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二甲雙胍糖尿病依從性臨床療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3.005
目前,雖然糖尿病的治療藥物多種多樣,類型較多,但二甲雙胍在2型糖尿病中的基礎治療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自1957年二甲雙胍在法國被首次批準應用於糖尿病的降糖治療,本藥已經在全球具有50多年的臨床應用史。國際糖尿病聰盟(IDF)2005年最新頒布的全球2型糖尿病(T2DM)治療指南提出,二甲雙胍可以作為糖尿病特別是肥胖患者的首選治療藥物。這也進壹步確定了二甲雙胍的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研究表明,二甲雙胍特別適用於具有胰島素抵抗的體重超重患者,因為本藥可以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攝取,影響患者的進食行為,因此當攝入葡萄糖減少,而且大部分不能被吸收,同時增加人體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及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而且本藥不但降糖作用明顯,還能減少血管並發癥的發生的危險。而且在糖尿病的預防中,其能減少糖耐量受損患者發展為糖尿病的發生率,大量的循證醫學研究表明,本藥不良反應較小,患者長期服藥依從性好,因此,作者查閱近年國內外的相關參考文獻,以對二甲雙胍的臨床作用做壹概述。
在糖尿病預防中的作用
二甲雙胍在糖尿病預防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其減少糖耐量減低(IGT)患者發展為2型糖尿病百分率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進行的始於1996年的糖尿病預防計劃(DPP)研究曾選擇收集3234例IGT患者(伴空腹血糖≥5.6mmol/L)。隨機分為安慰劑對照組、生活方式幹預組、二甲雙胍組3組。通過多年觀察顯示,生活方式幹預組和二甲雙胍組的糖尿病發生率分別較安慰組下降58%和31%,雖然研究結果更支持生活方式的幹預的療效要好於比二甲雙胍的藥物治療,但是由於患者依從性的影響,有相當數量的IGT患者並不能長期規律地堅持飲食和運動治療,以至於不能很有效地達到減少2型糖尿病發生率的作用效果,。而二甲雙胍相比較而言,患者的依從性較好,且不良反應少,更能對患者有效。我國在此方面的大型循證醫學研究較少。
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效果
雖然對於二甲雙胍在2型糖尿病中的降糖作用的具體機制,並沒有完全明確,但研究表明,其通過高外周組織(如肌肉、脂肪)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增加肌肉及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並能夠抑制糖原異生和分解,降低過高的肝糖輸出,延緩葡萄糖在腸道的吸收,及降低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及遊離脂肪酸濃度。同時,由於二甲雙胍並不是通過直接刺激胰島細胞,因此不會對胰島細胞產生損害作用,不用擔心胰島B細胞過早衰竭。
二甲雙胍類藥物在2型糖尿病中優勢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壹其只降高血糖,不致低血糖。與其他降糖藥物相比,二甲雙胍對血糖的作用是選擇性的,其只對高血糖敏感,而對於正常人,其並無降糖作用。因此,壹些對降糖藥物耐受不好的老年人相對來說,更適宜選擇本藥,而不至於發生低血糖反應。第二,對胰島素細胞具有保護作用。二甲雙胍的降糖作用主要是通過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並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以達到降糖作用,並能夠抑制腸壁對葡萄糖的吸收及肝糖原的產生和輸出,利於降低餐後血糖和空腹血糖。第三減輕體重。大量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二甲雙胍類藥物對糖尿病患者的體重具有顯著影響,可以降低體重,有報道,服用二甲雙胍治療3~6個月,體重減輕最明顯可達1%~3%。在英國進行的壹項前瞻性、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顯示,二甲雙胍與磺胺類藥物相比,其低血糖及體重增加發生率顯著降低,而且在不良終點事件發生率方面也顯著降低。第四:國內外研究表明,二甲雙胍類藥物在調節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謝紊亂及降低血壓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本藥在降低血甘油三酯、遊離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調節血脂異常方面,亦具有效果。
二甲雙胍的不良反應
雖然各項研究表明,IGT患者對二甲雙胍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輕微,患者多可以耐受,具有良好的依從性。但是,二甲雙胍和其他長期服用的藥物壹樣仍需要定期檢測腎功能。糖尿病患者在確定應用二甲雙胍前,應該進行腎功能的檢測,並且在以後的服藥過程中,每年至少檢查兩次,以明確腎功能是否正常。二甲雙胍本身對腎並無損害作用但當患者腎功能發生減退時,使藥物不能在腎內進行濾過及重吸收,易造成藥物在體內蓄積,導致乳酸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是雙胍類藥物最嚴重的不良反應,但壹般發生率相當低。
小結
通過以上對二甲雙胍藥物的闡述,對在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認為二甲雙胍在2型糖尿病的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別是對待IGT患者應該提倡早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