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藥物療法中,各種物理療法,包括超短波、頻譜、氦氖激光、熱療、礦泉浴等,都有擴張微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近年來,我國開發了壹種改善微循環的新型高科技材料——微量元素生化纖維,也屬於非藥物療法。這種材料是將壹些無機超細粉末紡成化學纖維制成的,用它制成的紡織材料可以吸收人體和外界的能量並釋放遠紅外線,從而明顯改善微循環。可使正常血流量增加2-3倍,使燒傷和炎癥的血流量在數小時內逐漸恢復。微量元素生化纖維的開發,壹方面改變了紡織品傳統的保暖美觀功能,使其進入功能性紡織品時代;另壹方面是利用紡織材料可以縫制成衣服、護膝、護腕等產品穿在身上的特點,起到持續改善微循環的作用。改變了只有藥物治療才能持續作用,而非藥物治療不能持續改善微循環的傳統觀念。因此,它的成功開發引起了國內外的關註。
需要註意的是,所有改善微循環的方法都沒有直接消除或拮抗細菌、毒素等疾病的原發原因。所以包括新開發的超細纖維產品,要正確評價其功能,不能誇大其改善微循環的作用。目前還沒有能包治百病的療法或藥物。改善微循環只對發病機制中的壹個環節起作用,對某些疾病可能有壹定療效,但不可能包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