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北極星 "直升機有望上艦,但遺憾的是,這項工作壹直沒有結果,現在如果不簽約引進,那麽現有的直升機將不得不退役。這壹次,111 架通用直升機項目的預算將近 35 億美元。看似有利可圖,法國、俄羅斯、美國等直升機制造商都應邀參加競標,
可惜仔細壹看,這就有點問題了,印方的要求自相矛盾,壹方面想要,更快交付,解決燃眉之急,另壹方面又想得到技術,這勢必要以延遲交付為代價。現在印方的招標要求為:按照印度制造的原則,中標的外國制造商與壹家印度本土民營企業組建合資企業,除十六架成品飛機外,其余九十五架將以生產許可證的形式在印度生產。目前,印度當地的壹些公司,如阿達尼集團、信實集團等公司也願意參與其中。
現在印度滿懷希望,用重金尋求引進直升機技術,單價3000萬美元,對於壹架5噸級的通用直升機來說,與直9大致相同的型號,已經相當優厚了。
不料,這件事卻先從自己人身上潑了壹盆冷水,有意參與的民營企業頗為不滿,這無異於逼婚,逼著國內外企業聯手,表面上是為本土企業參與直升機研發制造提供機會,實際上有意參與的幾家本土企業都沒有涉足過航空航天制造,等於 "零 "起步,必然會輪到直升機。從 "零 "起步,肯定會輪到下屬的外國企業,項目完成時間難以預料,而且成本較高。有人估計,印度國產艦載通用直升機的成本將達到5500萬美元以上。
外國制造商也不看好這個項目,別看任何壹款產品都可能符合要求,但訂單太小,為組裝九十五架通用直升機要在印度投資建廠、轉讓技術,如果沒有後續合同,那就幾乎沒有說話的分量。以印度的傳統,後續合同的問題是無法保證的。如此壹來,這個方案就著實讓人頭疼,而印度官方要求在半年內,競標參與方完成準備工作,如何進行下去著實讓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