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內容有:
壹、什麽是新型冠狀病毒無癥狀感染者?
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以下簡稱無癥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癥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無癥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
1、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始終為無癥狀感染狀態;
2、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采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癥狀感染”狀態。
二、無癥狀感染者通過什麽途徑發現?
目前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主動發現無癥狀感染者:
1、是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開展醫學觀察期間的主動檢測;
2、是在聚集性疫情調查中開展的主動檢測;
3、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傳染源追蹤過程中對暴露人群主動檢測;
4、是對部分有境內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員開展主動檢測。
三、無癥狀感染者有無傳染性?
根據國家和部分省份開展的密切接觸者監測數據,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存在二代病例續發,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個別由無癥狀感染者導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樣本量的研究顯示無癥狀感染者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載量與確診病例沒有太大差異。
綜合目前的監測和研究,無癥狀感染者存在傳染性,但其傳染期長短、傳染性強弱、傳播方式等尚需開展進壹步科學研究。部分專家認為鑒於無癥狀感染者的呼吸道標本能檢出病原核酸,但由於無咳嗽、打噴嚏等臨床癥狀,病原排出體外引起傳播的機會較確診病例相對少壹些。
四、公眾如何科學戴口罩?哪些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
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防護建議:不戴口罩。
處於人員密集場所,如辦公、購物、餐廳、會議室、車間等;或乘坐廂式電梯、公***交通工具等。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應隨身備用口罩(壹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在高風險地區,戴壹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對於咳嗽或打噴嚏等感冒癥狀者。
對於與居家隔離、出院康復人員***同生活的人員。
五、口罩使用註意事項:
1、呼吸防護用品包括口罩和面具,佩戴前、脫除後應洗手。
2、佩戴口罩時註意正反和上下,口罩應遮蓋口鼻,調整鼻夾至貼合面部。
3、佩戴過程中避免用手觸摸口罩內外側,應通過摘取兩端線繩脫去口罩。
4、佩戴多個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護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並可能破壞密合性。
5、各種對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無證據證明其有效性。
6、壹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均為限次使用,累計使用不超過8小時。職業暴露人員使用口罩不超過4小時,不可重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