別興隆。可壹年後,買藥的人越來越少,生意清淡,店面冷清,掌櫃的心急如焚,百思不得其解,不知何故。
壹天下午,他正躺在躺椅上打盹,朦朦朧朧中,忽見壹位銀須白發的老人,手持拂塵來到他跟前,對他說:"吾乃藥神是也,天下賣藥之人,妳近日混賣劣質藥材,亢害病患,如今無人買藥,是對妳的懲罰。"說著,給他丟下壹張紙條,便飄然而去。他急忙撿起紙條,原來是壹首六言詩:"配藥雖無人見,心自有天知,治病救人為本,莫圖利而忘義。"他讀完之後,不禁渾身壹顫,猛然驚醒,原來是壹場夢。
但他的心早已不安。近幾個月來,他把壹批變質的藥材當成上等藥材以藥方的形式出售,大大降低了藥效,以致有病的人都不來買藥,連藥神都知道了。他又慚愧又自責,後悔不已,想起藥神的話,忙向病人傳話:以後凡是在 "弘德堂 "抓方、煎藥的,將藥渣倒在門前,讓藥神檢驗壹下藥的優劣,看看 "弘德堂 "是不是極品中的極品。
從此,藥渣就倒在門前,讓藥神檢驗藥的優劣,看 "弘德堂 "是不是上品中的上品。
從此,人們紛紛到弘德堂買藥,藥質好,藥效佳,弘德堂的生意又興旺起來。
藥渣可辨真偽。
相傳明代名醫李時珍有壹天外出采藥,看到壹個村莊田地荒蕪,無人下地幹活,原來這個村莊的人都得了 "感冒 "病。
在壹間茅草屋裏,他看到壹位老人正在床上呻吟,急忙拿出藥,讓老人喝下,停了壹會兒,老人出了壹身汗,病情減輕了許多。李時珍壹打聽,才知道村裏來了幾個走江湖的馬夫,給他們開了藥,還說什麽 "吃壹副藥,藥到病除"。可吃了十副,還是不見效。
李時珍找來煎藥的藥渣,仔細壹看,全是假藥。假藥怎麽能治病呢?百姓上當受騙,他又憤又恨。李時珍看藥渣壹事,傳到附近村莊,人們紛紛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藥材和煎好的藥渣拿來請李時珍鑒定。因為人太多,看不過去,只好讓大家把藥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壹個壹個擺開攤子,壹個壹個看,挑出真藥,扔掉假藥壞藥,並教大家如何辨別壹些偽劣藥材,以防再上當受騙。
從此,病人將煎好的藥渣倒在路口,象征 "藥到病除",以取得病人的心理安慰。其次,將藥渣倒在路上,是為了讓人們辨別藥的真偽。因此,倒藥渣的習俗自古流傳至今。盼望過路的良醫來辨別真假aa,於是這壹習俗便盛行起來。當然,把藥渣倒在路中間,在今天看來既不衛生,又影響環境美觀,這種陋習應該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