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熱鎮痛藥,如吲哚美辛、保泰松等,臨床可用於緩解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癥狀,減輕疼痛、紅腫。但這類藥可能引起水鈉瀦留、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2、擬交感胺類藥,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高。此外還可激活 RAAS 系統,促使腎素釋放.
3、避孕藥,長期服用避孕藥會使血壓不同程度地升高,研究認為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變化可能為主要原因。如孕三烯酮可使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
4、抗抑郁藥,如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拮抗單胺氧化酶及其它酶類,不利於細胞內外的兒茶酚胺失活,若兒茶酚胺含量增多,血管平滑肌收縮增強,使外周阻力增加即血壓升高。
5、甘草及其制劑等,甘草含有甘草甜素,水解後會產生甘草次酸,其作用都類似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引起血壓的升高,所以高血壓患者不適合吃甘草止咳。
6、 激素類藥物,如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潑尼松、地塞米松等)也會引起水鈉瀦留,導致循環血量增加,血壓升高。甲狀腺激素類藥物則會興奮交感神經系統,引起血壓升高。
7、減輕鼻充血劑,鹽酸麻黃堿,偽麻黃堿、萘甲唑啉,羥甲唑啉,可促使鼻黏膜血管收縮,緩解鼻塞,但在滴鼻時過量,易發生心動過速、血壓升高,甚至出血。
藥源性血壓升高後的處理
(1)長期使用上述藥品時,要註意監測血壓,當出現血壓升高時,立即停藥或調整藥物,大多數患者的血壓可在停藥後恢復正常。
(2)對嚴重高血壓者或高血壓危象者可應用硝普鈉、硝酸甘油等靜脈滴註,或口服鈣離子阻滯劑,血管緊張素抑制劑等降壓,對持續的高血壓者可及時停藥。
(3)為增加降壓效果而減少不良反應,對采用低劑量單藥治療效果不滿意的患者,可采用兩種或多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高血壓藥聯合治療。
(4)對於需要繼續應用引起藥源性高血壓藥物的患者,在病情允許情況下仍應該盡快撤藥,如皮質醇激素等。若仍需要長期應用的,在增加血壓監測的同時,根據可疑藥物藥理機制選擇適當的降壓藥物,如糖皮質激素 可考慮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ACEI,註意密切監測血鉀,預防低鉀血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