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6 15:38:03)
河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
河北調查總隊
(2007年2月28日)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和構建和諧河北兩大任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改革開放取得重要進展,人民生活水平進壹步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現了“十壹五”開好局、起好步的目標。
壹.綜合
國民經濟平穩快速增長。據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達到1161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1605.4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6071.3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3937億元,增長13.9%。第三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9∶51.8∶33.3調整為13.8∶52.3∶33.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6894元,比上年增長12.4%。
價格總體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65438±0.7%,其中城鄉上漲65438±0.7%。價格變動的結構性特征明顯。食品和居住價格分別上漲3.2%和4.5%,是拉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0.8%,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上漲5.0%,漲幅分別比上年回落3.6和2.0個百分點。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0.2%。
表1 2006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
全省指標
城市和農村地區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為1.7 1.7 1.7。
食物3.2 3.7 2.5
谷物3.0 2.8 3.3
肉禽及其產品-4.2 -4.9 -3.5
雞蛋-5.4 -5.1 -5.7
水產品1.7 2.1 1.0
新鮮蔬菜12.0 11.9 12.3
酒精、煙草和用品0.6 0.3 0.8
服裝-0.1.5-1.1
家用設備用品和維修服務-0.3平-0.6平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0.3 -0.2 1.1
交通和通信0.5 -0.2 1.3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持平-0.1.2。
生活4.5 4.2 4.8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全省從業人員36654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5438+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909.2萬人,增加32.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4%,比上年末低0.09個百分點。
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民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58576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0%,達到50.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8%;上繳稅收568.7億元,增長22.8%,占財政總收入的46.5%,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區域經濟趨於協調,“壹線”“南廂”快速發展,“北廂”發展強勁,縣域經濟持續增長。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尚不合理,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部分工業企業虧損嚴重,就業壓力仍然較大,節能降耗任務依然艱巨。
第二,農業
農業生產形勢良好。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種植面積619.9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7%;糧食單產290.7公斤,創歷史新高;總產量2702.8萬噸,增長4.0%,為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棉花生產出現較大轉機,種植面積62.3萬公頃,比上年增長8.7%;總產量62.8萬噸,比2005年下降8.8%。油料種植面積53.8萬公頃,減少3.8%;總產量654.38+0.503萬噸,下降654.38+0.6%。蔬菜種植面積112.3萬公頃,增長1.6%;總產量6646.8萬噸,增長2.8%。畜牧業生產保持穩定,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606.4萬噸、4651.000噸和407.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0%、65.438+0.3%和65.438+0.9%。漁業生產快速發展,全年水產品產量達到65438±0.08萬噸,增長9.65438±0%。
表2 2006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萬噸
指數產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
谷物2702.8 4.0
機油150.3 -1.6
棉花62.8 8.8
蔬菜6646.8 2.8
其中:設施蔬菜1292.9 1.7。
新鮮水果1453 438+0 3.9
其中:園果968.5 5.5。
肉類606.4 5.0
其中:豬、牛、羊肉486.5±5.2。
雞蛋465.1.1.3
牛奶407.6 19.8
水產品產量108.0 9.1
農業結構不斷優化。畜牧、蔬菜、水果三大支柱產業作用明顯,實現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70.2%,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水平持續提升,產業化經營率達到51.8%,提高2.4個百分點。
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457萬公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54.38±0.25萬公頃,有效灌溉率77.7%,比上年提高654.38±0.8個百分點。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31萬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8795.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6%。機械化耕作實際面積達到476.9萬公頃,占年末耕地總量的81.1%,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當年機械播種面積535.5萬公頃,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65.438±0.0%,提高0.9個百分點;機械收獲面積262.3萬公頃,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29.9%,增加1.7個百分點。農村用電量388.2億千瓦,增長15.2%。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工業增加值總額達到5453.4億元,增長16.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1600億元,增長19.8%。產銷銜接良好,產銷率98.2%,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表3 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要類別
單位:億元
指標的絕對值比上壹年有所增加。
(%)
工業增加值3816.0 19.8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298.0 13.438+0。
其中:集體企業169.2 18.7。
股份制企業2230.0 23.1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626.2 25.8
其中:輕工851.9 20.5
重工業2964.1 19.7
其中:大中型企業2393.5 17.1。
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888.6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30.4%。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行業實現利潤253.0億元,增長16.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500.7億元,增長30.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205.0億元,增長31.3%;私營企業實現利潤248.7億元,增長33.1%。大多數行業的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在38個工業大類中,33個行業利潤增長。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254.8億元,石油及天然氣開采業實現利潤654.38+03.49億元,電力、蒸汽及熱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70.3億元。
產業結構進壹步調整和優化。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壯大主導產業,對工業生產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鋼鐵、裝備制造、紡織服裝、建材建築、食品、石化、醫藥等七大主導產業完成增加值3070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0.5%,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對工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7.1%。產品結構調整優化,鋼帶率為53.9%,比上年提高6.4個百分點;原材料、能源等優勢產品增長較快,鋼材產量增長32.3%,平板玻璃增長16.6%。壹批高附加值產品增長較快,汽車產量增長39.3%,自動化儀器及系統增長23.7%,光通信設備增長65438±0.3倍,復印機械增長45.3%。高技術產業保持快速增長,實現增加值288.5億元,增長21.2%。
表4 2006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單位產量比上年增加。
(%)
萬噸紗線86.4 24.5
布衣米28.2 24.3
萬噸軟飲料184.0 12.7
萬噸乳制品212.4 33.3
萬噸原煤7927.7 -0.2
電能生產
(所有行業)億千瓦時145438+0.09.438+0
萬噸生鐵8250.1 19.7
萬噸粗鋼9096.3 20.7
萬噸鋼8467.1 32.3
萬噸水泥8492.7 10.6
平板玻璃萬重盒5808.4 16.6
化肥(折純)萬噸265,438+00.5 65,438+0.3
萬輛汽車26.8 39.3
變壓器KVA 7333.5 22.8
彩色攝影膠片10,000平方米79.0-43.6438+0
萬噸化學藥品55.0 38.7
建築業發展迅速。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61.79億元,比上年增長7.2%。資質等級以上施工房屋建築面積1.21.77萬平方米,增長1.8%;房屋竣工面積541.7萬平方米,下降5.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平穩較快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99.4億元,比上年增長32.8%。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430.6億元,增長33.9%,增速比上年回落2.6個百分點;農村投資1068.8億元,增長28.5%。
表5 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單位:億元
名字
絕對值比上年增加(%)。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其中:城市投資
其中:建設項目投資
房地產投資
農村投資
5499.4
4430.6
3950.6
480.0
1068.8
32.8
33.9
35.5
22.6
28.5
投資結構繼續改善。三次產業投資快速增長。第壹產業完成投資81.7億元,增長33.5%;第二產業投資2278.65438億元,增長38.9%;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070.8億元,增長28.9%。國家重點控制的鋼鐵行業投資得到有效控制,完成投資390.5億元,增長21.1%,增速比上年回落11.3個百分點。企業自主投資能力增強。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自籌資金331.21億元,增長41.9%。
重大項目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大項目支撐作用強,億元以上在建項目1233個,比上年增加222個;完成投資1949.5億元,增長24.3%,拉動城市投資增長11.5個百分點。其中,曹妃甸循環經濟示範區完成投資99億元,增長1.3倍。上安電廠三期、西柏坡電廠三期、石家莊環路、冀東油田、前曹鐵路、唐鋼1.3萬噸冷軋項目、唐鋼厚板項目、秦皇島熱電廠三期、秦壽寬板配套技改二期、河北國華黃驊電廠壹期、張河灣抽水蓄能電站、保滄高速、邯鋼集團新區建設等多個重大項目。
動詞 (verb的縮寫)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97.4億元,增長15.1%。城鄉市場繁榮。城市零售額16121億元,增長16.6%;農村零售額達到1785.3億元,增長13.7%。節日消費和婚慶消費推動住宿餐飲業快速增長,實現零售額41.94億元,增長20%;批發和零售業保持穩定增長,實現零售額29131億元,增長14.6%。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商品銷售額中,建築裝飾材料增長49.0%,汽車增長38.7%,文具增長34.9%,糧油增長33.3%,金銀首飾增長31.7%,石油及制品增長27.8%,化工原料及制品增長27.3%。
各種商品市場迅速發展。年末,全省共有商品市場4195個,其中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247個。市場成交額達到3670.3億元,同比增長10.9%。
不及物動詞外國經濟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進出口總值達到6543.8+085.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54.38+05.3%。其中,出口總值654.38+02.83億美元,增長654.38+07.5%,增速比上年加快0.5個百分點。出口商品結構進壹步優化。制成品出口1091億美元,增長21.4%,占出口總值的85%,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51.5%和1.1倍。初級產品出口受到抑制,出口6543.8美元+0.93億美元,下降0.7%。積極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世界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額。
表6 2006年全省進出口情況
單位:億美元
名字
絕對值
比上壹年增加(%)
進出口總值
其中:進口總值
出口總值
其中:初級產品
制成品
其中:壹般貿易。
加工貿易
其中包括:亞洲
日本
韓國
非洲
拉丁美洲
歐洲
歐盟
北美洲
美利堅合眾國
大洋洲
185.3
56.9
128.3
19.3
109.1
108.7
17.5
61.6
12.1
13.3
5.9
4.2
33.2
23.9
21.9
18.8
1.4
15.3
10.6
17.5
-0.7
21.4
16.3
20.3
22.7
0.3
14.8
42.3
55.6
-6.4
38.7
42.5
40.1
14.4
利用外資保持壹定規模。實際利用外資23.8億美元,增長4.6%,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0.65438億美元,增長5.3%。大型項目發揮了明顯的作用。總投資500萬美元以上項目外資增長8.3%,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資的86.2%。新批準合同446個,合同外資金額1,5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0.5%。
表7 2006年全省利用外資情況
名稱單位
絕對值
比上壹年增加(%)
實際使用外資
其中:外國直接投資
新批外商投資企業合同
項目數
合同總金額
合同外資
期末有外資企業。
歷年累計生產企業
其中:當年投產企業。
十億美元
十億美元
個人
十億美元
十億美元
個人
個人
個人
23.8
20.1
446
32.9
15.1
3987
1876
84
4.6
5.3
-22.7
-39.6
-40.5
5.2
3.1
-15.2
對外開放成效顯著。全年引進國外技術4966項,比上年增長3.4%;引進資金690.65438億元,增長26.9%;引進人才4.7萬人,增長4.0%。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得到加強。全省簽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合同168份,合同總額1.7億美元,同比增長591%;完成營業額8.3億美元,同比增長44.4%;外派人數9053人,增長5.6%。
七、交通、郵電和旅遊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進壹步發展。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861.1億元,比上年增長1.9%。
交通運輸業發展迅速。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5159.3億噸公裏,比上年增長8.6%;旅客周轉量654.38+006.86億人公裏,增長8.0%。港口吞吐量突破3億噸,達到3.4億噸,增長23.6%。全省公路裏程143778公裏(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2329公裏,新建高速公路194公裏。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12953公裏,總裏程125590公裏。
表8 2006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的運輸量
指數單位的絕對數量
比上壹年增加(%)
貨物周轉量
其中:鐵路
公路
旅客運輸量
其中:鐵路
公路
港口吞吐量
噸公裏
噸公裏
噸公裏
壹億人公裏
壹億人公裏
壹億人公裏
噸
5159.3
2331.1
748.9
1068.6
552.5
516.1
3.4
8.6
9.9
8.3
8.0
9.5
6.3
23.6
郵電通信能力不斷提高。2000年,郵政業務總量(按2000年不變價格計算)6465438+6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郵政業務量完成30.4億元,增長21.2%;電信業務總量611.2億元,增長21.4%。年末本地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2253萬門,增加976.8萬門;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6572萬戶,增加29.3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005.2萬戶,增加58.2萬戶,農村電話用戶652萬戶,減少28.9萬戶。新增移動電話用戶288.8萬戶,年末達到2251萬戶。全省固定和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908.2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65.438+0.81.08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32.9部/百人。寬帶網絡用戶達到1.91.8萬戶。
旅遊業穩步發展。全年接待國際遊客7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7%,旅遊外匯收入2.4億美元,增長16.2%。接待國內遊客9052.8萬人次,增長12.2%,實現旅遊收入470.8億元,增長15.8%。旅遊總收入490.2億元,增長15.6%。
八。金融、財務和保險
財政收支快速增長。財政總收入達到12231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地方壹般預算收入620.2億元,增長20.3%。財政支出11765438+4億元,增長19.6%。
財務狀況穩定。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5565438+6億元,比年初增加17825萬元;各項貸款余額7411.9億元,比年初增加996.7億元。現金余額456.2億元。
保險業發展加快。保費收入253.4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06.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31億元,壽險保費收入65.438+0.71.2億元,健康險和意外險保費收入65.438+0.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5.438+07.7%、65.438+06.2%和65.438%。各項賠款和支付金額達52.3億元。其中,財產險理賠31.4億元,增長21.2%;壽險理賠654.38+0.38億元,同比增長676.5438+0%;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7.2億元,同比增長14.0%。
九。教育、科學和技術
各級各類教育穩步發展。研究生招生人數7712人,增長16.9%,在讀研究生20088人,增長27.3%。高校88所,招生31萬人,比上年增長23.7%,在校生86.3萬人,增長1.5%。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43.3萬人,普通中學在校生480.6萬人,職業中學在校生47.6萬人,小學在校生470.3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4%。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到89.9%,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幼兒園有1.336萬兒童。
表9 2006年各類學校的入學人數和學生人數
學校指標數(壹)招生人數(萬人)
在校學生人數(萬)
畢業生人數(萬人)
普通高等學校
中等專業學校
普通中學
職業學校
技工學校
小學
88
428
4464
299
160
19162
31.0
17.0
157.2
20.9
5.9
80.1
86.3
43.3
480.6
47.6
13.0
470.3
22.1
12.2
178.1
11.8
3.8
108.6
科學技術取得新成就。科技投入增加,全省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301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研發(R & amp;d)支出69.4億元,增長17.0%,占全省生產總值的0.6%。
科技隊伍壹直在壯大。年末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129萬人,比上年增長3.2%,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8.9萬人,增長3.5%。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建成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中試基地210個。全年組織實施重點技術創新項目24項,高技術產業化項目82項,其中在建國家重大專項和示範項目34項,新增國家專項和示範項目12項。科技成果顯著。全年取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2132項,其中國際先進43項,國際先進379項,國內先進1073項,國內先進390項。知識產權保護得到加強,專利事業快速發展。全年專利申請量7220件,專利授權量41,31,分別比上年增長12.8%和15.2%。技術市場活躍。全年簽訂技術合同3725項,技術合同成交額654.38+0.5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54.38+065.438+0.6%和53.0%。
綜合技術服務能力進壹步增強。全省產品質量和體系認證機構3家,已完成1914家企業的產品認證。* * *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50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78萬臺(件)。全省有11天氣雷達觀測站,8個衛星雲圖接收站。有28個地震臺站和2個地震遙測網絡。測繪部門審核了26幅地圖。全省共有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站1個。
X.文化、健康和體育
文化事業加快發展。年末全國有文藝表演團體127個,文化館162個,公共圖書館156個,博物館46個,檔案館205個。有廣播電臺12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30座;有12個電視臺,45個千瓦及以上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有線電視用戶540.6萬戶。廣播電視自然村“村村通”工程進展順利,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8.63%和98.55%。電視劇的產量是9。出版國家級和省級報紙6543.8+0.8.6億份,雜誌42654.38+0.4萬份,圖書6543.8+0.7億冊。
保健服務得到了加強。積極推進三大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年末全省共有衛生機構339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839個。衛生技術人員19.9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8.7萬人,護士和護理人員5.3萬人。床位17.3萬張,其中醫院和衛生院床位16.4萬張。衛生防疫控制機構200個,衛生技術人員9000人。婦幼保健機構183個,衛生技術人員1.1萬人;鄉鎮衛生院1965個,床位3.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8萬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數占總村數的99%,鄉村醫生和衛生人員7.3萬人。11.7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體育運動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深化,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我省運動員共獲得38枚金牌、44枚銀牌和30枚銅牌。
XI。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全省總人口達到6897.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881萬,出生率為12.82‰。死亡人口45.3萬人,死亡率6.59‰;凈增47萬人,自然增長率為6.23‰,比上年增長0.14‰。
人民生活水平進壹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取得新突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萬元,達到10304.6元,比上年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800元,達到3801.8元,比上年增長9.2%,增加320.2元,增幅連續三年保持在300元以上。在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消費保持同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343.5元,增長9.6%;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95.3元,增長15.2%。居民生活條件逐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1.8平方米,增長1.3%;農民人均居住面積29.1平方米,增長2.7%。
社會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年末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15.9萬人,比上年增加53.8萬人。其中在職職工457.3萬人,退休人員6543.8+0.58.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到470.8萬人,比上年增加9.6萬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47.5萬人,其中在職職工5565438人+0.5萬人,退休人員654380人+0.96萬人。企業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全省654.38+0.543萬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農村66.5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省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7.6萬張,收養5萬人。城鎮社區服務設施6576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222個。
十二。資源、環境與安全生產
年末耕地資源總量631.5萬公頃,比上年減少81.0萬公頃。其中,常用耕地面積588.3萬公頃,減少654.38+006萬公頃。建設占用耕地2.6萬公頃,退耕還林3.8萬公頃。
生態環境建設穩步推進,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96.2千公頃。全省森林覆蓋率23.25%。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取得新進展,京津風沙源治理和退耕還林建設紮實推進。
全年因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4265人,比上年下降17.3%。億元GDP死亡人數0.37,下降26%;工礦商貿企業65438+萬人死亡人數2.11人,下降36.8%;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1.338,下降66.4%;每萬輛車道路交通死亡人數4.65人,下降14.4%。
註:1。本公報2006年部分數據為快報數字。
2.公報中全省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各行業增加值的絕對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