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霜
澳大利亞PETLOVER是壹種新型、安全、高效、廣譜的皮膚科藥物。
適應癥:主要用於治療狗的真菌性皮膚病、濕疹、癬、疥蟎、毛囊蟲、腐肉、擦傷和化膿。
用法用量:外用,先清潔患處,取適量均勻塗擦患處。真菌性皮膚病、濕疹、癬、疥蟎、毛囊蟲。每2天壹次,壹般用3~4次即可治愈。具體視病情輕重增減用藥次數。
爛肉、擦傷、化膿等:第壹次用藥後,皮膚會有滲液現象,皮膚表面癥狀可能加重,待皮膚稍幹後再第二次用藥,壹般每3~5天用藥壹次(用藥間隔時間視患處皮膚幹濕情況而定),壹般用3~5次即可治愈,具體可視病情輕重增減用藥次數。用藥後有少許疼痛感,患畜無不良反應,適用於各年齡段的犬貓等小動物。
註意:全身性皮膚病不能全身同時使用,必須分階段局部使用。包裝:35g
舒膚擦劑
主治:真菌性皮膚感染:癬、小桿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癬等皮膚病;寄生蟲性皮膚感染:疥蟎、蠕形蟎;細菌性皮膚感染:膿皰瘡等多種病原體混合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全身大面積嚴重感染時應配合全身用藥。
使用方法:每天 2 至 3 次,剪發後塗於患處,面積大於皮損面積。
包裝:15g
皮康
治療:主要用於治療細菌、真菌及過敏引起的各種局部皮膚病及輔助治療。此外,還可用於肛門腺炎、尿道包皮炎的治療及輔助治療:是醫療單位根據犬貓常見皮膚病的特點,科學配制的中西醫結合處方制劑,具有改善皮膚環境、清潔、殺菌、驅蟲、消炎、止癢等功效。
使用方法:局部噴灑,每天 2-3 次。生產商:中國中醫藥國際培訓研究中心國際中獸醫培訓研究中心。
多皮靈
多皮靈對皮膚表面的細菌和真菌有良好的消毒殺菌作用,對皮膚和粘膜無刺激,不汙染衣物。
用途:可殺滅細菌和真菌,對手癬、足癬、體癬、甲癬、神經性皮炎等有消毒和預防作用。
使用方法:使用前清潔皮膚,取適量塗抹並輕輕揉搓,每天兩次。
百康爽噴霧劑
適用對象:犬
適應癥狀:瘙癢癥、真菌性皮癬、細菌性皮膚病、皮炎濕疹、內耳炎癥。
用量和用法:對著患處噴灑,藥量以患處表面濕潤為宜,每天兩次,早晚各壹次。
真菌性皮膚病,連續使用5-7天。細菌性皮膚病,如膿皮病,連續用藥4~6天。
瘙癢癥,用藥後可迅速止癢。皮炎濕疹,均勻噴於患處,連續用藥3~4天。
內耳發炎,連續用藥2~4天。生產廠家輝瑞動物保健監督生產
精制癬蟎888註射液
治療:本品為國內外獨創,專門治療犬、貓、狐貍、水貂等動物的蠕蟎、疥蟎、耳蟎、跳蚤、虱子、真菌和皮黴菌引起的頑固性皮膚病,腸道內的蛔蟲、鉤蟲等,具有良好的驅蟲效果,蘇格蘭牧羊犬不宜慎用。
用法與用量:每公斤體重 0.05-0.1 毫升,皮下註射,每 7 天壹次。
註意:本品為長效制劑,註射後10天即可吸收;吸藥時,註射器內不要有水,以免影響藥效,過敏者可用強力解毒礦物質或麻黃堿救治。
犬真菌病疫苗(BAKДEPM)(預防免疫和治療二聯)30.00支/支
物理性狀:液體疫苗,淡黃色混懸液。
適應癥:對健康動物進行免疫接種,預防犬和各種毛皮動物的皮真菌病和微孢子蟲病。對真菌性皮膚病動物的皮癬菌病和微孢子蟲病進行對癥治療。
用法與用量:1.各種健康動物,壹年四季均可進行預防免疫。患有真菌性皮膚病的動物可隨時進行治療。
2.疫苗直接開瓶使用。
3.使用本疫苗時,先將疫苗溫熱至體溫(不高於37℃),動物大腿深部肌肉註射第二次,先註射壹條腿,再註射另壹條腿。第二次免疫或治療應間隔 10-14 天。第二次免疫後 20-25 天產生免疫力,免疫保護期為 12 個月以上。第二次治療後15-20天皮損松動硬痂開始脫落,並開始長出新的獸毛。
4、預防免疫和治療用量
(1)犬預防和治療用量
5公斤以下(小於5公斤)0.5毫升 50天訂購0.5毫升;5公斤以上體重1.0毫升 50天以上訂購1.0毫升
貯存:2-8℃(避光保存),有效期18個月。
規格:1毫升/支。
註意事項:
1.體溫升高和懷孕後半期的動物不能接種本疫苗。患病動物應先治療疾病,治愈後方可進行預防免疫和皮膚病治療。
2.免疫接種和治療時,註射部位應消毒,每只動物應使用壹套單獨的消毒註射器具。
3、個別動物出現接種反應為熱原反應,2-3 天後自然消失。
4.破瓶、黴變、結構改變的制劑不能使用。
犬皮膚病臨床發病率高,病理過程長,病類難辨,致病因素較復雜,且種類繁多,僅憑經驗或肉眼觀察很難做出正確診斷。目前,很多動物醫院雖然有先進的檢測設備,但由於操作技術水平不高,對各種病原體認識不足,常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導致臨床效果不佳,甚至延誤病情引起醫源性並發癥。犬皮膚病有品種年齡和個體差異,受飲食結構、生活環境、應激因素等影響較大。如果用藥途徑、藥物劑型、用藥時間不當或繼發感染都會給治療帶來更大的難度。結合多年臨床工作經驗,現將犬皮膚病類癥狀分析總結如下,以饗同仁。
壹.皮膚病的分類及皮膚損害的類型
1.皮膚病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按病因大致可分為16類。其中發病率較高的有寄生蟲性皮膚病、真菌性皮膚病、細菌性皮膚病、過敏性皮膚病等。無論病因如何,它們都以皮膚和被毛的病理變化為特征。
2.犬皮膚病皮膚損害分為原發性損害和繼發性損害,原發性損害是由各種致病因素引起的皮膚斑點、丘疹、結節、膿皰、水皰:繼發性損害是在原發性損害的基礎上,繼發於其他病原微生物而出現的鱗屑、結痂、瘢痕、水泡、潰瘍、表皮脫落、皮炎、角化病、色素沈著等。色素沈著等。不同病因、不同個體造成的皮膚損傷程度和修復過程存在差異。
二、皮膚病類的鑒別診斷
1.犬寄生蟲性皮膚病臨床發病率約占皮膚病的60%
主要有蠕形蟎病、疥蟎病、耳蟎病、虱病、蚤病、蜱病等,因其致病作用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蟎病的診斷應通過蟲體的顯微鏡檢查來發現。蠕形蟎病具有遺傳性,多在德國牧羊犬、臘腸犬、北京犬、杜賓犬、鬥牛犬中感染,此病呈頑固性,同窩犬的發病率高達80%~90%,病犬用於繁殖或在其發情、配種後體內激素分泌水平發生變化而導致本病復發,或連續、隔代遺傳本病給不同個體,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時可誘發本病。蠕形蟎病以皮膚滲出、結痂、形成皺褶為特征,無明顯瘙癢,主要發生在頭部、眼瞼周圍和四肢末端。疥蟎病是狗和人****的壹種疾病,以劇烈瘙癢和濕疹性皮炎為特征,主要發生在面部、耳朵和面部腹側,多見於獵犬和小貴賓犬。耳癢蟎病的特征是耳朵瘙癢,耳廓有褐色分泌物。虱子、跳蚤和蜱蟲感染通常是由昆蟲叮咬和機械刺激造成的皮膚損傷引起的。西班牙獵犬的虱子感染率相當高,嚴重時昆蟲產卵,其排泄物會覆蓋被毛;跳蚤的唾液可能是過敏原,會在寄生部位的皮膚上引起直接的遲發性過敏反應;不同種類的蜱的致病性差異很大,它們是許多血液寄生蟲病的傳播媒介。
2.真菌性皮膚病以皮膚絲狀真菌病感染率最高,病原體70%是犬小孢子菌,20%是石膏樣小孢子菌,10%是胡須毛癬菌,皮損以鱗屑、結痂、皮膚形成圓形脫毛或斷毛竈為特征。采集皮損邊緣的毛發或皮屑,在弱火上稍加熱處理後低倍放大,或用伍德燈照射皮損,
看到菌絲或分節孢子簇即可確診。諾卡氏桿菌病的特征是頸部和四肢皮下出現波動性膿腫,孢子絲菌病的特征是皮膚上形成顆粒和潰瘍
,而巴氏桿菌病和毛黴菌病的特征是皮下組織出現肉芽腫和膿腫。診斷的依據是直接
顯微鏡檢查和真菌孢子或菌絲的培養。
3.過敏性皮膚病主要是指與食物、藥物、化學物質、環境因素等刺激源有關而引起的犬遲發型或速發型過敏反應,常見的有過敏性皮炎、蕁麻疹、濕疹、牧羊犬鼻炎等。過敏性皮炎以皮膚瘙癢、丘疹和紅斑為特征,與犬種、個體和免疫水平關系較大。蕁麻疹的特點是皮膚真皮上層出現局限性扁平丘疹,很快消退,屬於速發型過敏反應。濕疹是壹種輕度過敏性皮膚炎癥。急性濕疹的特征是點狀或多形性界限不清的皮疹,伴有瘙癢和潮濕;1 躁狂濕疹的特征是皮膚增厚,苔蘚樣變,形成皺褶,伴有色素沈著。柯利牧羊犬鼻炎是由於皮膚對陽光中的紫外線過敏引起的,多發於柯利牧羊犬、設得蘭牧羊犬、絲綢犬和日本犬,其特征是鼻梁和鼻端脫毛、發紅、腫脹、滲出、水泡和潰瘍。這類皮膚病可以通過切斷刺激源、使用抗過敏藥物和低過敏處方食品來恢復。
4.脂溢性皮炎以脂質代謝異常為特征,表現為皮膚角化,皮質腺分泌異常旺盛,被毛上附著大量灰白色糠麩樣鱗屑或黃褐色油膩性皮屑。杜賓犬、牧羊犬、獵鹿犬、梗犬等多為毛發稀疏的幹性病變;沙皮狗、可卡犬、斑點狗、鬥牛犬、獵犬等多為油性病變、皮脂腺在尾根部發達,黃褐色的附著物僅在脊柱的壹側被毛上形成,這是其特征,多發生在年長的犬只身上;皮質醇增多癥(cortisolism):母犬發情周期停止,公犬性欲減退,皮膚呈砂紙狀皺褶,對稱性脫毛,但無瘙癢;雌激素過多最常見於 5 歲以上的犬,表現為子宮異常出血和類似發情的癥狀,並伴有協作辦公室皮膚對稱性脫毛。黑色素表皮增厚病以對稱性皮損、表皮增厚、角質化和黑色素沈積為特征,多見於臘腸犬,也發生在長毛貴賓犬和毛發旺盛的狗狗身上。激素性皮炎通常不癢,對稱性脫毛,皮膚色素沈著,是全身癥狀的局部表現。
6.細菌性皮膚病的典型代表是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膿皰病和趾間膿皰病。膿皰瘡發病部位不確定,以丘疹、膿皰、毛囊炎、皮膚皸裂和無瘙癢為特征;趾間膿皰瘡多見於犬單肢或四肢趾間發生膿皰,形成瘺管,本病好發於德國牧羊犬、羅威納犬、大丹犬。
三、皮膚科病原檢測技術要領
1.蟎蟲檢查,臨床上常刮取病竈部位的皮屑,置於顯微鏡下尋找蟲體。要選擇患處皮膚與健康皮膚
皮膚交界處,用凸面刀片使其垂直於皮膚抓撓,以皮膚微出血的深度取抓痕,或擠壓病變部位,將擠出的膿液塗在玻片上檢查較為真實,病變部位陳舊或已使用藥物者,檢測難度較大。
2.真菌檢查多年來壹直沿用伍德燈,預熱照射患部毛發或
頭皮屑,熒光為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感染不易見熒光,胡須毛癬菌感染無熒光出現。利用顯微鏡直接檢查或取真菌培養物,以看到真菌孢子為準。
3.激素性皮炎主要是判斷體內相關激素的變化,實驗室檢測較難,除教學科研外,不易推廣應用。
4.細菌性皮膚病主要在於掌握皮膚正常微生物菌群的入侵門戶,在普通培養、分離培養、真菌培養的基礎上,通過生化檢驗確定致病菌。
五、過敏性皮膚病與接觸食物、藥物、化學物質及環境因素有關,查找過敏原較困難,主要在病史中尋找,從中獲取第壹手資料。
四、皮膚病影響因素及臨床誤區
1.皮膚與營養關系密切。皮膚與營養的關系十分重要,食物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維生素、某些礦物質、蛋白質等,與皮膚的功能關系密切。地理環境、微生態環境對不同病因引起的皮膚病影響很大。不同個體對濕度、溫度的感受性也有差異。
2.良好的皮膚護理可以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加速皮膚新陳代謝過程,有利於保護皮膚正常的屏障功能。治療皮膚病時藥物的階梯、藥量、用藥時間、給藥途徑和藥物劑型非常重要。臨床上忽視局部用藥與全身用藥相結合的情況非常普遍,為了消除皮膚病的瘙癢,濫用皮質類固醇制劑,雖然藥效確實,但容易產生依賴性。無論皮膚病的範圍有多大,註射給藥只能算是壹種輔助方法。患病期間過度洗澡或大量進食動物內臟及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都會影響皮膚病的治療效果。
3.皮膚病的治療方法很多,外用藥物治療在皮膚病的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醫有 "瘡瘍者,外治之要 "的說法。選用外用藥物必須了解所選藥物的理化性質、劑型、輔料、使用方法與治療的關系。不同性質的藥物固然起著不同的作用,但同壹種藥物在不同濃度下也可起到不同的作用,如1%水楊酸軟膏對角質化有促進作用,20%水楊酸則可起到腐蝕作用。同壹種藥物不同的劑型有不同的作用,劑型選擇不當會引起不良反應,如滲出性急性濕疹,選用3%硼酸液濕敷有較好的效果,而選用硼酸軟膏塗抹不僅不能阻止滲出和吸收滲出物,還會因妨礙局部散熱而加重滲出。在皮損的不同階段應根據適應癥選擇劑型,如濕疹急性期有大量滲出應選水溶液,無滲出應選粉劑和水粉:濕疹1齲齒期皮膚增厚應選乳劑和軟膏;苔蘚樣皮損應選搽劑和軟膏。除上述濃度、劑型對療效的影響外,Ⅱ號方向的使用方法也是壹個關鍵問題。