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氣五味是藥物的性味,既代表藥物的藥性,也代表藥物的性味。"性 "又稱 "氣",是古代的常用語,沿襲至今,所以四氣也是四性。性與味的作用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四氣即寒、熱、溫、涼。寒涼和溫熱是兩種對立的藥性,寒涼之間,溫熱之間,有程度上的差別,也就是說藥性相同,但有程度上的差別,溫大於熱,涼大於寒。藥性的寒、熱、溫、涼是通過藥物作用於人體的反應來概括的,比如感覺風寒、怕冷發熱、流清涕、小便清長、舌苔白,這是受了風寒的癥狀,再用紫蘇、生姜煎湯飲用,能使患者發汗,消除上述癥狀,這說明紫蘇、生姜的藥性是溫熱的。如果出現瘡瘍,發熱,局部紅腫疼痛,甚至小便黃,舌苔黃,或發熱,這是熱的癥狀,這時用金銀花、菊花來治療,可以治愈,說明金銀花、菊花藥性屬寒。五味,即辛、甘、酸、苦、鹹五種不同的味道。五味即辛、甘、酸、苦、鹹。它們主要根據味覺器官或臨床治療中反映出的效果來辨別。各種味道的功能如下:(壹)辛味具有發散、行氣或濡養的作用。壹般來說,發汗藥和行氣藥多為辛味,有些補益藥也有辛味。(b) 甘氨酸具有滋養、調和或緩急的作用。壹般滋補藥和調和藥性的藥大多味甘。(三)酸澀、收斂作用。帶酸味的藥物大多具有止汗、止渴的功效。(四)苦味有瀉下、燥濕、利水、降逆的功效。壹般來說,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降逆功效的藥物大多味苦。(五)鹹味具有軟堅、發散、瀉下的作用。壹般來說,能散結的藥物和壹些瀉下、通便的藥物都有鹹味。除五味外,還有淡、澀味,它們的含義和作用是這樣的:(壹)淡是淡而無味,有滲濕、利尿作用。壹般能滲濕、利尿的藥物,大多味淡。(二)收斂,有斂汗、益精、止瀉、止血等功效。由於味淡,無特殊滋味,故壹般與甘味並列,稱 "淡中附甘";同時,澀的作用與酸的作用相同,故雖有七種味,但習慣上仍稱 "五味"。氣和味的關系十分密切,每種藥物既有壹定的氣,又有壹定的味。由於氣有氣的作用,味有味的作用,必須把氣和味的作用綜合起來看,例如紫蘇味辛而溫,辛能發散,溫能散寒,故可知紫蘇的主要作用是發散風寒;地黃味甘性寒,甘能生,寒能清,故可知地黃的主要作用是生熱生津。.....,等等。壹般來說,性味相同的藥物,其主要作用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藥物,其功效也有區別;性味不同,或性味相同的藥物在功效上有相同之處和不同之分。比如,同是寒涼藥,如果性味不壹樣,或為苦寒,或為辛寒,其作用就不壹樣,如黃連苦寒,能清熱燥濕,浮萍辛寒,能疏風清熱;同是甘味藥,但性氣不壹樣,或為甘溫,或為甘寒,其作用也不壹樣,如黃連甘溫?能補氣,地黃甘寒,能清熱生津。因此,在辨別藥物的性味時,不能孤立地看待藥物的氣與味。
上一篇:武漢三家醫院在網上銷售自制假藥獲利超過6543.8+億。自制假藥的危害有哪些?下一篇:文縣山藥和惠山山藥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